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王衍為代表的西晉名士崇尚虛無,空談名理,無心國事,終至亡國。
東漢后期,一些士人不滿外戚宦官專權,他們或直言上書,或通過議論來形成輿論力量。這種品評之風被稱為“清議”。司馬氏以殺奪手段建立晉朝后,以高壓手段鎮(zhèn)壓敢于抗爭的士人。士人的“清議”之風,逐步變?yōu)闊嶂允送尽⒖桃馀囵B(yǎng)所謂名氣的“清談”之風??谡勌摕o,做官則照例署名、不擔任何責任,成了士風官風。
清談誤國的代表人物,首推王衍。王衍博學能文,才華出眾,而且口才極佳。開始時,王衍好談國事,說得頭頭是道。晉武帝因此以為他有治國之才,讓他做遼東太守,去守衛(wèi)邊疆。當時正值遼東戰(zhàn)事,他嚇得趕緊推掉。從此,王衍緘口不論世事,只談虛說玄。由于對老莊有很深的研究,王衍談吐比他人都要深遠,不久就聲名鵲起,成為名士領袖。
王衍出身于顯赫的瑯琊王氏,很年輕就做到高位,先后擔任過尚書仆射、尚書令、司空、司徒等要職。311年,西晉發(fā)生內亂,邊境游牧民族乘機入侵,56歲的王衍被推舉為大元帥。他極力推辭,不知道怎么辦好,只能逃跑??商优芩坪跻膊缓茉谛?,沒多久就被石勒大兵追上。
石勒本是奴隸出身,對當朝第一名士王衍非常仰慕,待之以禮,向他請教西晉朝政內情。王衍陳述西晉發(fā)生禍亂及失敗的根由,鞭辟入里,切中要害。石勒聽得很投入,兩人談了很久。王衍借機替自己開脫,說自己從年輕時起就不參與世事,只想做點學問,迫不得已才出來做官,西晉的失誤和自己沒有關系,并勸石勒稱帝。石勒勃然大怒:“君名蓋四海,身居重任,年輕時就出來做官,一直做到今天滿頭白發(fā),怎么敢說不豫世事?敗壞天下,正是君罪?!笔漳罴巴跹苁谴竺浚蝗逃玫蹲託⑺?,就讓人將墻推倒,把他壓死。
在被殺前,王衍沉痛地說:“我雖不如古人,但是如果不追求浮虛,努力為天下做事,絕不會弄到今天這個地步?!蓖跹艿呐R終哀嘆成了清談誤國的絕佳注釋。
王衍雖口不言錢(“阿堵物”這一稱呼即始于王衍),卻縱容妻子貪贓聚斂。他的幾個兄弟,王戎、王敦、王澄,都以名士自許,但一個個聚斂無度,富甲當世。
僅僅說能致富,還是小瞧他們了。他們兄弟幾人在錯綜復雜的“八王之亂”中,周游于各方勢力,一個個扶搖直上,王衍更是幾乎擔任過當時所有的重要職務。王衍很早就感覺天下將亂,積極為家族布置退路。他任命其弟王澄為荊州刺史,族弟王敦為青州刺史,同時還派另一個族弟王導輔佐瑯琊王司馬睿出鎮(zhèn)建鄴。在他的布局下,在西晉滅亡后,瑯琊王氏在江東開辟出“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確立了瑯琊王氏頭等門閥的地位。
實干者最可貴
在清談之風的影響下,凡是放棄職責對公務漫不經心的人,都享有盛名。誰要認真做事,就會被嘲諷,被排斥。所幸始終還有一批認真干事的人。如王濛、劉惔與支道林結伴去找何充談玄,何充卻照舊處理公文。王濛問他:何必埋頭不起?何充回答:“我不看公文,你們這些人靠什么生存?”還有桓溫冒雪圍獵,劉惔嘲笑他,桓溫回答:“我不如此,你們哪有機會安坐清談?”正是始終有這樣一些名士努力做事,才讓國家在危難中再起,在江東創(chuàng)立新的局面。
劉琨早年也是生活浮華放蕩,好老莊之學,為“二十四友”之一,也曾參加過石崇的“金石雅集”。但是在國家大亂之后,看到滿目瘡痍、白骨橫野的慘相,他醒悟了,與祖逖共同留下了“聞雞起舞”的千古美談。劉琨在左右強敵環(huán)伺的并州艱難地獨撐,安撫流民,發(fā)展生產,竟在國家失去江北土地之后,在并州打出一片新的天地,雖然最終壯志未酬,卻終于贏回了后人和歷史的尊敬。文天祥詩云:“中原蕩分崩,壯哉劉越石。連蹤起幽并,只手扶晉室。”
西晉的清談有著一定的歷史原因,但最終還是害己害人。只有勇于面對,敢于承擔,踏實做事,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利國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