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付,姜麗麗
(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江蘇無錫 214122)
藍印花布和民間剪紙與各地風俗習慣密切相關(guān),蘊涵著當?shù)鼐用竦娘L土人情。2006年江蘇南通藍印花布和山東高密、煙臺等地的剪紙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為達到宣揚、傳承和發(fā)展我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目的,針對藍印花布紋樣和剪紙紋樣的研究越來越多,如:梁慧娥等[1]對南通藍印花布紋樣蘊含的民間造物觀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吳元新等[2]從紋樣的題材、寓意、造型方面對南通藍印花布紋樣做了全面介紹;范祚信[3]對高密剪紙做了紋樣題材、寓意、造型、風格等方面的陳述等。但是針對南通藍印花布花版紋樣和膠東剪紙紋樣的地域性比較分析鮮有研究,尤其是針對紋樣與工藝結(jié)合的比較分析。本文通過對南通藍印花布花版紋樣和膠東剪紙紋樣進行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它們在使用工具、紋樣題材、構(gòu)思、構(gòu)圖與造型等方面的異同之處,這對2種傳統(tǒng)民間技藝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雕刻花版紋樣和剪紙紋樣所用材料是來自民間自制或購買,經(jīng)濟、便利?;ò婕y樣用紙(貴陽皮紙、桑皮紙或高麗紙)比較講究,剪紙紋樣用紙是普通單色紙或彩紙。2種傳統(tǒng)民間技藝主要使用刻刀、剪刀等工具,使用工具的異同如表1所示。
表1 使用工具的異同Tab.1 Sim 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ools
從表中可以看出,刻刀是主要的相同工具,一般為自制或者購買的手術(shù)刀或美工刀,但是花版的刻刀有單刀、雙刀、圓口刀(俗稱為銃子)的區(qū)別,單刀用來刻面,雙刀在要刻制寬窄一致的紋樣時應用,銃子用來摳圓形點紋樣。剪刀是剪紙的主要工具,要求輕巧鋒利,松緊要適度,有大小幾種型號。筆、訂書機或別針是共同的輔助工具,雕刻花版時下面要墊輔助工具季青樹板,刻紙時下面起到鋪墊作用的是蠟盤。
花版紋樣的表現(xiàn)題材主要有5類:植物類、動物類、人物類、幾何紋樣、文字類。剪紙紋樣表現(xiàn)題材大致可以分為:人物、鳥獸、昆蟲、花木、文字、山水、器物、主題活動等。各類所包含的代表性紋樣及比較見表2。從表中可以看出:花版在紋樣題材和內(nèi)容上,一般以植物花卉和動物紋樣為主,也有簡單的幾何圖形[2];剪紙紋樣在動植物、人物方面都很豐富;花版和剪紙關(guān)于動物類、植物類和文字類的相同紋樣比較多,其他的較少;花版關(guān)于山水類的紋樣幾乎沒有,剪紙關(guān)于這類的內(nèi)容也很少;在主題題材方面,花版的紋樣題材遠不如剪紙豐富,比如,表現(xiàn)生活勞作場景的花版紋樣幾乎沒有,而剪紙卻較多采用此題材。圖1[4]示出是一款剪紙作品實例,表現(xiàn)的是漁夫出海打漁平安歸來和收獲的喜悅。花版的紋樣幾乎都是傳統(tǒng)上流傳下來的,很少有現(xiàn)代創(chuàng)新作品出現(xiàn),而剪紙紋樣較容易受到現(xiàn)代生活的影響,比如遇到政治事件或國家大事,內(nèi)容就會快地在剪紙上體現(xiàn)出來。
表2 花版、剪紙各類題材內(nèi)容簡單比較Tab.2 Simple com paresion to all kinds of subjects for traditional blue printed cloth and paper-cut
圖1 出海歸來Fig.1 Back from sea
