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勇 徐 剛
這樣看來馬小淘的灑脫、不羈和“桀驁不馴”,其實就是一種表象。這一表象下呈現(xiàn)的是其反面:自戀、自信的背后實際是自卑和自虐。她以夸張的語言風格呈現(xiàn)的是拘謹,叛逆下顯示的是順從,張揚的是脆弱,而無所畏懼表露出的正是無所適從。她不意反諷的尖銳,她想寫出人生的熱熱鬧鬧來,卻呈現(xiàn)出冷冷清清的一面。她想寫出人生的經(jīng)驗來,卻恰恰證明了經(jīng)驗的不再。她想抓住愛情,卻原來只是揪住了愛情的幻象,正所謂“飛走的是樹,留下的是鳥”。本以為永恒的,其實是短暫;本以為短暫的,卻是亙古不變。概言之,她之想,與實際呈現(xiàn)的正相反。她以她的小說,恰恰顯示出“書寫”表意的復雜性來。
馬小淘的近作《毛坯夫妻》(2011),是她的小說中風格最為獨特的一篇。其雖出自近期,卻可以用來概括和反觀她的整個文學世界?!睹鞣蚱蕖分v述了現(xiàn)代職場一對患難夫妻的故事。就業(yè)、工作、生活諸方面的壓力,使女主人公溫小暖寧愿退居家庭的一隅,終日在家“宅”著,不愿出去面對世界。“五四”前后的婦女們跟隨娜拉的腳步勇敢“走出家庭”,一個世紀后重又“返回”,這一走出/折回所顯現(xiàn)出的“歷史的諷刺”,何其尖銳!
而說《毛坯夫妻》顯得獨特,是因為其不僅寫出了年輕一代——某種程度上也是80后一代——“宅男宅女”的文學形象,還在想象中使之顯得合情合理。她們并非沒有才華和學識,也不乏創(chuàng)造生活的勇氣和熱情,但她們寧愿“宅”在家里。你可以說她是在逃避或自我封閉,但從她們自己的角度看,毋寧說也是自我敞開。她們在虛擬的網(wǎng)絡空間敞開自己。她們可以一整天掛在網(wǎng)上,沖浪、購物或者聊天。她們對之封閉的只是陌生的外部世界,這一世界是那么不可捉摸、擁擠不堪乃至讓人緊張;相反,她們向之敞開的世界,則是那么讓人毫無限制。在這一世界,人與人之間雖然彼此陌生,但卻可以互相信任,了無障礙。這雖是虛擬的空間,卻讓人心情放松。從這個角度看,溫小暖的拒絕“走出家庭”,既是一種社會現(xiàn)實的縮影,也是一種自我流放。她以自我放逐的方式表達出對未知世界的排斥,退守家庭的狹小空間就是擁有自己世界的完滿,即使這一空間只是一處粗陋不堪的“毛坯”房。
到目前為止,馬小淘小說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以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女性的視角來敘述。這種敘述視角的好處在于,它以女性的視角來觀察世界,也就完全有權(quán)力只從愛情的層面對其加以呈現(xiàn)。作為“80后”作家,馬小淘的小說也曾表現(xiàn)出對秩序的不滿和抗拒,但這一抗拒往往只表現(xiàn)在內(nèi)心和語言風格上;實際上,馬小淘以她女性特有的細膩、溫順和調(diào)皮,化解了這一緊張。她們這一代人雖往往顯得無畏與無為,但這只是一種表象,一旦遭遇愛情,又會表現(xiàn)出相當?shù)膱?zhí)著乃至偏執(zhí)。她們可以不斷地更換男友,但她們對愛情的忠貞卻始終如一。她們?nèi)莶坏脨矍樯夏呐氯魏我稽c塵埃。應該說,沉溺在對愛情的想象中,這既是一種自我認同,也是社會認同的變相呈現(xiàn)。她們接受并默認傳統(tǒng)所要求于女性的小女人形象,以及社會秩序加諸于她們的文學/文化想象,因而,相對于大男人,她們也就更有權(quán)利做著愛情的美夢,并且樂此不疲。女性視角恰好能帶來這種便利。
