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錚,高雅婷,胡 杰,高宏生,陳 虹
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PE)是指一類非甾族植物來源的具有雌激素活性的化合物,其通過與甾體雌激素受體以低親和度結(jié)合而發(fā)揮弱的雌激素樣效應[1]。體外實驗證實,植物雌激素是一類生物活性較弱的雌激素[2],具有雌激素激動劑和阻斷劑效應,對于與雌激素相關的疾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3-6]。
白藜蘆醇(resveratrol,RES)又名3,5,4'-三羥基二苯乙烯,是一種結(jié)構類似雌激素已烯雌酚(Diethy1-stilbestrol,DES)的天然多酚類化合物,其雌激素樣作用目前倍受關注。Madsen[6]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與雌二醇(E2)競爭結(jié)合雌激素受體(ER)。E2的信號傳導是由ER 介導的,而植物雌激素與ER 的作用方式是否與雌激素一致,尚無確切參考依據(jù)。本研究以白藜蘆醇為對象,通過研究它對ER 及其所介導的細胞信號傳導通路的影響,以討論植物雌激素的作用機制,為防治更年期綜合征等一系列激素缺乏性疾病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實驗細胞與試劑 人乳腺癌細胞MCF-7(ERα+/ERβ+)由武警后勤學院免疫教研室提供。白藜蘆醇(純度>95%)購于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MTT、DMSO為美國Sigma 公司產(chǎn)品,RMPI1640、無酚紅RMPI1640、胰蛋白酶為美國Gibco公司產(chǎn)品,活性碳-葡聚糖處理的胎牛血清(CDTFBS)為美國Hyclone 公司產(chǎn)品,抗體及二抗試劑盒購于北京中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2 實驗方法和步驟
1.2.1 細胞培養(yǎng) 細胞接種于含10%胎牛血清,100 U/ml 青霉素、100 μg/ml 鏈霉素的RPMI1640 培養(yǎng)液中,將培養(yǎng)瓶置于37℃、5%CO2飽和濕度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每1~2 d 換培養(yǎng)液1次。當細胞生長到足以覆蓋瓶底壁的大部分表面時,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傳代。細胞于加藥前2 d 換用無酚紅RPMI1640 培養(yǎng)液(內(nèi)含5%CDT-FBS)繼續(xù)培養(yǎng),以耗盡細胞內(nèi)儲存的雌激素。
1.2.2 MTT 實驗 設溶劑對照組、正常MCF-7細胞組、ERα+ERβ--MCF-7(ERα+組)和ERα-ERβ+-MCF-7(ERβ+組)細胞組。取各組對數(shù)生長期細胞培養(yǎng)于96 孔培養(yǎng)板內(nèi),每孔100 μl(約含1000個細胞),置37℃,5% CO2溫箱中培養(yǎng)。次日,MCF-7、ERα+和ERβ+各組細胞中加入終濃度為0.1 μmol/L 的白藜蘆醇(依據(jù)前期實驗測得0.1 μmol/L 白藜蘆醇對MCF-7 細胞有較強的增殖活性[7]),每組至少設3個平行孔。溶劑對照組加入與給藥組等體積的溶劑,繼續(xù)培養(yǎng)。分別于加藥后0~6 d 每天取一個96 孔板,棄培養(yǎng)液,每孔加50 μl濃度為1 mg/ml 的MTT 溶液(未加血清的無酚紅RPMI1640 培養(yǎng)液配制)。37℃孵育4 h,棄上清,每孔加入DMSO 150 μl 溶解甲簪顆粒,輕度振蕩使之溶解。用酶標儀,在檢測波長490 nm 條件下測定光密度值(OD),以溶劑對照處理的細胞為對照組,用下面公式計算藥物對細胞的增殖率:增殖率(%)=(給藥組平均OD值-對照組平均OD值)/(對照組平均OD值)×100%。每一實驗重復3次。
1.2.3 流式細胞術檢測 取各組細胞1 ×106個,離心后去上清,PBS 洗滌一次。將細胞懸起,每管加70%冷乙醇約2 ml 固定,4°C 過夜。次日1000 r/min 離心5 min,去乙醇,PBS 洗滌2次,1000 r/min離心5 min,重復離心洗滌兩次;將處理好的細胞經(jīng)尼龍網(wǎng)過濾,PI 染色后在流式細胞儀上測定細胞凋亡率及細胞周期。
