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戰(zhàn) 神
大航海時代
—— 破浪揚帆的利器
撰文 戰(zhàn) 神
《大航海 時代》系列是一款以1 5世紀末到1 6 世紀初那段偉大歷史為背景的游戲作品,多年以來,這個游戲引得不少玩家熱追。其中玩家最大的樂趣也許莫過于看著自己經(jīng)營的船隊一天天壯大起來,載滿各式貨物,縱橫于碧波巨浪之間,在探測新航道的同時探訪那些存在于世界中的港口、城市,與海盜、敵國作戰(zhàn),最終成為世界海洋的霸主。
要知道,在《大航海時代》系列及其網(wǎng)絡版《大航海時代online》的游戲中,玩家扮演船長,指揮航船進行遠洋冒險,而此間引用的航船道具,其實正是當年西方冒險家們所賴以縱橫七海的真正利器。許多年過后的今天,當海洋再不能將世界相隔的時代,我們也應該重識一下曾穿行大洋間并留下濃墨重彩的那些功臣們!
一款盛行在15世紀的三桅帆船,又名拉丁式大帆船。“卡拉維爾”一詞據(jù)說取自葡萄牙語“橡木材”之意,但至今未能確實??ɡS爾帆船多是斜帆,但也有不少卡拉維爾帆船安裝了橫帆,即橫帆卡拉維爾。這是一種小噸位的輕快帆船,初期的卡拉維爾帆船全長大約20~30米,重約50噸,船的長寬比3.5:1,平衡力極高,兼具速度與機動性,這使其在早期探險中被廣泛使用。1492年,哥倫布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從巴羅斯港出發(fā),率領探險隊西行,橫渡大西洋時,除了自己的卡瑞克型旗艦“圣瑪莉亞號”外,隨行的另兩艘航船“平塔”號及“尼雅”號就是橫帆卡拉維爾??梢姶肀容^矮,吃水相對淺的卡拉維爾帆船,雖然艙體容量小了一點,但在同時期的船舶中,卻是頗受遠洋航行的青睞。
提起阿拉伯,總讓人最先想到沙漠與石油。其實,依水靠海的阿拉伯民族早在三四千年前,就已經(jīng)開始了他們造船和航海的歷史。而阿拉伯航海文明的優(yōu)秀代表,當屬著名的三角帆船。這種船的船體是木頭的,船頭與船尾兩頭尖,豎有1~3根桅桿,桅桿頂端掛著三角形的風帆。這種獨特形制的阿拉伯三角帆船,與歐洲人早年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上使用的四方形帆船和中國人在太平洋上使用的平底帆船,被后人并稱為世界航海史上的“三大帆船”。阿拉伯帆船的三角帆受風吹的力量大,前進的阻力小,更適宜順風航行,這主要是適合于印度洋上季風吹拂的規(guī)律。每年從10月下旬到12月上旬,海風從東北吹向西南,阿拉伯人駕船順風駛離波斯灣,穿過印度洋,前往印度西海岸或非洲東海岸。在那里活動幾個月,而3月下旬到6月上旬,海風則從西南吹向東北,那時他們再駕船回返。
三桅或四桅的卡瑞克帆船15世紀盛行于地中海。它有著巨大的弧形船尾及船首的巨大斜桅。前桅及中桅裝配了數(shù)張橫帆,后桅則配上一面三角帆。由于其體積龐大,能夠在航行中保持穩(wěn)定,加之內(nèi)部空間足以擺放遠洋航行所需物資,于是這款大型帆船成為歐洲史上第一款遠洋專用船舶。15—16世紀,西班牙、葡萄牙兩個海上強國使用這種帆船來進行遠洋探險,在海外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的殖民地。而軍方的加入使卡瑞克型帆船安裝了多層的甲板,以便于安裝更為巨大的炮座,增加威力??ㄈ鹂朔母牧紴楹I蠎?zhàn)爭來帶來了新元素,雖然投入實戰(zhàn)的次數(shù)不多,但它是由弓弩為主的戰(zhàn)船到真正的炮船的重要轉(zhuǎn)折。在歐洲艦船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筆。
西班牙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后,需要運載大批貨物和士兵橫渡大西洋,此前使用的拿屋船和卡拉維爾船已不再勝任這樣的繁重任務,蓋倫帆船則在此時應運而生。以風帆作為動力的蓋倫帆船大多配備有3~5根桅桿,除最后一根桅桿使用三角帆外,其他大多配以橫帆。船長46~55米,排水量300~1000噸,有幾層統(tǒng)長甲板,尾樓很高。大型蓋倫船尾甲板有7層,排水量可以達到2000噸,因而貨物裝載量大,續(xù)航力強,后來更是成為改裝成戰(zhàn)艦使用的第一批帆船之一,16世紀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就主要由蓋倫帆船組成。同期,英國造船家開始發(fā)展輕型蓋倫帆船,將改造后的船首上層建筑降低,移到船體之內(nèi),明顯增強了船舶的操縱性,這種輕型蓋倫帆船在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時期創(chuàng)制,又稱“女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