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華
結(jié)識章瑜先生是在2012年秋季于臺北召開的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上。當時臺北故宮博物院為參加會議的收藏家和媒體人士開設(shè)夜間觀展專場,我漫步故宮展廳,忽然聽聞不遠處傳來爽朗的談笑聲,循聲望去,只見一位魁偉軒昂的男士在眾人的簇擁下正在講解瓷器,他一身旅行裝束,與其他參會者西裝革履的著裝迥然不同。我信步過去,好奇地探問這位先生是誰,得到的答復是他姓章名瑜,是一位祖?zhèn)鞯氖詹卮蠹?,祖上很有來歷,有著了不起的家族收藏。
正說話間,聽到章先生對大家說:“我站在這里,就能看出對面陳設(shè)的是一件成化器?!闭f完就帶著一陣風徑自向那件瓷器奔去。我們尾隨著他,當看到20多米開外的這件瓷器旁的標牌上明確注明它的時代為“成化”,人群中又迸發(fā)出贊嘆聲。就這樣,他帶領(lǐng)我們一件一件地觀賞,好像是在問候結(jié)交多年的老友。須臾,我們又來到一件青銅器前,章先生端詳著它上面的銘文,又看看旁邊的標牌,然后自信地說:“這件青銅器是祭天的禮器,銘文應(yīng)該是‘……禍自天,怎么能釋讀成‘裸自天呢?我看那位釋讀銘文的先生根本就是意識不健康嘛!”說完他無所顧忌地大笑起來。這個糾正也得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院同仁和前院長周功鑫女士的認可。
回到西安后我向章先生約稿,他說其家族收藏不愿被外界宣揚,他自己對于古玩的研究也不夠深入。在感佩章先生謙遜、低調(diào)的同時,我也感到無可奈何,只好繼續(xù)誠摯地邀約,請他賜稿。精誠所至,章先生終于答應(yīng)寫稿,而且言出必行,如約將稿件傳來,并輔以精美的萃孝堂藏品的配圖,使我們欣賞到許多珍貴的藏品,包括難得一見的宋代官窯、汝窯,明代永樂、宣德和成化的珍瓷藏品,以及清康、雍、乾三代的代表性杰作,件件美不勝收。章先生還為每件藏品詳加注解,文字精準而細膩,筆筆傳神,顯示出他對文物深湛的學識,從中亦能體會出他對古玩的款款深情。
隨著稿件、電話往來,我了解到章瑜先生筆名真言,英文名Johnson,是資深金融家,“萃孝堂”的繼承人。他早年從事新聞編輯工作,1989年出國,在美國生活多年,曾是香港“中華控股”的董事長和美國“Colin World Whole Inc”董事長,華爾街名人。他雅好音響發(fā)燒和古玩收藏。其祖父章云生先生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民族資本家,當時中國的洋酒大王,亦是“萃孝堂”的創(chuàng)建者。
章瑜以筆名真言發(fā)表在《收藏》雜志上的多篇文章受到讀者好評和一些網(wǎng)站關(guān)注,他的文章潛移默化地灌輸正確的收藏道德觀念,文筆犀利地抨擊古玩交易領(lǐng)域的亂象,呼吁凈化收藏的文化和法制環(huán)境,從中可以看出他是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收藏家。透過這些文章,我們能感受到他周身散發(fā)出來的浩然正氣和對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念念在茲的赤子情懷。今年盛夏,《收藏》雜志采訪組走進浙江,在我們驅(qū)車前往浙江省博物館的途中,章先生接受了本刊的專訪。
章云生與萃孝堂
章先生祖籍安徽,出生于上海。其祖父章云生,字昌裕,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愛國民族資本家和民主人士,被譽為中國的洋酒大王。其1908年創(chuàng)辦的“上海慎利洋酒食物號”是中國第一家經(jīng)營進口洋酒和食品的商業(yè)企業(yè),位于現(xiàn)在的延安東路、江西路口。那時上海的國際、沙遜(現(xiàn)和平飯店)等一流大飯店所用洋酒,以及政要、名流如宋子文、孔祥熙等人的私人用酒也全部指定只用慎利洋酒食物號的。章老先生和宋子文、孔祥熙皆是好友。現(xiàn)在“慎利洋酒食物號”的發(fā)票作為藏品和拍品時常見諸網(wǎng)絡(luò),其中的很多發(fā)票顯示著慎利洋酒食物號與上海著名的“國際飯店”的交易情況,成交金額相當可觀。