1.2.4 Western-blot 實驗 各組細胞提取蛋白后,經(jīng)100 g/L 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離電轉(zhuǎn)移至PVDF 濾膜上。濾膜經(jīng)室溫封閉1 h 后,加入一抗4℃孵育過夜,再與HRP 標記的二抗室溫溫育1 h,漂洗后BAD 試劑盒顯色。結(jié)果使用Bio-rad公司Quantity One 軟件進行分析。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均用±s 表示,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白藜蘆醇對不同ER 亞型MCF-7 細胞增殖活性的影響 0.1 μmol/L 白藜蘆醇作用的各組細胞增殖活性較溶劑對照組明顯增高,第5 天達峰值;與MCF-7組相比,不同亞型細胞的增殖活性表現(xiàn)為ERβ+<MCF-7<ERα+(表1)。同時應用流式細胞術檢測0.1 μmol/L 白藜蘆醇對各亞型細胞作用24、48 h 后各周期分布變化的情況發(fā)現(xiàn),作用24 h 后ERα+細胞S 期比例較溶劑對照組和MCF-7組明顯增加(P<0.05);ERβ+細胞G0/G1期比例較溶劑對照組和MCF-7組增加,且增加程度隨時間延長而顯著(P<0.05,表2)。
表1 白藜蘆醇對各受體亞型MCF-7 細胞作用不同時間的增殖影響 (n=3;)
表1 白藜蘆醇對各受體亞型MCF-7 細胞作用不同時間的增殖影響 (n=3;)
表2 白藜蘆醇對各受體亞型MCF-7 細胞周期分布的影響 (n=3;;%)
表2 白藜蘆醇對各受體亞型MCF-7 細胞周期分布的影響 (n=3;;%)
注:與溶劑對照組比較,①P<0.05;與MCF-7 細胞組比較,②P<0.05
2.2 白藜蘆醇對不同ER 亞型MCF-7 細胞信號通路相關蛋白表達的影響 0.1 μmol/L 白藜蘆醇作用48 h 后,可明顯提高ERα+細胞ERK 和AKT蛋白磷酸化程度,減少p38 磷酸化蛋白的表達(P<0.05);ERβ+細胞經(jīng)白藜蘆醇作用后其ERK 蛋白磷酸化明顯減少,p38 蛋白磷酸化明顯增加(P<0.05,表3),ERα+細胞組bcl-2 和caspase-3 蛋白表達較各組變化明顯(P<0.05);ERβ+細胞中caspase-3蛋白表達較各組明顯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白藜蘆醇對各受體亞型MCF-7 細胞相關蛋白表達的影響 (n=3;)
表3 白藜蘆醇對各受體亞型MCF-7 細胞相關蛋白表達的影響 (n=3;)
注:與溶劑對照組比較,①P<0.05;與MCF-7 細胞組比較,②P<0.05
ER 包括ERα、ERβ 兩種亞型,含有6個功能區(qū)(A-F)。在體內(nèi)ER 通常以異/同二聚體的形式發(fā)揮作用,兩種亞型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但同時也有不同的轉(zhuǎn)錄激活功能[8,9]。ERα、ERβ 結(jié)構的不同決定了功能上的差異。
MTT 實驗結(jié)果顯示,經(jīng)0.1 μmol/L 白藜蘆醇作用后,各組細胞的增殖活性均高于溶劑對照組,說明白藜蘆醇促細胞增殖作用明顯;且ERα+細胞增殖活性高于MCF-7 細胞和ERβ+細胞,而ERβ+細胞增殖活性低于MCF-7 細胞,由此推測白藜蘆醇可能通過作用于ERα 而發(fā)揮促增殖作用。由流式細胞術檢測白藜蘆醇對各組細胞周期分布情況的結(jié)果可見,白藜蘆醇作用ERα+細胞后使其S 期比例明顯增大;而與ERβ+細胞作用后G0/G1期比例明顯增大,結(jié)合MTT 結(jié)果可推測,白藜蘆醇促細胞增殖作用可能是與ERα 結(jié)合后增加了細胞DNA 合成;而其與ERβ 結(jié)合后,細胞周期阻滯于G0/G1期,降低了細胞的增殖活性。
以往研究認為,E2主要通過與細胞內(nèi)受體結(jié)合,使受體發(fā)生變構后與相關基因結(jié)合,通過調(diào)節(jié)相關基因的表達而實現(xiàn)其功能,這就是傳統(tǒng)上所謂的雌激素作用機制。雌激素還具有非基因組作用機制,該機制多與胞質(zhì)內(nèi)蛋白激酶系統(tǒng)的激活等有關。有研究發(fā)現(xiàn),E2能夠通過ERα 瞬時激活P38/MAPK、ERK/MAPK 和P13/AKT 通路。ERK/MAPK和P13/AKT 的磷酸化可以協(xié)同提高bcl-2 的表達水平,從而減少在P38/MAPK 激活過程中損失的Ca2+水平[10];而在ERβ 存在的情況下,E2則只能持續(xù)激活P38/MAPK,并促進caspase-3 的激活[11]。由western-blot 結(jié)果推測,白藜蘆醇可通過MAPK 和P13/AKT 通路與ER 結(jié)合來調(diào)節(jié)細胞增殖活性,同時也能通過調(diào)節(jié)下游關鍵因子bcl-2 和caspase-3表達而影響細胞增殖。
