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德元
作者系北京市懷柔區(qū)政協秘書長、辦公室主任
揚眉吐氣不是浮躁無禮,高消費戴名表不一定尊貴。也許很多國人內斂樸實、舉止文明、相互尊重、不卑不亢的風格更好,更能體現國人本色,更是民族之榮,更讓世人敬重。
作為一個中國人,在當今的世界上,是什么感覺?
我想很多人的回答可能相似:受人尊重、光榮自豪。這不僅因為我們有數千年輝煌、文明的前天,告別“東亞病夫”的昨天,也因為有改革開放豐碩成果的今天。
有誰還看不起我們嗎?我感覺已基本沒有。但某些方面也不盡然。
最近,隨市政協培訓考察團去美國學習了三周。所到之處,幾乎都能見到國人熟悉的身影。國人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各方面都發(fā)生了令外國人刮目相看的巨大變化。外方對咱接待也是非常重視、熱情友好的。
但耳聞目睹的一些事情卻令人十分遺憾。如某些國人沒有排隊的習慣,需要外國人反復提醒或組織;有人在餐廳等場所大聲喧嘩、吵鬧,亂扔雜物,讓人十分反感,而我們一些同胞卻自我感覺良好;有的大款,邁進名表店就嚷:哪個最貴,要五個!人家剛表現出驚訝、羨慕,他卻一擼袖子,一手戴倆一手戴仨,與高層消費的氛圍極不協調;有人因為房卡不好用或飯菜上得慢就跟人大吵大鬧;有人不顧反復提醒,在衛(wèi)生間洗澡不拉布簾,致使澡水滿地流淌,滲到樓下……一些賓館和接待單位表示:不愿接待中國人。
我十幾年前去過美國,后來也到過其他發(fā)達國家??偟母杏X是我們在言談舉止等方面不如美歐一些國家講究。十幾年過去了,中國人的文明素質應該說有很大提升,差距應該不再明顯,但也許是能出國的人太多了吧,聽到的議論似乎并未減少。身為中國人的導游在說注意事項時,毫不客氣地把我們同胞丑的一面盡數一遍,就像在教育不聽話的小學生。雖然他說的不是我們這撥人,但讓人聽了很是不爽。想辯解,但人家說的又是事實。想批評導游兩句,可他說他也是為咱國人好,有時外國人議論國人不體面的做法時他恨不得從地縫鉆進去……
有人說,個別低素質的人總是有的,他們怎么能代表中國人呢?問題是今天有幾個個別,明天有幾個個別,個別多了,人家就這印象了。
有人說,中國人說話聲高,愛熱鬧,是我們的習慣,你們低頭吃飯是你們的習慣,為什么非要以你們西方的標準要求我們?人家說了,這里是公共場合,你不能影響別人呀!
有人說,你們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難道文明嗎?我們這點不文明又算什么呢?這話很有力,但問題是沒人跟你辯論這個問題。人家看你素質低,鄙視你,不愛理你,你又能怎樣?
我與人交流過這個問題,共性的看法是東西方文化確有差別,同時個別國人的文明素質也確需提高。其實在國內好多行為都是常見的,只不過看多了、見怪不怪而已??梢怀鰢?,在人家比較紳士的大環(huán)境下,我們的一些做法就格外凸顯。
歷史上就是孔孟之道、儒家思想占主導地位的中國最重視文明禮儀,怎么今天會出現這種情況?
人多,可能是一個原因。一間房里住3人,大家容易彬彬有禮、有序。若讓這屋擠13人,時間長了,各種不文明行為和摩擦就難保不出現。很多人說,在國外我也文明禮讓??苫氐街袊?,再那么讓,我上班會遲到、公共汽車會坐不上……別人會認為我是什么也干不成的廢物。
政治運動特別是“文革”的影響也是原因。階級斗爭、大批判……與溫良恭儉讓一類肯定格格不入,甚至正是批判的對象。
改革開放使很多國人經濟上迅速富有,可現代文明素質沒有相應提升,恐怕更是一個原因。昨天還在種地、放羊,今天忽然成了老板。昨天還吃不上喝不上,今天忽然進入有錢人行列甚至成為大款。而時間又是如此的短暫!與國際接軌的現代文明素質剛剛有所了解,就被潮流卷入過去只有上流社會才能光顧的高消費場所。于是,出現各種不協調問題也就不奇怪了。幾個月前有條新聞,說法國某時尚品牌創(chuàng)始人表示,將在巴黎開張的新酒店不接待來自中國的游客。因為中國游客吵吵嚷嚷、沒品位。這一看不起中國消費者的言論引發(fā)巨大反彈。后來聽說他還是道歉了,但對國人的刺激卻難以消失。
可能還有其他原因。前些年臺灣著名作家柏楊,以“恨鐵不成鋼”的態(tài)度寫了《丑陋的中國人》一書。他說有些中國人要么自卑,要么自傲,唯獨缺少自尊。他將中國人臟亂吵等行為的原因歸結為中國文化中的濾過性病毒。正確與否本人沒有研究,但他說“我們的丑陋,來自我們不知道自己丑陋”、“只有中國人才能改造中國人”,還是很有道理的。
我想,越來越開放、越來越注重國際交往的國人們,我們還是重視一下自己的舉止,改善一下我們的行為吧!有錢了,消費了,卻得不到人家尊重;來自傳統、悠久的禮儀之邦,卻讓人說不懂禮節(jié)。這種有辱國人風度的狀況難道我們還要長久地保持下去?
揚眉吐氣不是浮躁無禮,高消費戴名表不一定尊貴。也許很多國人內斂樸實、舉止文明、相互尊重、不卑不亢的風格更好,更能體現國人本色,更是民族之榮,更讓世人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