高山桂,張 波
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迅速推廣,以計算機輔助教學(CAI)為主要特征的體育課堂教學改革應運而生。體育術課教學能利用多媒體的視頻呈現(xiàn)功能,通過播放視頻錄像使體育教學更直觀、形象。這體現(xiàn)在計算機不僅可放慢視頻錄像的播放速度,而且能實現(xiàn)動作凝結。動作凝結是指將一個動作視頻轉化為靜態(tài)的動作全景圖像,以達到動作凍結效果,可以靜態(tài)分析動作的變化過程和軌跡,對動作的完成情況進行整體全局的掌握與分析,從而提供方便快捷的視覺反饋。這種輔助教學方法不僅能滿足學生學習的多種需要,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然而,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在體育課中CAI技術多數應用于室內課的體育理論傳授,在術科教學中的應用不多見。體育教學是項模仿性很強的教學,要求直觀、形象,學生希望能在課堂上獲得對運動動作準確無誤的理解,并得到及時反饋,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本研究以某學院2個班次游泳課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視頻輔助教學”對學生學習游泳技術的影響。“視頻輔助教學”是指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多媒體視頻技術所進行的教學。
1.1 研究對象
選擇蛙泳作為研究項目,選擇某學院2個班次游泳課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均為男生,對照班40人,實驗班39人,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實驗對象主要信息一覽表
1.2 理論基礎
使用數理統(tǒng)計假設檢驗的思想。2個班次的游泳課學生將接受不同的蛙泳教學方法。為考核不同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實驗前和實驗后都使用數理統(tǒng)計法檢驗2個班次有無顯著差異。實驗前檢驗專項身體素質,實驗后考核游泳技術水平及100 m游泳速度。
2個班次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相互間無任何影響,本文認為2個班次的學生在各方面是近似服從正態(tài)分布,基于以上原因比較兩個班學生在蛙泳學習效果上有無顯著差異,主要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1]。
兩樣本獨立t檢驗的原假設是:兩總體均值無顯著差異,即
H0∶μ1-μ2=0
檢驗的統(tǒng)計量是t統(tǒng)計量
根據SPSS計算出的F統(tǒng)計量及相應的概率值P值判斷兩總體的方差是否有顯著差異。若概率P值小于顯著性水平α,則拒絕原假設,認為兩總體方差有顯著差異,否則認為無顯著差異。
在此基礎上,利用t統(tǒng)計量的觀測值及相應的概率值P值判斷兩總體的均值是否有顯著差異。若t檢驗統(tǒng)計量的概率P值小于顯著性水平α,則拒絕原假設,認為兩總體均值有顯著差異,否則認為無顯著差異。
1.3 實驗過程
1.3.1 所需設備
多媒體教室1個,筆記本電腦1臺,攝像機1臺,視頻處理軟件等。
由于苗族聚居區(qū)的聚居特征以及其位置、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苗族銀飾鍛造技藝的傳承習慣是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且因歷經多年的發(fā)展以及其比較重,價格較貴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選擇整套、具有苗族特征銀飾的顧客越來越少,苗族銀飾的盈利性并不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年輕人選擇外出務工,因此現(xiàn)今懂得苗族銀飾鍛造技藝的人非常少,且基本上都是老一輩勞動者,這些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經濟水平也相對一般,對蘊含豐富文化內涵的苗族銀飾不甚關注。
1.3.2 實驗準備
實驗前對2個班次學生進行游泳基礎水平評定和專項身體素質測驗。
首先,組織評定了兩組學生的游泳基礎水平。經調查2個班次中的學生不會游泳的對照組35人,實驗組33人;會游泳但不會蛙泳的對照組3人,實驗組4人;會游蛙泳的對照組2人,實驗組2人,具體結果見表2。筆者請5位專家對2個班次學生的游泳基礎進行評定,5位專家一致認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游泳基礎處于同一水平。
表2 兩組學生不同游泳基礎人數統(tǒng)計(人)
其次,進行專項身體素質測驗,包括身高、體重、立定跳遠、5 000 m、擲手榴彈。運用SPSS軟件,分析2組學生在立定跳遠(m)、5 000 m(s)、擲手榴彈(m)3方面的總體水平有無顯著性差異,具體檢驗結果見表3。