筆者前期實驗證實,低濃度白藜蘆醇有促MCF-7細胞增殖的作用[7],由本研究結(jié)果推測可能是其與細胞內(nèi)ERα 結(jié)合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進而可推測低濃度白藜蘆醇與ERα 親和力較強,當與ERα結(jié)合后,可激活MAPK 和Akt,同時上調(diào)bcl-2 并下調(diào)caspase-3 蛋白表達水平,發(fā)揮其促增殖作用。白藜蘆醇與ERβ 結(jié)合后對細胞作用則相反。由此可見,白藜蘆醇對MCF-7 細胞的雙相調(diào)節(jié)作用與ER 不同亞型親和力有關。這也為今后開發(fā)針對激素依賴性疾病用藥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1]孟慶書,何 平,朱曉燕,等.植物雌激素的作用機制[J].生命的化學,2007,27(2):141-143.
[2]Al-Azzawi F,Wahab M.Effectiveness of phytoestrogens in climacteric medicine[J].Ann N Y Acad Sci,2010,1205(9):262-267.
[3]關 錚,李亞里.雌激素受體亞型與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相關性研究進展[J].武警醫(yī)學,2008,19(4):353-355.
[4]陳 怡,李 明,王慶山.白黎蘆醇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保護作用的研究進展[J].武警醫(yī)學,2006,17(10):780-782.
[5]Sassarini J,Lumsden M A.Hot flushes:are there effective alternatives to estrogen?[J].Menopause Int,2010,16(2):81-88.
[6]Madsen S.Phytoestrogens and menopausal symptoms[J].Tidsskr Nor Laegeforen,2009,129(21):2238-2239.
[7]Wang Yizheng,Cao Bo,Li Shaoxiong,et al.Effect of proliferation,cell cycle,and Bcl-2s of MCF-7 cells by resveratrol [J].J Asian Nat Prod Res,2009,11(4):378-388.
[8]閆大晶,王宏賓,吳 倩,等.雌、孕激素受體蛋白在子宮肉瘤中的表達及其相關性研究[J].武警醫(yī)學,2012,23(8):682-685.
[9]Huang G S,Arend R C,Li M,et al.Tissue microarray analysis of hormonal signaling pathways in uterine carcinosarcoma[J].Am J Obstet Gynecol,2009,200(4):457.
[10]Song Y S,Park H J,Kim S Y,et al.Protective role of Bcl-2 on β-amyloid-induced cell death of differentiated PC12 cells:Reduction of NF-kB and p38 MAP kinase activation[J].Neurosci Res,2004,49:69-80.
[11]Acconcia F,Totta P,Ogawa S,et al.Survival versus apoptotic 17β-estradiol effect:role of ERα and ERβ activated non-genomic signaling[J].J Cell Physiol,2005,203:19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