《毛坯夫妻》則一改馬小淘小說中慣用的女性視角為男性的有距離的審視。溫小暖之吸引男主人公不外乎她的小女人形象,大凡“小”的修辭,都可以加諸其上,小鳥依人、小家碧玉、嬌小玲瓏等等。這一小女人形象,以丈夫為自己的圓心,勤勞、持家,但也慵懶,體貼而又無所欲求,既單純又世故。而也就是這個“小”,一旦面對世界的殘酷和現(xiàn)實,就會表現(xiàn)出柔弱無力的一面,她不得不退居家庭。這一退居的結(jié)果,是丈夫的壓力越來越大,女主人公在他眼里也愈發(fā)模糊起來:他竟有些不認識這眼前的妻子。這樣來看《毛坯夫妻》中男性審視的視角,不難發(fā)現(xiàn)女性敘述者/作者的矛盾和困惑。敘述者把女主人公塑造成自安于家庭內(nèi)的形象,某種程度上表現(xiàn)了她面對外部世界時的矛盾心態(tài)。她一方面同情并認同女性主人公,同時也知道這種自我封閉和放逐終究不能見容于社會,故而有時又站在男性主人公的立場,乃至社會秩序的角度,在一定距離外審視女主人公。小說中,男主人公從開始對女主人公的欣賞,經(jīng)由抱怨,到最后的肯定,正反映了這種矛盾,以及嘗試化解這種矛盾的努力。而小說中的男主人公雷烈大概自己也沒意識到,他之所以喜歡溫小暖,那么溺愛她,任她在家里“宅”著,昏天黑地的,并不僅僅出于他的憐香惜玉和疼愛之心。他每天早出晚歸,上班下班,在家和公司之間疲于奔命,他的內(nèi)心,其實很想有喘息的余裕。是妻子的睡眼惺忪,使他看到了自己內(nèi)心隱秘的愿望。他的縱容,以及最后原諒了妻子的自我封閉,毋寧說正是他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的滿足。
其實,馬小淘也很清楚,溫小暖的一角空間,其實相當脆弱?!堵龕邸罚?010)中的冷然,后來之所以“慢慢”接受了錢源,某種程度上也與她“宅”在他家中數(shù)天的美好記憶有關。但這種“宅居”生活只能如插曲一般點綴枯燥的人生,一旦假期結(jié)束,她終究要回到工作中去。但奇怪的是,作者并未寫出溫小暖的失敗。雖然說,《毛坯夫妻》在語言及敘述等方面已日趨成熟冷靜,在想象和構(gòu)思上卻漸入佳境/絕境。在如今這種物欲膨脹但內(nèi)心空虛的世界上,這一“毛坯房”毋寧說建構(gòu)起了心靈的福地:雖表面粗陋無比,但其實華美之至。她的文學世界一改以前的荒涼底色,直達人心最為柔軟溫暖處。(其主人公取名溫小暖是否意在于此?)在這里,在“毛坯房”中,愛情第一次同婚姻攜手,呈現(xiàn)出“烏托邦”的愿景,而在她之前的小說中,它們之間卻常是互相排斥彼此分離的。
雖說馬小淘的文學世界更像是一個圓圈,愛情是這圓圈的中心點;以她的經(jīng)歷識見為半徑,她一直在這個世界里窩著,做著關于愛情的文學夢,不愿醒來。但這一愛情的世界卻總是那樣讓人情難自已。其雖專屬于青年男女或少男少女,但這愛情又并非通常理解的青澀或純美,而往往是兼具青少年的好奇、懵懂和中年特有的苦澀、無奈。她在愛情世界的想象中進退失據(jù),搖擺于浪漫與現(xiàn)實之間,矛盾游移,躊躇不定。她的主人公們對于愛情,既憧憬向往,又充滿恐懼;既興奮,又故作冷靜;最懂得,又最不知道如何表達;最懂得珍惜,又往往任情揮霍。這一情感世界既形而上,又觸手可及;比起當下充斥文壇的身體或欲望寫作,何其純粹而又那么觸目驚心!
