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煒
一部中國近現(xiàn)代史就是一場追夢之旅。
中國人在外御強敵、內克積弊的艱苦卓絕的奮斗中,一路追夢而來。
俗話說:“夢是心中想。”每個人都有夢??梢哉f,現(xiàn)實中缺少什么,就會夢想什么。中華民族在悠久的歷史中,曾經有過可以傲視全球的輝煌。然而,進入近代以來,不僅輝煌不再,而且陷入了積貧積弱,民族危亡,戰(zhàn)亂不斷的境地。相比于現(xiàn)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國顯然是落伍了。于是,盼繁榮富強,盼公平正義,盼和平統(tǒng)一,盼社會進步,盼趕上現(xiàn)代化潮流,成為所有志士仁人和普通百姓共同的夢。這些夢,說到底就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933 年,胡愈之任總編的《東方雜志》第一號,辟出特輯“新年的夢想”,從各地來搞中摘錄了142 人的“夢想”予以登載,其中既有普通讀者,也有不少名士,如巴金、徐悲鴻、老舍、林語堂、茅盾、章乃器、馬相伯等等。大家各有各的夢想,各有各的期盼。大多數(shù)來稿都對中國未來充滿憧憬。柳亞子夢想中的未來中國是“大同世界”“大聯(lián)邦內的一個部分”。楊杏佛夢想中的中國“是一個物質與精神并重的大同社會,人們有合理的自由,同時有工作的義務,一切斗爭的動機和力量應用在創(chuàng)造與服務方面,物質的享用應當普遍而平等”。鄭振鐸相信,“將會把若干年帝國主義者們所給予我們的創(chuàng)痕與血跡醫(yī)滌得干干凈凈”。金仲華夢想中的中國“已經通過了歷史中的變亂期而踏上新生的道路”,“每個人可不必愁慮生活的問題,饑饉和死亡不再追襲著大部分的中國人”。很多人的夢境是具體的。比如,有人夢見走進中國的大城市就“大吃一驚”,因為看到的是“從洋商手中收回自辦的工廠”,“沒有看見一只外國兵艦”、“沒有看見‘紅頭阿三’”、“沒有人喫鴉片”。還有人夢見“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所規(guī)定的鐵路系統(tǒng)的最后一部分得以完成”,全國“五百六十縣治間的公路網也完成了”。也有人夢想2032年時的中國“江海之水清且漪”,人們旅行“乘了速率五百英里的飛機”。周谷城的夢更實在,他夢見人人用上了抽水馬桶,凸顯他對民生的關注。
有夢想,就有希望。只要合乎邏輯和事物規(guī)律,經過努力,夢想是可以成真的。所以,中國人是在不斷的探索之中追尋一條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道路。其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
從李鴻章夢想“船堅炮利”,到康有為、梁啟超夢想“變法維新”,再到孫中山追尋“民主共和”,再到中國共產黨為社會主義理想而奮斗,中國的近現(xiàn)代歷史始終是圍繞著國家的現(xiàn)代轉型展開的。經過波瀾壯闊的170 年的歷史演進,神州大地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器物層面、制度層面,還是文化層面,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轉型??梢哉f,其中的每一項進步都是夢想成了真。
1908 年有人提出過奧運三問:中國什么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參加奧運?什么時候能夠獲得奧運金牌?什么時候可以舉辦奧運會?現(xiàn)在這已經變成了現(xiàn)實。20 世紀初,梁啟超、吳趼人、陸士鍔等有識之士都曾設想在上海舉辦“大博覽會”、“萬國博覽會”和“內國博覽會”。2010 年的上海真的舉辦了一屆成功、難忘、精彩的世博會,其規(guī)模、其氣勢遠遠超過了當年任何人的夢想。孫中山的《建國大綱》有兩大夢想,一是建三峽大壩,二是修川漢鐵路。孫中山還提出過建造東方大港和全國修建20 萬里鐵路的宏大計劃。今天中國的建設成就也已經超越了孫中山的規(guī)劃。當年,多少人做過“實業(yè)救國”、“教育救國”、“科學救國”之類的夢,并且認認真真地身體力行,如今,這些夢正在逐步實現(xiàn)。香港、澳門回歸,嫦娥飛船問天、神舟飛船返航,遼寧號航空母艦入列,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成網,種種成就無不說明,多少百年夢想都在中國人民的努力下一一變成了現(xiàn)實。
回首往事,追夢之旅是何等艱難。瞻望前程,漫漫長路還有新的夢要追。習近平主席說,“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大的夢想”,完成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yè),須以篳路藍縷,開拓前行的精神,“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梁啟超《少年中國》一書說得好,“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實現(xiàn)中國夢要寄希望于年輕一代,這也是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重要啟示。
中國夢所體現(xiàn)的價值取向是“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中國夢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體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明特有的家國情懷。這也是值得我們永遠珍惜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