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日本常規(guī)賽時,有個段子一直被當笑話提起。那是太陽前鋒湯姆·錢伯斯接受日本美女主播專訪。
“你是怎樣長這么大塊頭的?”姑娘在咯咯的傻笑中開始了她的專訪。
“嗯,可能是因為媽媽在我小時候照顧得比較好吧。”錢伯斯不動聲色的回答。
“你跳得高嗎?”這是下一個問題。錢伯斯還是很平靜:“曾經(jīng)跳得很高,但現(xiàn)在恐怕不行了。”
很長時間里,NBA球員都覺得,到海外比賽時,他們面對的都是一群不專業(yè)的媒體和球迷,正如上面提到的這位女主播。這些遠方的人群,其實根本不了解NBA,也不了解他們這些球員。有時候,球員們甚至覺得自己有點被當成猴子來看待。長途旅行的疲憊,加之在當?shù)厝狈φ嬲谋蛔鹬?,這一度讓NBA球員很反感海外賽。斯托克頓說過一個故事:“我在東京時,乘出租車去外出,我看到那位司機穿著球迷衫,上面印著我的名字,可是他根本不知道我是誰。”上世紀九十年代,曾經(jīng)有不愿意透露名字的球員這樣抱怨過:“聯(lián)盟只關心他們收了多少錢,也不管我們是不是疲勞。對于他們而言,我們只是他們賺錢的工具?!碑敃r持有這樣觀點的球員不少,特別是那些角色球員。1997年麥當勞冠軍賽在巴黎舉行,當時剛剛在總決賽第六場投進關鍵一球的科爾就開玩笑:“法國人只認識邁克爾·喬丹,我只能不耐其煩的告訴他們,我才是那年總決賽的最關鍵先生?!?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6/23/qkimagesklanklan201321klan20132115-1-l.jpg"/>
但NBA上世紀末開始的國際化浪潮,讓這一切代溝變得越來越淺。而國際球員,也經(jīng)常成為NBA球隊海外賽的最佳橋梁。例如,馬刺的海外賽通常都會放在法國,帕克可以非常熟練的擔當導游和大使?;倚軙ノ靼嘌?,爵士或者魔術(shù)則對土耳其很青睞,太陽則是意大利的??汀鴼W洲巡回賽則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式,因為各支球隊干脆把第一周的訓練營直接放在海外基地。他們會在一個固定的城市駐扎下來,進行正常的每天訓練,兩三天間或有一兩場熱身賽,并且對手水平不俗。2006年時,太陽當時在意大利的特雷維索就度過得非常愉快,訓練之余,熟悉當?shù)氐柠溈恕さぬ啬峤叹氁恢睍ьI或者指點球員在附近消遣。而悠閑的球員們也有足夠的時間,安排自己去參觀名勝。肖恩·馬里昂承認:“這是很愉快的一周,當?shù)氐那蛎詫ξ覀兎浅崆?,你也能享受生活,享受比賽,享受籃球?!逼鋵崳@樣的模式比在美國國內(nèi)舉辦訓練營更加愜意。因為在美國,如果到客場打季前賽,有時也得坐上三四個小時飛機,而在歐洲,熱身賽基本都是在基地周邊,旅途更短。對于球員來說,他們只需要在到來和離開時,有段六七個小時的航程,不過和他們已經(jīng)習慣的“空中飛人”生活相比,這并不是大問題。
當然,和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球員相比,如今的年輕人更加適應商業(yè)化,他們本身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這些球員也明白,海外賽也是擴大自己影響力的一部分,他們可以在推特上毫無保留的贊揚自己所到的國家,和這里的文化。也許就那一條簡簡單單的推特,就能幫助自己增加幾百粉絲。和潛在的商業(yè)合同、未來可能的數(shù)百萬美元合同相比,坐次長途航班也就算不了什么了。更何況,當下海外賽的硬件正在越來越棒,環(huán)境也越來越好,對于球員而言,“就是一次不錯的旅游吧?!?/p>
扣籃2013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