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半文
一群孩子經(jīng)常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爭吵喧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于是,他給每個孩子25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我的謝意。”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又給了每個孩子15美分。他解釋說,自己沒有收入,只能少給一些。1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們?nèi)匀慌d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五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五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fā)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為什么在沒有得到錢時可以玩得開心,而有了五美分后卻無法再玩得開心了呢?因為他們不再是為自己而“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算計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原始動力由“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 “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誘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我們的情緒很容易因為外界的因素出現(xiàn)波動。因為,外界的因素我們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離我們本來的期望,讓我們不滿,讓我們牢騷滿腹。不滿和牢騷等負性情緒讓我們痛苦,為了減少痛苦,我們就只好降低原來的期望值,比如,減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別讓外界因素成為限制你行動的主因。你完全可以打破它,從現(xiàn)在開始,明確自己的動力,明白努力學習和工作是“為自己而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