她近幾年的小說中,很多主人公仍然襲用早期小說集《火星女孩的地球經(jīng)歷》(2005)中的人名,如她特別鐘愛的柯辰、林翩翩和冷朗;有些故事情節(jié),也取自這部小說集,但結(jié)局明顯不同。這在《飛走的是樹,留下的是鳥》(2005)中就已有表征?!拔摇焙涂鲁街g,從18歲到22歲的戀愛,卻因為“非典”期間三個月的隔離和寂寞,難得善終。初戀雖被認為美好純粹,但也容易破碎。這種對初戀男女間情感的懷疑和猶豫,在她后來的小說如《春夕》(2009)和《慢慢愛》(即《朱顏改》)中,發(fā)展為對初戀的改寫。初戀在這兩部小說中全沒有美好的一面,相反地更多了不堪和反諷。初戀似乎只是不懂愛情的少男少女的情感演習或互相默契的演戲。在這兩部小說中,初戀就像“水痘”,必得經(jīng)歷;如若沒有,人生就似乎殘缺不全,但經(jīng)歷過后,又對愛情產(chǎn)生了免疫力:初戀的挫敗終使愛情變得頗為困難。這使馬小淘比一般的“80后”作家在描寫兩性情感時更多了一份深沉和內(nèi)斂。那種略顯夸張的語言風格和不事張揚的冷靜敘述,恰成對比;其間的距離感,在《慢慢愛》中有很好的控制。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冷然(這一名字即顯出反諷的距離)未及三十(27歲)即表現(xiàn)出對感情的失望乃至冷淡,這倒不是因為人如其名,而實在是對愛情有過熱、過于理想的態(tài)度,遇人不淑后受挫的結(jié)果。冷然表面雖冷硬但內(nèi)心其實脆弱多情,表面的冷漠掩蓋的其實是對情感的大希冀。綜觀她的創(chuàng)作歷程,其文字雖一仍其舊,故作輕靈,但對女性內(nèi)心情感的表現(xiàn)卻愈見老辣成熟;很難想象這是出自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女性之手。
這不由使人想起大半個世紀以前的張愛玲,雖然世易時移,滄海桑田,但她們對女性感情世界幽微處的把握和執(zhí)著,卻有精神上的共通處。她們的小說都有蒼涼的底色在,雖然這種底色其淵源所自是那么不同。在張愛玲那里,女性幸福的獲取,并不在于愛情的有無,而在于男女兩性間甚至同性間心智的較量和外力的影響,這顯然是一種自己既無力把握,又沒有愛情基底的蒼涼。在馬小淘那里,蒼涼則是源于她的女主人公們過于相信愛情,反而被愛情的幻象弄得身心交瘁疲憊不堪。在張愛玲那里,是“神化愛情”時代的愛情缺失帶來的蒼涼,在馬小淘這里,則源于“不談愛情”的“后現(xiàn)代”仍執(zhí)迷于“愛情神話”的錯位。在這樣的“后愛情時代”,只有像陳睿(《飛走的是樹,留下的是鳥》)和沙雪婷(《毛坯夫妻》)那樣的功利型女性才能如魚得水一身輕松。愛情使人沉重,沒有愛情卻萬萬不能,這或許就是馬小淘的小說給人的蒼涼感。
但馬小淘也深知,愛情雖然難得,但婚姻卻是每個成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必須面對的。因為愛情可以是一個人或兩個人的事情,婚姻卻并非如此簡單。即使愛情不再,隨著年齡漸長,每個人都得走進婚姻,否則便會被視為異類,連自己都要懷疑自己了。這份無奈,在《你讓我難過》和《慢慢愛》等小說中有充分的釋放?!赌阕屛译y過》(2008)中,戴安娜雖屢知男友不忠,自殺也不能令其收斂,卻仍難以放手。