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寸
安陽地區(qū)醫(yī)院心內(nèi)科,河南安陽 455000
所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 是一種因多種原因所造成的人體血管內(nèi)皮受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逐漸誘變?yōu)檠“寰奂⒄掣剑?并最終形成血栓而導致人體部分冠狀動脈閉塞的一組臨床急性綜合病癥[1]。 他汀類的藥物作為治療人體動脈粥樣硬化以及的比較理想的藥物,其主要作用機制為β 羥基β 甲基戊二酰輔酶A 還原酶抑制劑[2],能夠有效地改善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功能,抑制或消除血管內(nèi)血栓或斑塊的形成??扇苄缘腃D40 配體是血漿中的一種跨膜小分子的糖蛋白,不僅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整個病理進程,而且是導致動脈內(nèi)斑塊不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能夠加速急性冠狀動脈硬化綜合征的病理進程[3]。 此外,超敏C 反應蛋白是一種在肝臟內(nèi)合成的進行反應期的反應蛋白[4],能夠反應體內(nèi)的炎癥程度和炎性因子的水平, 因此其也是反應機體內(nèi)斑塊穩(wěn)定情況的一個風向標,也是影像冠心病發(fā)病與預后的重要因素。
為了探索阿托伐他汀對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后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漿中可溶性的SCD-40L(CD40 配體)與hs-CRP(超敏C 反應蛋白)水平的改變程度,選取該院自2009年1月份- 2011年1月份兩年間接受藥物支架(EXCEL 支架)治療的的300 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接受藥物支架(EXCEL 支架)治療的300 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為該研究的受試者。 對所有受試者進行體檢,并未發(fā)現(xiàn)會影響該研究的結(jié)果的因素,其中體檢項目主要為:是否對阿托伐他汀過敏、心臟功能是否健康、有無惡性腫瘤與急性感染病灶等。 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50 例患者,分別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兩個實驗組的基礎臨床特征。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基本特征[n(%)]
在進行PCI 前,患者均接受負荷劑量為300 mg 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給藥,隨后用改用氯吡格雷75 mg/d 進行維持治療。治療組給予阿托伐他汀的劑量為40 mg/d;對照組的給藥劑量為10 mg/d 的阿托伐他汀鈣片,兩組患者每晚給藥1 次。
對于兩個治療組的患者,分別與患者接受手術后兩組患者支架術后6 h、24 h 以及30 d 時,通過酶聯(lián)免疫法(ELISA)測定其血漿中的可溶性CD40 的水平,hsCRP 的水平用免疫比濁法進行測定。術后30 d 對患者進行隨訪,主要考察項目為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再次發(fā)作的時間和次數(shù)等心臟相關的不良反應事件。
在該研究中,使用SPSS12.0 軟件對患者的檢測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結(jié)果以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組間資料用t 檢查進行比對,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進行分析。
兩組患者術后6 h、24 h、30 d 時血漿內(nèi)的CD40L 及hsCRP水平,如表2 所示。 治療組與對照組的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術后患者用藥后血漿內(nèi)的SCD40L 及hsCRP 水平顯顯著下降趨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2 術后6 h、24 h、30 d 血漿CD40L 及hsCRP 水平比較
在進行冠狀動脈綜合征的治療方面,PCI 被認為是目前比較理想的治療方法。但是,由于支架介入的原因,PCI 術后很容易導致患者體內(nèi)炎癥遞質(zhì)與抗炎遞質(zhì)間的平衡失調(diào),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炎癥反應,甚至危及生命。 關于PCI 會引起患者體內(nèi)hs-CRP的改變,已經(jīng)在有關文獻中有所報道。 但是,目前關于CD40L 的相關研究相對較少,無法判定其與PCI 的具體關系。目前已正式,他汀類藥物具有較強的抗炎、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已經(jīng)被廣泛地用于PCI 的后續(xù)治療, 但是目前關于其具體用藥劑量還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 在該研究中,受試的冠心病患者接受的給藥劑量分別為用40 mg、10 mg 的阿托伐他汀片, 經(jīng)檢測6 h、24 h、30 d 時其血漿內(nèi)的CD-40L 與hs-CRP 的水平均有明顯下降趨勢,并且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其下降程度更為明顯,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CD40L 俗稱gp39、CD154,是一種由261 個氨基酸所構(gòu)成的II 型跨膜蛋白。 