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明 ,蔣 曄,周丁國,胡成強,李 燦,黃求應,林云晶
(1.浙江省象山縣植物保護檢疫站,浙江 象山 315700;2.象山楚天生物防制有限公司,浙江 象山 315700;3.華中農業(yè)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0)
梨小食心蟲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屬鱗翅目小卷葉蛾科[1],別名梨小蛀果蛾、東方果蠹蛾、桃折心蟲等,主要為害新梢和果實。幼蟲蛀入直達果心,高濕情況下蛀孔周圍常變黑色并腐爛,俗稱“黑膏藥”,使被蛀果實失去商業(yè)價值。梨小食心蟲是世界性主要蛀果害蟲之一[2-7],國內各地均有發(fā)生,在梨、桃樹混栽的果園危害尤為嚴重,同時還危害李、杏、蘋果、山楂等,嚴重影響果實的品質和產量,給果農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1-2]。象山縣有梨園300 hm2,桃園數(shù)百公頃,李也有一定數(shù)量。近年來,因桃、梨顯見的經濟價值,使其種植面積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但由于果農普遍缺乏對梨小食心蟲發(fā)生規(guī)律及有效防制措施的認識,梨小食心蟲的危害已經造成了極大的損失,部分鄉(xiāng)鎮(zhèn)種植大戶損失嚴重的高達35% 以上,象山縣每年因此造成經濟損失逾千萬元。
鑒于國內對于梨小食心蟲已經形成了安全有效的成套防治技術[4,7-9],筆者結合象山當?shù)氐膶嶋H情況進行推廣試驗,并對梨小食心蟲的發(fā)生危害進行了監(jiān)測,歸納整理出梨小食心蟲高效綠色防治技術以及常見的技術問題。
試驗地選在寧波市象山縣鶴浦鎮(zhèn)紅衛(wèi)塘鶴島梨園,種植面積33.33 hm2,以7~8年樹齡的翠冠梨和清香梨為試材,667 m2栽植83 棵,株行距2 m×4 m。該梨園在2010年被梨小食心蟲嚴重危害后,于2011年初被選為梨小食心蟲綠色防控技術開發(fā)與推廣試驗點。
河南省佳多科工貿公司制造的佳多頻振式殺蟲燈PS-15Ⅱ型,下設誘導漏斗和接蟲袋。將燈懸掛于固定好的豎桿上,安裝于梨園中,燈管中央離地面2.5 m。33.33 hm2的梨園一共分布佳多頻振式殺蟲燈35 支,隨機選取其中5 支作為調查統(tǒng)計對象,主要是弄清其對梨小食心蟲的引誘滅殺效果。每天7:00-8:00 或17:00-18:00 調查統(tǒng)計其誘蟲情況。
誘芯和誘捕器均采購于寧波紐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誘芯為梨小食心蟲性信息素毛細管型橡膠式誘芯 (性誘劑保藏在普通家用冰箱冷凍區(qū)內);誘捕器為水盆型誘捕器,直徑15 cm,深7 cm,綠色。誘捕器設置在離地面1.5 m 的高度固定,盆內注入清水并加少量洗衣粉以增加表面張力,利于對梨小食心蟲的誘殺,于器皿中央離水面2 cm 處系一支上述誘芯,整個梨園共分布250個性誘捕裝置。隨機選擇5個點和設置一個空白對照(只是沒有安放誘芯,其他處理一致),并編號1-6。監(jiān)測時間從2012年6月底至7月底,于每天7:00-8:00 統(tǒng)計誘蛾量,同時清理干凈昆蟲殘體及雜物。當水量減少時及時補充,半個月?lián)Q1 次誘芯,雨后注意裝置內水面高度,防止浸沒誘芯,酌情加洗衣粉。
收獲季節(jié)氣溫逐漸降低時,在梨樹冠層下的主干上捆綁草把以引誘越冬幼蟲。草把以稻草為佳,長約1.2 cm,折疊3 折,捆綁位置離地約5 cm。所有草把于來年出蟄后集中燒毀。
性誘捕裝置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按每日誘捕器的平均誘蟲量和空白對照誘蟲量做出成蟲發(fā)生趨勢圖,直觀地分析比較性誘捕器和空白對照的誘蟲情況,通過DPS 軟件對2 組數(shù)據(jù)進行差異顯著性測驗。