藍印花布花版紋樣和剪紙紋樣的寓意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此外還有一點就是“驅(qū)邪納?!??;ò婕y樣寓意方法分為象征、比喻、諧音和其他符號4種,剪紙寓意方法也包括在其中,體現(xiàn)出一種濃厚的人情味和樸素自然的親和感,且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純樸的鄉(xiāng)土氣息。在寓意方面,紋樣都具有含蓄和隱喻的特點,常常借助一些美好事物間接表達希冀吉祥心愿,反映百姓的喜聞樂見。憑借敏銳地觀察力和豐富的經(jīng)驗,藝人們創(chuàng)作出如“福到(倒)”、“六(鹿)合(鶴)同春”、“年年有余(魚)”等藝術(shù)語匯。
藍印花布花版紋樣和剪紙紋樣有著相同的寓意內(nèi)涵,大概可以概括為:一是淳樸、自然,脫離不了農(nóng)民身上的氣息和味道;二是喜慶、和諧美滿,表達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希冀;三是增運吉祥,陰陽結(jié)合,萬物生生不息;四是驅(qū)邪納福,在驅(qū)除污穢的同時收獲幸福與福氣;五是精神庇護,受中國以前封建文化氛圍的影響,人們內(nèi)心希望尋求到一種精神庇護和心靈安慰;六是隨俗而進,迎合當時民俗的需要,其形式和內(nèi)容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藝人們在紋樣創(chuàng)作前,首先頭腦中有個意象,然后在紙上將作品的大概形式和內(nèi)容勾畫出一個草圖,最后再進行剪刻;作品一般由自然形象啟發(fā),經(jīng)過二次審美情趣的再加工?;ò婕y樣構(gòu)圖有匹料和件料的區(qū)別:匹料版紋樣一般刻些散花、纏枝花、滿地花、格子花等,運用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或其他形式布置花紋;件料版紋樣是按照要求刻畫適合紋樣,一般為長方形或正方形,普遍采用框式結(jié)構(gòu)與中心紋樣組合構(gòu)圖的形式。剪紙紋樣沒有匹料和件料之分,構(gòu)圖更靈活多變,一般運用對稱、統(tǒng)一、平衡、均齊等原則[5]。二者構(gòu)思和構(gòu)圖異同點見表3。
表3 構(gòu)思和構(gòu)圖異同Tab.3 Sim 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or conception and com position
由表3可以看出,2種藝術(shù)在紋樣構(gòu)思上基本相同,構(gòu)圖上差別比較大。正是這些差異性,使得它們各具特色,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形式美感。
2.4.1 造型手法、規(guī)格及受到的文化影響比較
花版和剪紙的紋樣造型質(zhì)樸而不粗糙,古拙而不呆板,且都有舍其形而求其神的特征。然而,由于工藝限制,剪紙紋樣局部比花版紋樣要更精致細膩?!凹艏埶囆g(shù)隨著漢代造紙術(shù)的發(fā)明而逐漸普及開來,在唐代取得較大發(fā)展,開始將原紙雕刻出來的紙型用于鏤空型紙板進行剪切并且制版的技術(shù)也開始確立[6]”。如上所述,鏤空型紙版吸收了剪紙技術(shù)。好的花版紋樣本身就是一副精美的剪紙作品,花版紋樣雕刻是陰刻、陽刻和陰陽刻結(jié)合,是一種虛實互補的關(guān)系;剪紙紋樣是剪刀或刻刀在紙上鏤刻,有陰刻、陽刻、陰陽刻相結(jié)合以及剪影,通過大小面積的鏤空和粗細不等、曲直變化的線條來表現(xiàn)美感?;ò婕y樣要考慮到刮印工藝的要求,所以是陰刻為主,陰刻和陰陽結(jié)合為輔;剪紙紋樣以陽刻和陰陽結(jié)合刻為主,陰陽刻靈活多變。
花版紋樣尺寸有一定要求,一般長和寬分別為96 cm和40 cm,且要在固定大小的油紙板上刻,不用摳刻出來,而剪紙作品尺寸非常隨意,但是一般要把整個作品摳出來,要有一個明顯的外輪廓。