目前國內(nèi)的大量研究已經(jīng)證實,CD40L(LPA)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有著比較密切的關系。 該跨膜蛋白的三維立體結(jié)構(gòu)與腫瘤壞死因子即為相似, 能夠表達活化的CD4T 細胞,可以參與免疫反應。 此外,有研究證實,除了可表達T 細胞以外,CD40L 也可以對B 細胞、樹突細胞、巨噬細胞以及血管內(nèi)皮細胞進行表達。 在正常的人體動脈內(nèi)一般很少能檢測到CD40L的存在,只有在血管內(nèi)皮細胞有一定量的表達。 但是,對于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而言, 其動脈斑塊內(nèi)的內(nèi)皮細胞以及平滑肌細胞內(nèi)均有大量的CD40L 的表達。并且這些斑塊一般多集中于肩部,因為肩部是機體中不穩(wěn)定硬化斑塊最容易破裂的地方。 根據(jù)種種結(jié)果可以證實,CD40L 與硬化斑塊的穩(wěn)定性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即CD40L 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發(fā)病以及惡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5]。
病理學上認為, 在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其相關并發(fā)癥的病理進程中,炎性反應往往是導致其發(fā)病的重要因素。 此外,有研究證實炎性介質(zhì)的水平不僅與將來所發(fā)生的心血管事件有一定的相關性,而且還可能直接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過程。 因次,hsCRP 可被作為全身血清學的一個重要檢測項目,能夠作為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獨立預測因子[6]。
他汀類藥物作為β-羥基β-甲基戊二酰輔酶A 還原酶抑制劑,對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其相關病癥均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在本研究中, 受試患者的給藥劑量分別為10 mg 和40 mg 的阿托伐他汀鈣, 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PCI 術后的血漿內(nèi)hs-CRP、MCP-1水平呈明顯下降趨勢。所以,經(jīng)該研究可證實,PCI 術后患者服用臨床幾里的阿托伐他汀能夠有效降低術后血漿內(nèi)的MCP-1 和hs-CRP 水平,能夠有效改善PCI 術后患者機體內(nèi)促炎物質(zhì)與抗炎物質(zhì)失衡的狀況。 由于兩組的實驗劑量有所不同,且大劑量組的效果更加明顯,說明阿托伐他汀的臨床療效呈劑量依賴性。 需要指出的是,關于使用該類藥物是否會影響PCI 術后相關心血管并發(fā)癥的防治,在該研究中并未涉及,在以后的研究中將會補充。
[1] TURKER S,GUNERI S,AKDENIZ B,et al.Usefulness of preprocedural soluble CD40 ligand for predicting restenosi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J Cardiol ,2006,97:198-202.
[2] BYBEE K Y,WRIGHT R S,KOPECKY S L.Effect of early statin therapy after actue coronary syndromes: a concise review of the recenta[J].Cardiol Rew,2007,10:301-305
[3] VYSNI C,SRINIV ASM,LENIN M,et al.Interleukin-18-induced human cor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 migration is dependent on NF-Band Apl-mediated matrix metaloproteinase-9 expression and is inhibited by atorvastatin [J].J Viol chem,2006,281:15099-15109.
[4] 董少紅,溫雋珉,羅林杰,等.阿托伐他汀40mg 對ACS 介入術后患者的影響[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34(4):53-356.
[5] SHARMA S K,KINI A,MEHRAN R,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rotational atherectomy versus balloon angioplasty for diffuse in -stent restenosis[J],Am Heart J,2004,147:16-22.
[6] Kim JH,Jeong MH,Rhew JY,et al.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of platelet glycoprotein Ⅱb/Ⅲa inhibitor combined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in patients with aute coronary syndrome [J].Cire J,2005,69:15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