表3可看出對照組與實驗組立定跳遠成績的均值檢驗結果。分析F統(tǒng)計量的觀察值為0.02,對應的概率P值0.887,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由于概率P值大于0.05,可認為兩總體的方差無顯著差異,因此在兩總體均值的檢驗過程中,應看第一行的t檢驗的結果。其中t統(tǒng)計量的觀測值為-0.019,對應的雙尾概率P值0.985,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由于概率P值大于0.05,可以認為兩總體的均值無顯著差異。即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學生在立定跳遠成績方面的總體平均值無顯著差異,水平相當。
同理可以得到對照組和實驗組在5 000 m和擲手榴彈兩項成績總體平均水平也無顯著差異的結論。綜上本文將對對照組和實驗組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比較是否有不同的教學效果。
表3 對照組與實驗組學生在實驗前各方面兩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
1.3.3 實驗過程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游泳教學方法,即示范講解——學生練習——老師糾錯的教學方法進行游泳教學。
實驗組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多媒體視頻技術教學,即在老師示范講解部分采用老師示范講解和游泳視頻示范講解結合的方式,游泳視頻示范包括職業(yè)游泳運動員的標準動作錄像、學生的錯誤動作錄像;學生練習部分,對個別學生的游泳動作進行錄像,要求學生游泳動作錄像能夠清晰反映出學生的動作特點;老師糾錯部分,老師借助學生練習錄像對其糾錯,在糾錯后的練習過程中繼續(xù)對其進行錄像,不僅使學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動作與標準動作的差別,而且認識到改正動作后自己游泳技術的進步情況。如此重復,直至考試。
1.3.4 實驗結果
考核評定內容為100 m游泳,成績分兩方面:一是評定游泳技術水平,5名老師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平均值,滿分10分;二是考核游泳速度,即游完100 m所用的時間,單位為秒。
通過對對照組40人、實驗組39人,總計79人考核成績的記錄分別考慮老師打分序列、100 m游泳用時兩個序列,進行總體均值有無顯著性差異的配對t檢驗,具體見表4、表5。
表4 照組與實驗組學生在實驗后游泳技術及速度的基本描述統(tǒng)計
表4可看出,對照組和實驗組的評委打分數據是完整的79個,100 m蛙泳成績對照組的有效成績36個,無效成績4個;實驗組有效成績37個,無效成績2個。這是因為在考核途中,有個別學生沒有完成100 m蛙泳,中途停滯,無成績。無論是評委打分還是100 m蛙泳,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樣本平均值都有一定差距,下面將通過檢驗推斷這種差異是抽樣誤差造成的還是系統(tǒng)性的。
表5可看出,評委打分序列對于對照組和實驗組2個序列其F統(tǒng)計量的觀察值為2.088,對應的概率P值0.153,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由于概率P值大于0.05,可認為兩總體的方差無顯著差異,因此在兩總體均值的檢驗過程中,應看第一行的t檢驗的結果。其中t統(tǒng)計量的觀測值為-4.294,對應的雙尾概率P值0.000,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由于概率P值小于0.05,可認為兩總體的均值有顯著差異,即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學生游泳技術的評委打分總體平均值有顯著差異,說明學生的游泳技術水平明顯不同。
同理對于100 m蛙泳成績,可得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兩總體方差無顯著差異,100 m蛙泳用時總體平均值有顯著差異,說明學生的蛙泳游泳速度明顯不同。
綜上,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游泳技術水平評定和游泳速度考核,認為這兩組學生無論在游泳技術的規(guī)范程度,還是在游泳速度方面均呈現(xiàn)顯著性差異,表明“視頻輔助教學”對提高蛙泳教學效果具有明顯作用。
表5 對照組與實驗組學生在實驗后游泳技術及速度兩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
2.1 “視頻輔助教學”提高蛙泳教學效果的原因
