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三畏
前不久,河南柘城縣第二高級中學,發(fā)生“抗議學校封校制度以及校內食堂、超市出售高價商品,上千名學生依次砸了食堂、超市、教室、西門、寢室設施,并圍毆了一名學校主任”的事件。引號內是事件的一種敘述方式,大致概括了網絡和當?shù)貙W生在貼吧里的說法。校方也有說法,稱事件由“個別學生在學校食堂38號窗口購買的米飯不可口”,而與“商戶發(fā)生了不愉快”所導致。這就證實了事件的引發(fā)點,確實在于學校的生活管理!
報道中引用校方紀檢書記的話,把食堂“38號窗口”稱為“商戶”,這就是理解這個事件的窗口。這是當前各地學校通常的“管理模式”:學校把食堂和超市發(fā)包給商戶,商戶向校方繳納“管理費”,然后向學生經營,成為一個商業(yè)特區(qū),工商、檢疫、稅務,都被關在大門外。不難想象,這和學生吃到“不可口”的飯菜、買到比校外貴的,以及不衛(wèi)生不安全的食物和用品之間,有一種符合邏輯的聯(lián)系。
近年各地學校經常爆發(fā)食物和衛(wèi)生安全事故。但是,我想還應該有慢性的隱性的事故潛伏下來??丝鄯至磕鞘潜砻嫔系模挥谜f了。最主要的是,你憑什么要求那些承包商戶不給學生吃陳化糧,不使用種種不安全的原料。學校還從他們手上拿錢呢,憑什么管它,憑什么管得了它?
筆者不止一次聽到家長說,看到學校食堂到菜市場采購,專買便宜的肉和下腳的菜。這令家長感到很是驚恐。當然,學校動輒幾千人,采購量大,應該有專門的渠道,到集市那只是偶爾。
我們的政府有管理“封閉式食堂”的豐富經驗。教育局機關也有食堂,教師往往也是小灶,而不跟學生一起吃大食堂!承包商往往用小灶討好教師和學校領導。
柘城縣委要“完善管理措施,提升飯菜質量”的說法,非常有意思:“管理措施”確實直接關系到“飯菜質量”;從它們“完善”過后的新的管理措施,就可以預見中學生們即將享受到的飯菜質量。
為什么我們的“管理智慧”和財政福利不能惠及下一代?這是因為不負責任,對下一代不負責任。一位八十多歲的長者,在舊社會當學生,在新社會當老師,他經常感嘆:賺學生的錢,虧學生身體,不好啊!危害了學生體質,這是隱性的禍害。
學生從小被迫服從弱肉強食的規(guī)則,積郁在心的不滿,非常有害。但不要以為,“虧待”下一代的“不好”,都要等待多年后才能表現(xiàn)出來。不是的,他們現(xiàn)在就不滿,現(xiàn)在就在表達。柘城二高的事件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證。
不是一直說教育是“頭等大事”么,不是一直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么?現(xiàn)在,地方政府已經把自己定位在發(fā)展經濟、招商引資、修橋鋪路、賣地蓋樓等“重要任務”上。有沒有可能改變一下思路,有沒有可能在全國的基層寄宿學校(大城市的重點中學已經另有一套),按照柘城縣委的提法,來一次“完善管理措施,提升飯菜質量”的“運動”?
只要你有心改變現(xiàn)狀;只要你不想在食物上賺學生的錢;只要你真正愛學生,真正負責任,為良心負責,為現(xiàn)在負責,為未來負責……具體的措施馬上就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