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費爾德斯坦
當下,美國長期利率極低的狀況是不可持續(xù)的,這導致了債券和其他證券存在泡沫風險。當利率上升時,泡沫就會破裂,這些證券的價格將下跌,令持有者蒙受損失。由于銀行和其他高杠桿金融機構是這些證券的主要持有者,因此泡沫破滅可能導致破產和金融市場崩潰。
毫無疑問,美國長期國債的超低利率為當前金融資產錯誤定價提供了一個明顯的例證。十年期美國國債的名義利率還不到2%,由于通貨膨脹率也在2%左右,因此實際利率是負的,這一點可以從十年期通脹保護國債利率低至-0.6%上得到印證。
從歷史上看,十年期美國國債的實際利率一直高于2%,因此目前的利率水平比歷史平均值低了兩個百分點。但歷史利率是在財政赤字和聯(lián)邦政府債務遠比今天低的時期得出的。
再過十年,預算赤字預計將高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而債務占GDP比率在過去五年中翻了一番且將繼續(xù)上升,因此美國國債實際利率應該遠比過去高才對。
眼下不可持續(xù)的低長期利率并不是什么神秘力量在作怪。美聯(lián)儲通過“量化寬松”有意將利率維持在低水平,以每月850億美元的節(jié)奏買入美國國債和長期按揭支持證券,即每年購買10200億美元。如此規(guī)模甚至超過了政府赤字,它意味著私人市場不再需要購買任何新發(fā)政府債務。
美聯(lián)儲已經暗示它將最終結束其長期資產購買計劃,讓利率升至較為正常的水平。盡管它并未暗示何時利率會上升以及會升到何種程度,但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十年期美國國債利率將在2019年升至5%以上,并在接下來的五年中一直高于5%。
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利率預測有一個假設,即未來通脹只有2.2%。如果通脹有所上升(考慮到美聯(lián)儲的當前政策,這極有可能),長期債券的利率可能也會隨之升高。
因此,持有長期證券極有可能是賠錢買賣,除非投資者聰明或幸運地在利率上升前賣出債券。若非如此,債券價格的損失將超過利息所得,即便利率在五年中維持不變。
如果投資者延長持有十年期證券五年時間,每年會比投資短期國債或銀行存款多賺2%,他最后的結果如何?假設十年期債券利率在未來五年中保持不變,然后從2%升至5%。在這五年中,該投資者每年多賺2%,累計收益10%。但當十年期債券利率升至5%時,債券價格將從100元降至69元。投資者在債券價格上損失31元,三倍于他在利息增加上的收益。
長期美國國債的低利率還提振了其他高收益長期資產的需求,包括股票、農地、高收益公司債券、黃金和房地產。當利率上升時,這些資產的價格也會下跌。
美聯(lián)儲的低長期利率戰(zhàn)略的意圖是刺激經濟活動。目前,刺激的規(guī)模似乎太小,而金融泡沫風險卻在與日俱增。
美國并不是唯一一個長期利率極低甚至為負的國家。德國、英國和日本都存在極低的長期利率。這些國家的利率都有可能在未來幾年中上升,給長期債券持有者帶來損失,并可能破壞金融機構穩(wěn)定。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獨家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