林翩翩一直以為自己能以超然的態(tài)度同一個有婦之夫保持若即若離的情人關系,但當她看到情人同他的妻子恩愛無間時,又不由得難以自持。同為對愛情和婚姻的無奈,戴安娜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悲壯,林翩翩卻只能是剎那間的動搖和更深的絕望?!堵龕邸分?,雖痛感愛的無望,在父母和社會的壓力下,冷然也不得不放下偽裝的矜持,在欲拒還迎中說服自己接受上小學時的同學:“還是不要想得那么清楚了吧。語焉不詳也是好的。”這樣來看馬小淘的小說,婚姻就顯得既是身心疲憊后的避風港,也是愛情不再后的妥協(xié),一再見證了人的內(nèi)心荒涼?!八拄骠妗ⅲ┥踔料耄舜蟾哦际沁@樣自我的,因為一個人太冷才需要找個伴取暖,或許跟了誰都填不滿內(nèi)心的一片荒涼吧?!保ā恫皇俏艺f你》,2008)
應該說,愛情既是馬小淘小說的中心,也是她感受世界和人生的方式。愛情世界看似美好,實則充滿變數(shù),即使是初戀,即使相戀多年,也很難善始善終;更何況那外面未知的世界!她的小說,其實是在現(xiàn)實世界之外構(gòu)筑了一個想象愛情的封閉空間。她用她的文字經(jīng)營著這樣的空間,并逐漸擴展至家庭和校園,她愿意固守駐扎在這樣的空間里,直到終老。這樣來看她的愛情想象,毋寧說是對外部世界充滿恐懼和憂慮的曲折表達,故而她就更愿守在這愛情的世界,放逐自己;到頭來卻又是更深的傷害!馬小淘的主人公們?yōu)樽约壕幙椓艘粡垙垚矍榈拇缶W(wǎng),最終只能“作繭自縛”,更將世界向內(nèi)延伸了。此時再去反觀《毛坯夫妻》,顯然是其來有自,可以理解了。
雖說馬小淘的小說大都帶有“荒涼”的底色,但呈現(xiàn)在表面的,卻是極輕松詼諧的語調(diào),《春夕》最有代表性。隨意摘取一段對話如下:
“還用得著調(diào)查嗎?長那樣,跟少年閏土似的,還裝嬌羞,以為自己是洛麗塔呢!明顯是道路跑偏?。∥揖蜔┧?,怎么著吧?”
“您煩,我嚴重同意!”
“你同意,你吃屁!”
“打我認識你,你就沒文明過?!?/p>
“那也不耽誤我是宇宙超級美少女?!?/p>
這一語調(diào),借用馬小淘自己的話形容,就是“裝腔作勢”(《那些裝腔作勢的日子》)。這一“偽裝”既可以從“先鋒”、“另類”、“棱角”等角度去理解,也可以從語“腔”和“勢”上去理解。其表面上虛張聲勢,熱熱鬧鬧,底里卻是“荒涼”。她以“腔”和“勢”所“標”與“立”的,其實正是她想表達又欲回避的內(nèi)心隱秘。就像上文所引對話里的主人公江小諾,外表看來風風火火、大大咧咧,語言上的潑辣調(diào)皮包裹的其實是虛妄和脆弱。想象中的情敵“春夕”就讓她幾近崩潰,假如真有其人其事,結(jié)果也就可想而知。可見,夸張的語言表達呈現(xiàn)的是“表里不一”的矛盾性格。冷然(《慢慢愛》)之冷與熱,蕭宵(《再見,新一》)的堅強執(zhí)著與脆弱動搖等盡皆如此。在《不是我說你》中,節(jié)目內(nèi)外的林翩翩是截然相反的兩種形象,“節(jié)目里尖銳,私下里沉默,天天實踐著判若兩人的轉(zhuǎn)換”,她在節(jié)目中譴責他人情感上的不忠,生活中的自己卻甘愿做見不得陽光的“黑暗情人”。這是反諷,也是無奈。既然生活永遠都殘缺,在殘缺中相安無事得過且過又有何不妥?
