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儉和病態(tài)可能只是一步之遙。近日,關(guān)于強迫性囤積癥的微博在網(wǎng)上熱議,一些“囤積狂”從表象上看,只是不愛收拾東西的“懶人”,致使家中和辦公桌上都被雜七雜八的零碎堆得滿滿的,但如今,其隱藏在深層的原因被美國心理學(xué)家揭示出來,起了個學(xué)名“強迫性囤積癥(Compulsive hoarding)”,對他們來說,扔?xùn)|西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
1.僅在美國,囤積強迫癥就影響了大約70萬-140萬的人群。
2. 強迫性囤積癥通常被認為是強迫性精神障礙的一種,因為18%-42%有強迫性精神障礙的人都有囤積的強迫性征兆。不過強迫性囤積癥同樣也會影響沒有強迫性精神障礙的人。
3.囤積強迫癥一般會從童年或青少年時期開始,但一般都要到成年以后才會變得比較嚴重。
4.囤積強迫癥的核心癥狀其實不是收集和節(jié)省,而是害怕把東西丟掉。對于愛囤積東西的人們來說,對丟棄物品的顧慮會觸發(fā)焦慮心理,所以為了防止焦慮,他們可能會一直保留該物品不丟棄。
5. 很多愛囤積東西的人都是完美主義者。在到底什么該保留什么該丟掉的問題上,他們害怕做錯誤的決定,所以他們會把什么保留下來。
6. 患有囤積強迫癥的人們基本不會意識到自己有這方面的毛病。通常只有當家里囤積的東西太多,影響到其他家庭成員的正常生活時,人們才會正視和討論這個問題。
7. 囤積強迫癥很難控制,一般的治療方案與強迫性精神障礙的相同,但治療效果不如其他強迫性精神障礙的好。
8. 對于強迫性囤積癥來說,認知行為療法比藥物治療要更有效。通常需要治療師去到患者也就是愛囤積物品的人家中,幫助他們培養(yǎng)習(xí)慣,進行一個長期堅持的行為項目,來整理家里、車里的物品,讓生活更有條理化。
(于丹妮薦自《北京青年報》)
責編:小側(c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