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禹
(吉林財經大學,吉林長春 130022)
自1959年容國團獲得乒乓球單打第一個冠軍之后,國乒隊便是一路高歌,所向披靡,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墒窃隍溔藨?zhàn)績取得的同時,乒乓球這項運動卻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不再是國人茶余飯后的談論焦點。是什么原因讓國球走向了與輝煌成績背道而馳的道路呢?本文以國乒隊近十年來參加的三大賽事(世界杯、世錦賽和奧運會)為切入點,來剖析其中的原委。
世乒賽、世錦賽、奧運會是乒乓球運動的三大頂級賽事,從近十年三大賽事獎牌分布來看,包括男女單打、男女團體、男雙女雙及混雙七個小項,共產生金牌、銀牌和銅牌各73枚(一個團體冠軍按一塊金牌計算)。中國隊獲得金牌66枚,占金牌總數(shù)的90.41%;銀牌43枚,占銀牌總數(shù)的75.44%(銀牌的計算排除團體賽,因為團體賽中國只能參加一個代表隊);銅牌31枚,占銅牌總數(shù)的54.39%(計算方法同銀牌)。男團女團共產生16個冠軍,而中國隊奪得了15個,冠軍勝率達到了93.75%。由這些數(shù)據(jù)反映的成績來看,中國隊在世界上牢固的處于霸主地位。
如果說國乒隊是世界乒壇霸主地位,那么女乒隊就是霸主中的霸主,地位幾乎是從未出現(xiàn)過動搖。在過去的十年中,在三大賽上,男子單打偶爾能殺出一匹黑馬,給中國隊帶來一定的威脅,比如2004年雅典奧運會男子單打冠軍柳承敏,但是用不上一年半載,中國隊采用打法模仿戰(zhàn)術,經過秘密集訓,定能將這匹黑馬馴服。而國乒女隊,很少遇到這種情況,乒壇一姐的稱號,被我們一代代的傳承下來,由鄧亞萍到王楠,再到張怡寧,現(xiàn)在又是群星四射的年代,郭躍、郭焱、劉詩雯、李曉霞等通過大賽的歷練,已牢牢占據(jù)著世界乒壇排行榜的前幾名。國乒隊,可謂是人才輩出,人才濟濟,正如體育總局某位官員說道:“現(xiàn)在是乒壇盛事的年代啊”。
三大頂級賽事歷來都是教練員和運動員一展才華的最佳舞臺,也是觀眾們欣賞最高水準比賽的絕佳時機。按常理說,國乒隊取得如此驕人成績,應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可事實卻恰恰相反,根據(jù)資料統(tǒng)計,近幾年乒乓球賽事的收視率越來越低,甚至讓人們談起乒乓球就有一種口未開,言已盡的地步。對于乒乓球隊的現(xiàn)狀我們可以一個詞形容,那就是“冰火兩重天”,冰指的是人們對乒乓球的關注達到了歷史上的最低點;火指的是我國乒乓球隊近幾年取得了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可謂是所向披靡,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
在以往的比賽中,國內電視收視率都處在理想的水平,特別是關鍵場次,收視率更是火爆。就拿2007年薩拉勒布世乒賽前夕,央視轉播國乒隊隊內選拔賽的收視率也達到3%以上,在乒乓球重大國際比賽上,焦點場次的收視率更是在5%以上。但2009年日本橫濱世乒賽,由于中國隊優(yōu)勢太大、比賽全無懸念,導致電視轉播收視率直線下滑。江和平介紹說,收視率超過1%的兩場比賽均為中外選手對決的小組賽。像男女單打決賽這樣的重量級比賽,收視率卻只有0.5%左右。這樣的收視率可謂是創(chuàng)造了乒乓球比賽自轉播以來收視率的新低。[1]
曾在2009年日本橫濱世乒賽就暴露了一個國乒隊現(xiàn)存的而且影響越來越大的問題,現(xiàn)役球員人文素養(yǎng)有待提高。國際乒聯(lián)主席沙拉拉對中國乒乓球運動員的批評更是毫不留情面,他曾在公開場合指出:“所有項目的運動員都應該像推銷員一樣,他必須賣出兩樣東西,首先是他自己,其次是這項運動本身,很多球員不理解自身推銷員的角色。如果運動員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只會低著頭看自己的鞋,那么就沒有人對他們感興趣。[2]”所以說運動員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以上講話是莎拉拉在公開指責我國乒乓球運動員,在記者招待會上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現(xiàn)的和自身身份不符,有損乒乓球運動形象的言談舉止。沙拉拉為何對中國乒乓球運動員如此嚴厲,是不是在有意刁難我們?事實不是這樣。沙拉拉非常清楚,乒乓球運動的世界級球星90%都在中國,他們(她們)代表著乒乓球的形象,吸引著全球贊助商的目光,這些球星的一舉一動影響著國際乒聯(lián)和世界乒乓球運動的前途。[2]