這樣來看她的小說,就顯得頗有“情節(jié)劇”的味道了。故事結(jié)尾的時候,矛盾往往仍未解決。忙了一圈,重又回到起點?!睹鞣蚱蕖分?,敘述者預設了一個“他者”式的存在,然后又在主體的審視下把這一“他者”合法化。這種閉合式結(jié)構(gòu),最為典型的是《再見,新一》。從小說名就可以看出,女主人公蕭宵要離開男友;可直到文末,還是沒有實現(xiàn)。雖然青年男女之間數(shù)年的愛情純粹而美好,但這一愛情橫亙在大洋的兩岸,其實是很辛苦的。對于這一令人身心皆疲的愛情,蕭宵不敢直面卻又不得不奮力支撐,數(shù)度動搖又毅然回頭,到最后,即使是以死殉情,難題也未能得到很好解決。愛人回到病床,但問題仍在。飛蛾撲火的執(zhí)著卻只換來起點的重復?!洞合Α分?,“春夕”作為謎一樣的符號,以潛在或想象中情敵的形象出現(xiàn),若隱若現(xiàn)于男友鐘澤生活的始終,這令女友江小諾耿耿于懷寢食難安,她想盡辦法要弄個水落石出,但費盡心機,到最后“春夕”仍舊如謎,反更讓人迷惑不解了。在這里,“春夕”與其說是人名的表象,不如說是人生中不可捉摸的覬覦式“他者”的符號和象征,它既不存在又無處不在,時刻威脅著女主人公的幸福,讓人避之不及。
這一回到起點的重復,與其說是對問題的無限延宕,倒不如說是敘述者內(nèi)心矛盾的呈現(xiàn)和試圖調(diào)和它的努力。問題雖然沒有得到解決,但經(jīng)過一圈的磨練與周折后,終使人感悟:與其糾纏于未解無解的矛盾,不如珍惜當下的短暫幸福。江小諾因為想象中的“春夕”而幾近崩潰,一覺醒來,卻突然意識到這其實是無謂和無益的自我折磨:“何況把春夕查個水落石出對自己又有什么好處?打一開始她也只是想掌握,并不是想揭穿什么。知道不知道對她和鐘澤的關系大方向上不會有什么影響。江小諾覺得自己太專注地拽著春夕不放,忽略了眼前彌漫的萬事俱備的訊號,戀愛九十九步,該跨上那級更加風雨同舟的臺階了?!惫适掳l(fā)展至此急轉(zhuǎn)直下。這時,即使聽到男友求婚時一句暗含“春夕”的表白,也只是換來“死命打探換來無可奉告,求婚時卻好似暗藏玄機??墒怯帜茉趺礃幽??”的感嘆(《春夕》)。這種終點與起點之間的回環(huán),用馬小淘的話說就是“打連連”,是同類項的合并與重組:“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就停歇在這里嗎?那些望眼欲穿都是浪費嗎?心頭掠過一絲混雜著驚恐的哀戚,二十六歲的秋天,還是沒有走進傳說或者童話中……以為世界很大很大,卻原來無非還是跟那幾個熟人打連連。”《慢慢愛》的最后,冷然雖然還是獨自一人,但因為小學同學錢源的日趨走近,顯然已非往昔。雖然說,這種回環(huán)式的結(jié)構(gòu)營造的是一個封閉的空間,但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自足的世界。借用本雅明的話說,這實際是以共有的經(jīng)驗構(gòu)筑而成,這是一個能把握的世界。事實也是如此。馬小淘只寫自己熟悉的人與物,這一世界之內(nèi),通過故事的講述和經(jīng)驗的交流,即可達到相互間的理解和認同。從這個角度看,她營造這樣一個封閉而自足的世界,既表現(xiàn)出無可奈何,同時也是想象中對矛盾一廂情愿的解決。
這樣看來,馬小淘的灑脫、不羈和“桀驁不馴”,其實就是一種表象。這一表象下呈現(xiàn)的是其反面:自戀、自信的背后實際是自卑和自虐。她以夸張的語言風格呈現(xiàn)的是拘謹,叛逆下顯示的是順從,張揚的是脆弱,而無所畏懼表露出的正是無所適從。她不意反諷的尖銳,她想寫出人生的熱熱鬧鬧來,卻呈現(xiàn)出冷冷清清的一面。她想寫出人生的經(jīng)驗來,卻恰恰證明了經(jīng)驗的不再。她想抓住愛情,卻原來只是揪住了愛情的幻象,正所謂“飛走的是樹,留下的是鳥”。本以為永恒的,其實是短暫;本以為短暫的,卻是亙古不變。概言之,她之想,與實際呈現(xiàn)的正相反。她以她的小說,恰恰顯示出“書寫”表意的復雜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