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怎么能沒有內(nèi)心的信仰和尊重?怎能不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我們當家長的,如果沒有教育孩子拎清這些道理,那是我們的失敗。
在海外生活的朋友郁玲與我聊天,她相當能干又有濃濃的女人味,性情溫柔,吸引男人的目光自然不必言說。她先生因為工作原因在國內(nèi)呆的時間多,所以兩人聚少離多。一天,一名傾慕她的合作伙伴對郁玲發(fā)出邀請:“今天可以請你共進晚餐嗎?”郁玲笑笑說:“如果是午餐,我樂意接受,但晚餐是不可以的。”
在國外,接受異性的晚餐有某種曖昧之嫌,郁玲非常注意這個問題。她的意思是,成為一般朋友是可以的;如果越線,那是不可以的。我笑著說:“你這個‘不可以’說得真好,是溫柔地拒絕?!彼f:“你聽出來了,現(xiàn)在這句話幾乎成為我的口頭禪了?!庇袅徇€介紹,這是自己跟一些臺灣朋友學來的,她們做事極有分寸,經(jīng)常溫柔地說這句話,以此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用的是非常緩和的方式。從另一種意義而言,她們非常有規(guī)則感,知道哪些是女人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
臺灣女人教育女兒的方式,非常的傳統(tǒng):女孩就是女孩,你再高的學歷,還是得做女人。郁玲一個臺灣朋友的女兒很出色,長得漂亮,學業(yè)也拔尖。就是這樣一個人尖兒樣的女孩,一回到家則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某天,郁玲帶著兒子到她家做客,朋友的女兒跟著媽媽忙碌,系著圍裙做家務(wù),招待客人,利利索索。郁玲看到兒子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覺得不好意思,就對朋友說:“我來幫忙,讓你女兒去玩會兒吧。孩子學習本來就累,讓她做那么多活干什么?按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想法,女孩干太多家務(wù),結(jié)婚以后是要吃虧的?!迸_灣朋友說:“這是不可以的。女孩干點家務(wù)是份內(nèi)的事,你別介意。她將來是要當妻子、當母親的,不會這些基本功哪能行?這是女人最高貴、最份內(nèi)的職業(yè)。不然,我的教育就失職了?!?/p>
朋友的女兒扎著馬尾辮jRN19Mac2iXt74zh6p5pTNLDASwOE4wcqwezaDrVBp8=,系著花圍裙在煮咖啡、烘餅,非常禮貌地微笑答話,陽光照在她臉上細細的絨毛上,散發(fā)出淡淡的光澤。郁玲看著她,突然非常感動?!斑@是不可以的?!边@句話意味著家長有規(guī)則感,有要求,認為女孩不擅家事,不知持家,那是失職,女孩再優(yōu)秀都是不合格的。
這個“不可以”,讓我想起臺灣的“高齡少女”林志玲。其實,她的少女時代家教特別嚴格,別人念書要一個小時,她要念四五個小時,不理解意思就用最呆的方法背誦。她的家教嚴到什么程度?林志玲青春期做過的最叛逆的事不過是去海邊騎摩托車。用我們的話說,那是很沉悶的,沒有一些年輕女孩的所謂叛逆、另類、瘋狂、放縱情感的青春生活,有很多的“不可以”限制。她念的又是私立女子教會學校,校規(guī)很嚴,一個星期只能出兩次錯。如今,林志玲已成為眾多男人心中的“神”。我想她的受歡迎一定有些不一樣的原因。例如,她的笑容沒有零亂和世故的成分,很陽光、很清純,還帶有那么一些心里有數(shù)的聰明。
郁玲的臺灣朋友煲湯也很有意思,復(fù)雜的程序一個都不?。哼^濾雜質(zhì),先大火后小火再敞氣收火,先放什么后放什么,時間要燉足……郁玲問她:“何必這么麻煩?都差不多的?!彼f:“不可以的,省時省事省程序的東西還是會喝得出來的。好的東西都是要花時間,都是有秩序感的,一罐好湯一點都不能含糊?!?/p>
某天,郁玲和臺灣朋友聊起國內(nèi)的生活狀態(tài),嘆氣地說很多人特別浮躁,過份看重物質(zhì),在餐桌上大談一夜情,甚至引以為驕傲……這位朋友說:“這是不可以的。”當時,臺灣朋友說“不可以”時,表情那么認真:“人怎么能沒有內(nèi)心的信仰和尊重?怎能不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我們當家長的,如果沒有教育孩子拎清這些道理,那是我們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