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樂霞 梁俊杰 肖瑋 劉建嶺 王瑞麗 徐聞鉑 趙國宏 張國霞 于桂軍
ABO 亞型造成的ABO 正反定型不符,給輸血工作者鑒定血型和患者輸血都帶來了困難。B(A)血型最早由Yamamoto等[1]于1956 年發(fā)現(xiàn)的,是一種非常罕見的ABO 亞型,人群中的發(fā)生頻率非常低,被認為是遺傳學上的B 型,國內報道較少[2]。近期筆者從臨床送檢ABO 正反定型不符標本中檢出1例B(A)血型,進行了血型血清學、家系調查及基因遺傳學研究,并成功為其解決了臨床輸血困難,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先證者,男,71 歲,胃癌,血常規(guī)檢查:紅細胞(RBC)2.8×109/L,血紅蛋白(Hb)52 g/L,紅細胞比容(HCT)0.29,ABO 正反定型不符逐送我站做進一步鑒定和疑難配血。家庭成員:先證者的配偶,1 個兒子及配偶,2 個女兒及配偶,兒子的2 個兒子,大女兒的2 個兒子,小女兒的2 個兒子,先證者的曾孫。
1.2 試劑單克隆抗-A、抗-B 血型定型試劑、抗-H、抗-A1、抗人球蛋白試劑、聚凝胺試劑(上海血液生物醫(yī)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人源抗-A 和抗-B 及Ac、Bc、Oc、A2c 和自身紅細胞(本站制備)。
1.3 血型血清學試驗ABO 血型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試驗、血型物質檢查均按相應的標準規(guī)程進行[3]。
1.4家系血型遺傳調查對家系共16 人抽取血液分別進行血型鑒定,8 名B(A)做了基因分型。
1.5 ABO 基因分型由上海市血液中心國家血型參比室對家族中8 名B(A)者做了基因分型與克隆測序,方法參照文獻[4]。先證者的曾孫后來出生,未能做分子生物學鑒定。1.6 交叉配血試驗 按相應的標準規(guī)程進行[3]。
2.1 血型血清學結果見表1。
表1 家系中B(A)血型成員血型血清學鑒定結果
2.2 家系調查結果家系4 代16 人中有9 人為B(A)血型,先證者、2 代先證者的兒子和2 個女兒、3 代中兒子的大兒子、大女兒的大兒子、小女兒的2 個兒子、4 代先證者的曾孫均為B(A)血型。見圖1。
圖1 先證者家系血型遺傳圖
2.3 分子生物學結果先證者的ABO 基因在第7 外顯子發(fā)生640A >G 突變,其它他合位點均符合B101/O01 特征,見圖2。2、3 代中的7 名B(A)家系成員其基因型結果除5 號先證者兒子的大兒子和6 號大女兒的大兒子為B(A)04/B101 外,余均為B(A)04/O01,測序結果均為B(A)640A >G 等位基因,見表2。
圖2 先證者ABO 基因第7 外顯子中檢出點突變 箭頭示B(A)640(A→G)突變
2.4 交叉配血結果先證者與O 型洗滌細胞及3 個子女交叉配血主次側均無凝集、無溶血。見表3。
表2 先證者及其7 個B(A)家系成員基因型、克隆測序、血型結果
表3 先證者交叉配血結果
我們通過以上血型血清學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家系中9 名成員均為紅細胞上僅有少量A 抗原和幾乎正常含量的B 抗原,其血清中包含抗-A,可以和A1 細胞和部分A2 細胞發(fā)生凝集,H 物質增多或未增多,符合B(A)血型血清學特點[4],初定為B(A)血型。
血清學方法無法對亞型正確定型,通過表型和家系調查我們可以推斷其基因型,通過分子生物學方法對其進行基因定型[5]。家系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B(A)血型中的A 和B 抗原的傳遞呈穩(wěn)定的順式遺傳方式,目前已經遺傳了4 代,不分性別遺傳。從該家系血型血清學遺傳規(guī)律推測B(A)血型的形成機制可能是B 等位基因在正常B 基因序列的基礎上了發(fā)生單堿基突變,變異的B 基因可能具有編碼雙功能活性酶的能力,因此血清學除了表現(xiàn)B 抗原特異性,還表現(xiàn)少量A 抗原特異性。通過基因分型與克隆測序后確認其中8 例B(A)血型是由B 等位基因在正常B 基因序列的基礎上發(fā)生單堿基突變(nt640(A→G))形成的B(A)血型,B101 基礎上的640A >G 突變?yōu)锽(A)04 等位基因。以上推斷及分子生物學定型發(fā)現(xiàn)B(A)基因具有家系遺傳性。