另外,花版和剪紙的紋樣造型都受到儒家文化(鯉魚跳龍門、五子登科)、道家文化(八仙)、佛教文化(觀音)和“陰陽五行”思想(太極)的影響,產(chǎn)生出了豐富多彩的紋樣造型。膠東剪紙紋樣與南通花版紋樣的不同是還受到基督文化的影響,從而產(chǎn)生出與眾不同的紋樣造型,如圖2[7]示出的一幅基督教剪紙作品,這是上個世紀30年代威海地區(qū)基督文化影響下中西合璧的作品。
圖2 基督教剪紙Fig.2 Paper-cut of Christian
以上內(nèi)容總結(jié)見表4所示的紋樣造型比較。
表4 紋樣造型比較Tab.4 Com parsion for pattern modeling
由表4可看出,由于受到工藝的局限性,花版和剪紙紋樣造型上的相同方面少,不同方面多,花版紋樣在局部細節(jié)上比剪紙更講究,但是剪紙紋樣視覺效果比花版更細膩。將各個方面的特點集合在一種藝術(shù)形式上,形成各異特色。
2.4.2 造型典型特點比較
南通地區(qū)花版紋樣最擅長的是小點排列組合成紋樣,點的形狀有半圓點、瓜子點、梅花點、垂葉點等,積點成線、積點成面,如圖 3[2]所示的“子孫萬代”花版紋樣,葫蘆須和藤蔓是積點成線而成,葫蘆身是由積點成面而成。膠東剪紙紋樣的最大特點是用線來勾勒紋樣,長短、粗細不同的線條把物象勾勒的有滋有味,如圖4[5]所示的“普降甘霖”剪紙紋樣,幾乎是用線勾勒出一個完整的觀音形象,神態(tài)自然大方,就連衣衫的動態(tài)都是那么惟妙惟肖。
圖3 子孫萬代Fig.3 Our children and future generations
圖4 普降甘霖Fig.4 Waterest
2.4.3 點線面的應用比較
民間藍印花布的生產(chǎn)受鏤刻工藝的制約,只能用大小、形狀不同的斑點和短線間隔地組成紋樣[8],以幾何學的點、線、面為基本元素,通過變化組織而成[9],所以花版紋樣不能形成封閉圖形,不能細膩地、寫實地去表現(xiàn)物象。為了防止花版紋樣漏印后防染漿脫落和花版強度不夠,不能用長線條或大塊面組合,點的大小和線的長短要適中,用太大的點或短線,漿容易干后脫落,且容易形成類似白瓷上的冰裂紋[10];用太小的點和短線,漿不容易附著在布上,容易脫落。而剪紙紋樣沒有點大小的限制,因此將剪紙紋樣上出現(xiàn)的點用在花版紋樣上未必合適,如圖5[11]所示的“鳥”花版,這是一只積點成線而又成面的鳥,點不大不小,有規(guī)律排列,密集但不沉悶;而圖6[5]所示的“四方如意”剪紙作品中布滿的星星點點的點太小,因此受刮花工藝限制,這樣的點不適合花版紋樣雕刻。
圖5 鳥Fig.5 Bird
圖6 四方如意Fig.6 According to one's wishes with the four winds
如圖7[2]所示的“馬上封侯”花版紋樣,人物、道具幾乎是用短線來刻畫的;圖8[3]所示的“拜塔”剪紙紋樣,除了臉部,幾乎用細線來表現(xiàn)的人物及道具,此技法不能應用于花版紋樣雕刻,陽刻的線太細,陰刻的刮漿部分會因為塊面太大而干后脫落,且容易干裂留下冰裂紋。南通正興染坊的王振興師傅在花版上創(chuàng)新,可以使用大面積鏤空的陰刻花版紋樣,在花版紋樣后面墊鐵絲網(wǎng),可以延長花版的使用壽命,但不能避免工藝上的一些限制。
圖7 馬上封侯Fig.7 Immediately sealing Hou
圖8 拜塔Fig.8 Worship the tower
如圖9[2]所示的“牡丹花”花版紋樣,牡丹花的花瓣用適中的塊面表現(xiàn),花梗用短線表現(xiàn),塊面大小和短線長短都在工藝允許范圍之內(nèi);而圖10所示的“魚福圖”剪紙紋樣,同樣用面來表現(xiàn)紋樣,表現(xiàn)手法卻很細膩,運用大量細長的鋸齒紋和鏤空,形成視覺上的黑白灰效果,而花版紋樣就沒有這種效果,這樣的紋樣不適合刻花版,刮漿后容易脫落。
花版紋樣和剪紙紋樣不同,刮花工藝決定了它必須要經(jīng)得住刮漿時的摩擦和水分的侵蝕,紋樣不能過于纖細,而很多剪紙作品中毛刺的纖細程度如同柔絲一般。如圖10中對荷花的處理方法,細長毛刺如同牛毛,這樣的毛刺不能用在花版紋樣上刮漿印花,一旦要刻成花版紋樣,刮花后就會成為一團漿糊,且花版也容易壞掉,使用壽命很短,甚至只能使用一次。因此,和細膩的剪紙相比,樸素的圖案更適合花版。
圖9 牡丹花Fig.9 Peony