1個多月的數(shù)據(jù)表明,PS-15 Ⅱ型佳多頻振式殺蟲燈除了對梨小食心蟲有一定殺蟲效果外,對其他害蟲如斜紋夜蛾、麗金龜、螻蛄、紅蝽、毒蛾、天蛾等引誘捕殺作用也較明顯。
每日誘蟲量的比較顯示,性誘捕裝置的誘蟲量普遍高于空白對照 (圖1)。差異顯著性分析表明,性誘劑對梨小食心蟲的總誘蟲量顯著高于空白對照(t=5.590 3,P <0.000 1)。表明性誘劑對梨小食心蟲誘殺效果顯著。
圖1 性誘捕與空白對照每日誘蟲量比較
采用捆綁草把方法誘集梨小食心蟲,翌年的蟲口基數(shù)下降到極低的水平。在梨園已經很難找到成片的被蛀果實,誘蟲效果明顯。
一系列梨小食心蟲綠色防控技術在象山縣鶴浦鎮(zhèn)紅衛(wèi)塘鶴島梨園的試點推廣,成功地引進了各地有效的治理方法,并有針對性地加以運用,使試驗梨園受梨小食心蟲危害的程度顯著降低。目前該梨園梨小食心蟲已經得到很好的控制。2012年8月收獲時觀察,每天近4 000 kg 的果實里,梨小食心蟲危害的果實已經很少見,使銷售量大大提高。
與其他害蟲不同,蛀果類害蟲因其進入果實內部,單純的農藥不能有效進入果實發(fā)揮作用,而且即便能夠進入其中,農藥殘留嚴重,果實的安全性無法保證,以及由此引起的抗藥性問題也會給新農藥研制帶來壓力[3,10-11]。
本次推廣的技術,或運用純物理方法,或利用生物的趨性等[3,5],沒有或對環(huán)境的壓力小,這符合當前農業(yè)的發(fā)展趨勢,即盡量少用或不用農藥而代之以其他更安全方法,減少對自然的影響,降低對資源的依賴[12-13]。
[1]趙利鼎,李先偉,李紀剛,等.不同誘源對梨小食心蟲引誘效果的研究[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0.38 (5):51-54.
[2]陳梅香,駱有慶,趙春江,等.梨小食心蟲研究進展[J].北方園藝,2009 (8):144-147.
[3]徐妍,吳國林,吳學民,等.梨小食心蟲性信息素研究及應用進展[J].現(xiàn)代農藥,2009,8 (3):40-44,54.
[4]李梅,劉潔,李捷,等.梨小食心蟲高效性誘劑使用方法[J].中國植保導刊,2010,30 (3):44-46.
[5]王向陽,曹翔翔,胡本進,等.緩釋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桃園梨小食心蟲試驗初報[J].中國植保導刊,2011,31(2):38-40.
[6]王玉蘭,唐麗,岳朝陽,等.性誘劑不同懸掛高度及田間風向對梨小食心蟲誘集效果的影響[J].新疆農業(yè)科學,2011,48 (7):1283-1286.
[7]涂洪濤,張金勇,陳漢杰,等.應用性信息素緩釋劑迷向防治桃樹梨小食心蟲研究[J].果樹學報,2012,29 (2):286-290.
[8]孟憲佐,汪宜蕙,葉孟賢.用性信息素誘捕法大面積防治梨小食心蟲的田間試驗[J].昆蟲學報,1985,28 (2):142-147.
[9]馮明祥,姜瑞德,王佩圣,等.用性外激素迷向法防治桃樹梨小食心蟲[J].落葉果樹,2002 (5):9-10.
[10]王洪軍.桃園梨小食心蟲性誘劑應用試驗[J].中國果樹,2009 (5):46-48.
[11]張利軍,陳小東,帥賽.利用性誘劑防治梨小食心蟲的研究試驗[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0,38 (7):97-100.
[12]周洪旭,李麗莉,于毅.信息素迷向法規(guī)模化防治梨小食心蟲[J].植物保護學報,2011,38 (5):385-389.
[13]王小兵,楊玉瓊,王嚴.性誘劑迷向法防治梨小實心蟲效果初探[J].西北園藝,2012 (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