中國乒乓球屢戰(zhàn)屢勝,到現(xiàn)在為止對手想取勝都不容易。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句玩笑話,但確實真實地反映了我國乒乓球的現(xiàn)狀?!鞍鼣垺币辉~,大部分人都不會陌生,不是因為我們的母語是漢語,而是近幾年以來,只要有國乒隊參加的比賽,不論是世界乒壇三大賽事,還是亞運會,每一次比賽,伴隨著我國運動健兒的就是包攬,提前包攬金牌,包攬本次比賽的所有獎牌,這似乎已成為國乒隊的一種常態(tài),包攬對國乒隊來說,如同家常便飯。在近十年的三大賽中,金銀牌提前被中國隊包攬的場次達到64.91%,對中國觀眾來說,64.91%的決賽已失去了懸念。競技體育的魅力在于制造懸念,“在競技體育比賽中,一場實力相當,競技水平接近,對抗激烈,比賽結果難以預測的競賽,往往能吸引更多觀眾的關注。特別是比賽爆出冷門,出現(xiàn)‘黑馬’后,會在相當一段時間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相反,如果一場比賽參賽雙方實力懸殊,結果毫無懸念,不但運動員的水平難以發(fā)揮,觀眾也會失去觀看的興趣,以至于造成比賽的商業(yè)價值大打折扣。”[3]
毋庸置疑,乒乓球在中國民間仍是一項開展比較廣泛的體育項目,這和乒乓球運動老少皆宜、場地器材容易滿足的特點有密切關系。乒乓聯(lián)賽雖然年年搞,但影響力一直有限。但是在世界范圍里,和上世紀90年代相比,已經大大縮小了,通過世界大賽就能說明這一點。
上世紀90年代水平接近的世界頂尖高手有二十余人,都有奪冠實力,我們耳熟能詳?shù)挠?金澤洙、瓦爾德內爾、施拉德和我國的劉國梁、孔令輝、鄧亞萍、喬紅等。而近幾年的世界大賽上,來來去去就那么幾張面孔。原本開展得好的國家如瑞典、法國、東歐各國,現(xiàn)在已很少重視乒乓球了,更不能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歐洲輝煌的時代相比了。從目前世界乒乓球高水平選手分布來看,除了東亞及歐洲個別國家外,其它國家運動員水平已停滯不前。
從2000年起,國內就開始舉辦乒超聯(lián)賽,旨在通過聯(lián)賽迅速發(fā)展乒乓球這項運動,在中國打造像“NBA”一樣的超級聯(lián)盟。經過十多年的歷練,當初的夢想并沒有實現(xiàn),反而是與初衷背道而馳,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的局面?
第一,出售主場
在2008年和2009年,乒超聯(lián)賽出售主場達到了瘋狂的地步,并在2008賽季時達到了頂峰,超過50%的女子比賽在山西舉辦,男子聯(lián)賽中則是“浙江現(xiàn)象”比較突出。俱樂部中雖然有北京時博國際俱樂部拒絕將主場轉讓到山西,但張怡寧的超高人氣讓山西盯準了北京隊的每一個客場比賽——雖然沒轉讓主場,但北京隊仍未能擺脫整賽季客場都在山西進行的命運。
第二,雙企業(yè)冠名
由于2008年乒超賽場上出現(xiàn)轉讓主場的特例,致使乒超聯(lián)賽市場一度混亂,嚴重影響了乒超的形象。經乒超聯(lián)賽總部研究決定,在2009年賽季,每家俱樂部都只能轉讓一場主場比賽,且轉讓范圍限制在本省。(備注:如果俱樂部有注冊地外的合作方,則主場可以放在合作方所在地,并且不受主場轉讓次數(shù)的限制)。因此在賽場上,出現(xiàn)了新的冠名。我國競技體育項目走入市場化,并不是我國體育產業(yè)化的內部動力所致,而是外部形勢所迫。從內部因素來看,舉國體制帶來的體育財政壓力使國家不堪重負,被迫尋求社會力量的支持,被動接受社會資金的注入;從外因上看,體育產業(yè)的全球化、職業(yè)化、商業(yè)化的浪潮席卷而來,猛烈沖擊著舉國體制,使其不得不因時求變?!保?]在這種背景下孕育而生的乒超聯(lián)賽,發(fā)展到上述地步,也就不足為奇了。
國乒隊的現(xiàn)狀世人有目共睹,究竟該如何發(fā)展,才能走出“孤獨求敗”的境地。專家和學者們的意見大同小異,基本都認為“培養(yǎng)外籍球員計劃”是解決乒乓球運動在世界上發(fā)展不平衡的最佳途徑。有專家指出,“培養(yǎng)外籍球員計劃”成效不佳,是因為時間太短,不足以讓“外籍球員”形成威脅。筆者認為,“培養(yǎng)外籍球員計劃”在舉國體制的背景下難以真正實施。我國乒乓球隊在世界上之所以長盛不衰,所向披靡,是因為我們有著強大的制度支持,那就是舉全國之力,搞好競技體育,這種制度上的優(yōu)勢是其它國家所無法相比的。舉國體制賦予了競技體育唯一的目標,爭金奪銀,為國爭光。而“培養(yǎng)外籍球員計劃”真正實施有兩點必須做到,第一,將蔡振華副主席所說的核心技術贈與國外乒乓球隊,并向國外派遣一流的教練員;第二,允許國外頂尖選手長期同我國國手級運動員進行共同訓練,乃至合練。如果做到以上兩點,“培養(yǎng)外籍球員計劃”就能真正起到效果,培養(yǎng)出來的隊員將是真正的對手,將對我國選手產生巨大威脅,進而促進運動員水平的提高,如果“培養(yǎng)外籍球員計劃”做不到以上兩點,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外籍運動員將不是我國運動員的對手,世界乒壇的格局也無法改變,也不會使乒乓球運動發(fā)展得更好。