圖10 魚福圖Fig.10 Picture of fish and Fu
2.4.4 部分與整體比較
民間藝人將花版工藝局限性化為工藝優(yōu)勢,用形狀和大小不同的點和短線間隔地集聚或連續(xù)或來表示虛線、虛面,點線面交錯處斷開,互不相連,單獨成為一個部分,但卻筆斷意連,形成一個整體,有“千刻不落,萬剪不斷”[13]的感覺。膠東剪紙紋樣以線為主,線面結(jié)合,所用紙張薄而柔,易起皺和破損。所以,作品線與線、線與面交織相連而成一體,各部分之間是要交織聯(lián)系成一體,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極易斷損[14]。但是,在剪刻時,花版紋樣和剪紙紋樣都是按照由小及大,由細及粗,由內(nèi)及外,由部分到整體的順序進行。如圖11[3]所示的“鯉魚跳龍門”花版紋樣,整體上觀察是一幅完整畫面,渾然天成,但所有物象都是由點和短線有規(guī)律組合而成且不相連,是一個個單獨的部分;而圖10所示剪紙紋樣,同樣有魚的造型,卻幾乎是由線錯落有致組合而成,且每個部分都如同有無形的線貫穿其中,像是一張致密均勻的網(wǎng)。
2.4.5 數(shù)量與質(zhì)量比較
圖11 鯉魚跳龍門Fig.11 Carp jumping Longmen
花版紋樣不可以折疊刻,且每次刻2~3張,而剪紙紋樣可以折疊剪和多層剪,一次剪出幾個部分的圖案或4~5個作品,刻紙可以刻更多,一次可以完成十多個作品,大大提高制作效率,且更為細膩,但是同時也失去了剪紙紋樣本身所具有的特點美(剪子?。?])?;ò婕y樣和剪紙紋樣都是在二維平面基礎(chǔ)上進行創(chuàng)作,但制作出來的效果卻不一樣。如圖12[2]所示的“松鶴延年”花版紋樣中的鶴羽,受到花版紋樣強度和刮花工藝的限制,毛刺粗、大、無卷曲;如圖13[5]所示的“鳥語花香”剪紙紋樣,花瓣和鳥羽都是用毛刺表現(xiàn),細、長,且有自然卷曲和粗細變化的樸素美。刻紙紋樣與剪紙紋樣的不同也在于刻出的毛刺是平直的,而且比較粗,不像剪出來的毛刺有自然卷曲的效果;另外,剪刀和刻刀摳出來的圓圈也不一樣,剪刀摳出來的圓圈親切自然,刻出來的圓圈很圓順。
圖12 松鶴延年Fig.12 Pine trees and crane prolonging the life
綜上所述,花版與剪紙的紋樣造型的細部比較見表5。
圖13 鳥語花香Fig.13 Birds'songs and potpourri
表5 紋樣造型細部比較Tab.5 Comparsion for pattern modeling
由表5可看出,2種藝術(shù)的主要表現(xiàn)元素各不相同。由于工藝的局限性,整體上二者紋樣在視覺效果上的差別比實際造型的差別小;局部上二者在點、線、面、毛刺和圓點等方面的差別比較大。
通過對南通藍印花布花版紋樣和膠東剪紙紋樣的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它們本質(zhì)上存在著固然的聯(lián)系,鏤空表現(xiàn)陰陽,陰陽表現(xiàn)物象;寓意上本著“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原則,共同傳承著中華文明。它們的最大不同在剪刻的造型上,南通花版是以點、短線和面組成互不相連的粗獷紋樣,而膠東剪紙則以線為主像網(wǎng)一樣勾勒細膩的物象;其次是在紋樣題材內(nèi)容上,剪紙的紋樣題材內(nèi)容比花版豐富且與時俱進。本文的比較分析能為這2種民間藝術(shù)的發(fā)展和現(xiàn)代設(shè)計的創(chuàng)新提供啟示。
[1] 梁慧娥,奚燕鋒.南通民間藍印花布的價值底蘊和設(shè)計理念[J].紡織學報,2008,29(3):84-86.LIANG Hui'e, XI Yanfeng. Analysis of Nantong traditional blue printed cloth value inside and modern design idea[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08,29(3):84-86.