鑒于B(A)血型的特殊性,在臨床配血、定型中,需要我們血型工作者引起高度的重視。若B(A)血型誤判為B 型,做為獻血者輸給B 型患者,將發(fā)生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非常危險。但B(A)血型在輸血科和血庫的血清學檢測方法難以正確定型,易于與AxB 或CisAB 亞型相混淆[6],增加了輸血的風險。血站通過采用單克隆及人源試劑做ABO 正反定型和吸收放散、唾液血型物質抑制等血型血清學試驗法,考慮為B(A)血型,針對其血型血清學特點,可考慮輸O 型或B 型洗滌紅細胞,緊急情況下先輸注了理論上的萬能O 型洗滌紅細胞2 U,后通過家系調查,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分析家系成員的基因型,鑒定出家系中的B(A)血型,選擇了先證者的3 個均為B(A)血型的子女家屬互助獻血共4 U,對患者先后兩次輸血進行了輸血后的追蹤調查,均未發(fā)生輸血不良反應,輸血后Hb 為91 g/L。用洗滌紅細胞要先做體外循環(huán),容易造成細胞碎掉,而且違背了同型輸血的原則,有一定的風險,僅在緊急情況下使用[7]。對于罕見亞型患者輸血,可通過家系調查,動員家屬,進行同型互助輸血,另外在國內建立罕見亞型者檔案庫,將以上調研資料輸入檔案庫,備同型罕見亞型者互助獻血,對于有條件的罕見亞型者還可考慮自體冷藏及紅細胞冰凍長期保存貯血。罕見ABO 亞型的血型血清學分析鑒定、家系遺傳學調查研究,對罕見亞型的研究和臨床采取正確的輸血有重要意義。
葉有玩等[8]報道803G 血型基因與O 型妻子生育的B(A)血型孩子發(fā)生嚴重的新生兒溶血病(HDN),先證者與O 型配偶生育3 個B(A)血型子女,家系第二代B(A)血型2 個女兒與O型、B 型配偶生育的B(A)血型孩子,均未發(fā)生HDN,也無流產史,B(A)血型發(fā)生HDN 是否與B(A)基因分型有關,有待研究。另據(jù)報道血型與癌癥發(fā)病率相關[9],吳杰等[7,10]報道B(A)亞型患者均為癌癥,我們發(fā)現(xiàn)的B(A)亞型先證者患胃癌,B(A)血型是否與癌癥相關,尚需進一步調查研究。
1 Yamamoto F,McNeill PD,Yammoto M,et al.Molecular geneticanalysis of theABO blood group system 3.A(X)and B(A)alleles.Vox Sang,1993,64:171-174.
2 Schenkel-Brunner H.ABO system.Human blood groups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basis of antigen specificity.2ed.New York:Spinger wien,2000.145-147.
3 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主編.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3 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262-264.
4 郭忠慧,向東,朱自嚴,等.罕見的CisAB 與B(A)血型的基因型研究.中華醫(yī)學遺傳學雜志,2004,21:321-324.
5 康瓊英,秦小霞,馬西霞.ABO 新生兒溶血病患兒母親血清中IgG 亞類水平檢測的臨床意義.疑難病雜志,2011,10:839-841.
6 康瓊英,閆偉.AxB 及B(A)亞型各1 例檢測分析.河北醫(yī)藥,2011,33:280-281.
7 吳杰,徐笑紅,葉紅宇,等.B(A)血型遺傳特性及其患者輸血方法探討.中國輸血雜志,2010,23:951-952.
8 葉有玩,鄧志輝,周曙明,等.中國漢族人群檢出B(A)803C→G 等位基因并引起重度新生兒溶血病的研究.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8,31:68-71.
9 楊春晴,張榮華,周少為,等.肺癌、肝癌、胃癌與ABO 血型關系的探討.臨床輸血與檢驗,2000,1:11-12.
10 范亞欣,孟慶麗,潘凌子,等.1 例罕見的B(A)亞型患者的血型鑒定和配血.中國輸血雜志,2011,24:892-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