游泳教學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理解,可認為是老師為學生提供關于游泳學習的相關信息,并對練習過程及時、準確地反饋調整,提高動作質量的過程[2]。要使教學更有效果必須為學生提供3種類型的信息糾正錯誤動作:1)提供精準、清晰的動作展示;2)學生完成的動作與所要求的動作相比差別在哪里;3)怎樣改變不正確動作,使之更接近于要求。傳統(tǒng)體育教學方法是示范講解、學生練習、老師糾正動作,該方法從工程學角度來看是一個反饋系統(tǒng),反饋回路是老師的講評與運動員自身對完成動作的感覺。相比傳統(tǒng)體育教學方法,“視頻輔助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1)示范講解,示范動作要精準無誤,便于講解。不可否認,相比職業(yè)運動員,體育老師動作示范的精準程度有偏差,學生更信服職業(yè)運動員的動作示范視頻。同時,對于慢速動作和較難的凝結動作來講,借助視頻示范更便于講解。2)老師糾正動作,傳統(tǒng)體育教學在糾正動作上的反饋方式基本采用語言反饋或老師模仿學生動作的視覺反饋。
這兩種方法為學生提供的糾正錯誤的信息質量有局限性。語言反饋要求老師的語言能準確表達學生的動作特點,學生能準確理解老師的語言并反映到動作中去。在這個信息傳遞過程中信息很易出現(xiàn)偏差,往往學生聽完了還是不能準確理解,或理解了還是不能通過動作表達出來。教師的模仿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相比自己的動作視頻,學生更能看清其動作特點,增加了一條反饋回路。
2.2 “視頻輔助教學”的理論基礎
一種是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該學說認為運動學習和運動記憶是通過神經系統(tǒng)不斷地接受環(huán)境的變化而獲得新的行為習慣或經驗的過程[3]。換言之,運動學習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讓接受的環(huán)境不斷變化,使神經系統(tǒng)對運動技能產生新的記憶和經驗。通常運動技能的學習是通過觀看老師的示范動作來感受環(huán)境的變化,但學生對這些信息的記憶和處理總是短暫和不重復的。“視頻輔助教學”正好可彌補這一缺陷,該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整合各種特點的動作示范,而且能實現(xiàn)及時和延時不同時間段的反饋要求,豐富了條件反射中的刺激類型和刺激強度,使條件反射更穩(wěn)定。
另一種是控制論的建構機制學說,該學說認為運動機能的形成,是大腦皮層感覺區(qū)域或運動區(qū),形成感覺記憶痕跡或運動技巧功能構型,當再現(xiàn)運動技能時,大腦皮層根據來自體內外的輸入信息,引出一定的記憶痕跡或運動技巧構型[4]。該理論中運動技能形成的必要條件是輸入信息,只有輸入信息才可能引出記憶運動痕跡。由此可知,運動機能的形成主要解決信息的輸入,獲取信息的通道是人體感官,最重要的感官就是視覺。人通過視覺感知肢體的運動軌跡、速度、力量及空間位置等。恰恰“視頻輔助教學”方法符合建構機制學說的學習要求。課上,學生可邊看動作技術視頻,邊聽老師講解,課下,根據對老師講解的理解,仍可觀看動作技術視頻,如此便延長了視覺刺激時間,無形中增加了學習時間。
2.3 學生對蛙泳課教學的滿意程度和對蛙泳的喜愛程度調查
為了解學生對蛙泳課采用“視頻輔助教學”方法的滿意度,對兩組學生發(fā)放了相同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結果如表6、7所示。表6可看出,對照組學生對蛙泳課教學滿意的占90%,實驗組達97.5%。表7可看出,對照組喜愛蛙泳的占87.5%,實驗組為97.5%。由此得出結論,“視頻輔助教學”不僅可提高蛙泳教學效果,還可培養(yǎng)學生喜愛蛙泳的良好興趣,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
表6 學生對蛙泳課教學滿意度調查
表7 學生對蛙泳運動的喜愛程度調查
相比傳統(tǒng)體育教學方法,“視頻輔助教學”方法不僅能提高游泳教學質量,還能增加學生對蛙泳的喜愛程度,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但這種教學方法也對游泳教學的場地設備及老師的多媒體處理能力提出了要求[6]。“視頻輔助教學”所需設備主要是在游泳館設多媒體教室1個、攝像機1臺、筆記本電腦1臺、視頻處理軟件等,若條件不允許,可將設備簡化為數碼相機或可錄像的手機1臺,筆記本電腦1臺、大型號的顯示器1臺,免費視頻處理軟件等。就目前的教學保障條件講,設備問題較容易解決,同時,老師掌握視頻處理軟件的操作方法也很容易。所以,“視頻輔助教學”方法在游泳教學中具有極高的實用性和推廣性。
[1] 薛 薇.統(tǒng)計分析與SPSS的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 汪愛麗.多媒體在排球教學中的探索及其運用[J].山東體育科技,2008,30(3).
[3] 王朝群,李驍軍,盧成義,等.多媒體CAI課件應用于排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03,23(2).
[4] 王桂榮,劉家生.論CAI在排球教學中的應用和發(fā)展[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6,22(1).
[5] 姚 珂.多媒體動態(tài)圖示引導法在排球正面扣球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3).
[6] 宗明波,姚東慧.“視頻回放”引入足球技術教學的思考[J].學校體育學,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