[2] 吳元新,吳靈姝.藍印花布[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27-84.WU Yuanxin,WU Lingshu.Traditional Blue Printed Cloth[M].Beijing:Chinese Social Science Press,2007:27-84.
[3] 王雪.高密剪紙傳承人范祚信[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8:25,127.WANG Xue.Gaomi Paper Cutting Inheritancer FAN Zuoxin[M].Yinchuan:Ningxia People's Press,2008:25,127.
[4] 悠悠.品味海韻風情:山東威海剪紙獨具“海味”特色[EB/OL].[2009 -06 -15].http://s.artsdo.net/?action-viewnews-itemid-5682.YOU You.Taste chaton amorous feelings:paper-cut has unique“seafood”characteristics in Weihai Shandong province[EB/OL].[2009 - 06 - 15].http://s.artsdo.net/?action-viewnews-itemid -5682.
[5] 尹秀鳳.實用民間剪紙藝術(shù)[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24-25,77-97.YIN Xiufeng.Practical Folk Paper-Cutting Art[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8:24 - 25,77-97.
[6] 周旭.中國民間美術(shù)概要[M].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8:72-73.ZHOU Xu.Chinese Folk Art Summary[M].Beijing:People's Fine Arts Press,1998:72 -73.
[7] 李強.剪紙與基督教[J].中華文化畫報,2007(5):51-52.LiQiang.Paper-cut and Christian [J].Chinese Culture Pictorial,2007(6):51 -52.
[8] 穆慧玲.中國民間藍印花布的傳承與開發(fā)[J].國際紡織導報,2009,37(2):78.MU Huiling.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lk traditionalblue printed cloth[J].Melliand China,2009,37(2):78.
[9] 沈雯曄.南通傳統(tǒng)藍印花布的設(shè)計振興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07:16 -18.SHENGWenjie.The study of design and promotion for traditional blue printed cloth in Nantong[D].Wuxi:Jiangnan University,2007:16 -18.
[10] 王興業(yè),李焰.試析藍印花布制作工藝中蘊含的民間造物觀念[J].紡織學報,2011,32(12):121.WANG Xingye, LI Yan. Analyzing creation ideas implied blue calico production process[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1,32(12):121.
[11] 梁曉琴.南通藍印花布紋樣藝術(shù)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09:20-29.LIANG Xiaoqin.Art research of pattern for blue printed cloth in Nantong[D].Wuxi:Jiangnan University,2009:20-25.
[12] 金戈.高密剪紙[EB/OL].[2011-05-01].http://www.hudong.com/wiki/%25e9%25ab%2598%25e5%25af%2586%25e5%2589%25aa%25e7%25ba%25b8.JIN Ge.Thepaper-cutting of Gaomi[EB/OL].[2011 -05 - 01].http://www.hudong.com/wiki/%25e9%25ab%2598%25e5%25af%2586%25e5%2589%25aa%25e7%25ba%25b8.
[13] 梁慧娥,劉姣姣.中國民間剪紙造型中的傳統(tǒng)“陰陽觀”[J].藝術(shù)百家,2010,26(z2):206.LIANG Hui'e,LIU Jiaojiao.Traditional″Yin and Yang Conception″in folk scissor-cut shaping[J].Hundred Schools in Arts,2010,26(z2):206.
[14] 潘魯生,苗紅磊.剪紙[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133-134.PAN Lusheng,MIAO Honghei.Paper-Cutting [M].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 Press,2007: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