目前,我國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是以計劃體制時期形成的“三級訓練網(wǎng)絡”為主,以市場化形式下的俱樂部培養(yǎng)為輔,以學校為陣地來培養(yǎng)運動員,只流于形式。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傳統(tǒng)的培養(yǎng)模式已暴露出種種弊端,出現(xiàn)了與社會發(fā)展不和諧的一面。在金牌逐漸被淡化的后奧運時代,建立以學校為主線,培養(yǎng)運動員的機制,才是切合我國實際的做法。
從教育部2010年對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評估結果來看,我國有三百多所高校具有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的資格。各高校也投入了專項資金去建設高水平運動隊,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如清華大學跳水隊,東北師范大學男子籃球隊等都為國家培養(yǎng)了很多優(yōu)秀的運動員。假如我們嘗試著取消國家隊,取消各級體工隊及體校,將培養(yǎng)運動員的平臺完全設置在學校里,將競技體育和學校體育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既能為國家節(jié)約大量的資金,同時也使學校體育再上一個新臺階。
將我國目前的乒超聯(lián)賽,打造成像“NBA”一樣的知名聯(lián)賽,一直是我國幾代人的夢想。筆者認為,就我國目前的國情來看,打造乒超聯(lián)賽的“NBA”并非易事。
3.3.1 轉變經營思想
“NBA”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很多,其中有一條值得我們借鑒。“‘NBA’的經營者始終將‘NBA’聯(lián)賽看成是一個商品進行營銷,‘NBA’不論是從其‘比賽過程產品’的設計、生產,還是對產品的包裝,都充分體現(xiàn)了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理念,并將這種理念貫徹于營銷過程的始終?!保?]乒超的管理團隊,也應該把乒超作為一種商品,進行營銷,以滿足觀眾的需求為出發(fā)點,以市場為手段進行調節(jié),徹底轉變先前的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視乒超的長遠發(fā)展的經營思想。
3.3.2 建立科學的管理和運營機制
“NBA”的管理和運營模式,也值得我們借鑒?!啊甆BA’總部的最高權力機關是總裁辦公室,下設10個部門,分別是行政管理部、內外聯(lián)絡部、大型活動部、財務部、人力資源部、法律事務部、籃球運營部、球員培訓部、保安部和球隊服務部,其中內外聯(lián)絡部和大型活動部還分別包括6個和4個分部。除‘NBA’總部外,‘NBA’下設一個資產管理公司、一個娛樂公司、一個電視與傳媒公司和女子NBA聯(lián)盟,即WNBA?!保?]這種管理體制是西方公司典型的運作模式,即科學又高效。科學的管理機制確保了NBA的正常運營,乒超聯(lián)賽應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制定出相應的發(fā)展模式,使我國乒超聯(lián)賽早日走上正軌。
后奧運時期,我國乒乓球運動處于鼎盛時期,應該結合國情從新審視國球的發(fā)展道路,應該淡化競技成績,重視提升運動員的綜合素質,以學校為主線,建立運動員培養(yǎng)機制;勇于承擔“國球”在世界范圍內推廣的責任,將“國球”的發(fā)展置身于市場經濟的大環(huán)境中,主動探索經濟高效、科學合理的發(fā)展模式,使乒乓球世界化。
[1]張建偉.中國無敵乒乓球遇生存危機[EB/OL].http://sports.sohu.com/s2009/2009wttc/2009-05-06
[2]蘭彤,劉豐德.“養(yǎng)狼計劃”實施策略構想[J].體育學刊,2010,4:32 -35
[3]賓金生.從足球魅力談競技體育的商品效用性[J].體育科技,2006 ,3:6-8
[4]陳林祥.NBA成功運作的營銷策略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1:15 -18
[5]陳林祥.NBA成功運作的營銷策略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1:15 -18
[6]蔡玉昕.建立完善運動員機制,實現(xiàn)運動員可持續(xù)發(fā)展[EB/OL].http://www.tjtv.com.cn/system/2008/03/27/003044595.shtml,2008-03-26
[7]李樂,劉鵬.“舉國體制”改良派[N].共產黨員,2008(18)[8]黃玲.和諧社會視角下對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體制的再認識[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11: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