章云生先生還曾先后參與投資上海梅林罐頭食品公司、冠生園食品公司、汪裕泰茶莊、埠昌參行和慈善等事業(yè)。他熱心支持民主救國運動和抗日戰(zhàn)爭,在當時社會上享有很好的聲譽。上海七君子事件中,章云生先生與當時的進步人士一起為營救七君子不遺余力奔走。盧溝橋事變后,全國掀起抗戰(zhàn)熱潮,他投身其中,慷慨解囊,并通過宋子文、孔祥熙等人勸說蔣介石抗日。日本侵略軍飛機轟炸上海市區(qū)之時,章云生先生動員黃金榮將大世界游樂場改為臨時避難所,收容大批難民,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為避難者提供食物。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宋子文在上海設(shè)宴犒賞國軍有功人士,開筵3000余桌,席上所用洋酒全部由章云生先生捐贈。
上海解放初期,章云生先生積極為上海的新政府出資出力。直到1956年,當時駐上海的蘇聯(lián)高級專家所用洋酒也全部由慎利洋酒食物號免費提供。
章老先生出身徽州寧國的書香門第,自幼生活在蘇州,其父章秀園是晚清進士。受家庭的教誨和熏陶,章云生自幼喜文好墨,酷愛字畫、瓷器、玉器雅玩,深愛中華文化。他每每招工,應(yīng)聘者不用面談,只需用毛筆寫自薦信,字俊秀、文華美者必受重用。他交友甚廣,樂與文人墨客、收藏家和大古玩商結(jié)交,蔡元培、狄平子、馬相伯、嚴慶祥、朱如山、杜月笙等名士都是他的座上賓。他收藏了不少歷代文物古玩精品,遂設(shè)藏齋,堂號“萃孝堂”,意即集孝之大成,在庋藏古玩的同時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
雖經(jīng)歷次社會運動,尤其是“文化大革命”,萃孝堂藏品遭受劫難,但藏品仍有流傳。加之萃孝堂繼承人章瑜先生的勉力接續(xù)和不斷擴充,使萃孝堂藏品的品質(zhì)和規(guī)模都得以提升,成為收藏界重點關(guān)注的傳世珍藏。
牢記祖訓的“老古董”
章瑜先生才思敏捷,外貌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但他風流倜儻的外表所包裹的傳統(tǒng)思想,在某些方面卻堪稱“古董級”。
萃孝堂的宗旨是忠于國家、忠于民族、孝敬長輩、遵紀守法。這是章家的祖訓,也是民族之魂,永遠是做人的根基,也是章先生建立收藏觀的一個有力支持。
章家奉行嚴格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四書五經(jīng)中古代圣賢的經(jīng)典名句要熟記。章瑜時時不忘他小時候母親要求他們六個兄弟姐妹對《朱子家訓》(即《朱柏廬治家格言》)都要倒背如流,因為他的祖父非常推崇其中關(guān)于為人、治家和治國的訓誡。
講到這里,章先生就隨口背出了《朱子家訓》中的兩句:“與肩挑貿(mào)易,毋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薄耙恢嘁伙?,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闭孪壬f他經(jīng)常收到內(nèi)地不少拍賣公司寄來的圖錄和各種藝術(shù)品鑒賞類的期刊,沒多久書桌上就“巨著”等身了,而這些圖錄和期刊絕大多數(shù)毫無價值,甚至貽害無窮,當中充斥的大量贗品令人目不忍睹。他沒有隨手將它們丟棄,而是定期請小區(qū)的保潔阿姨取走送到廢品收購站回收,賣得的錢作為報酬送給保潔阿姨,以示對她勞動的尊重,同時也使她獲得了一份回報。同樣的,他將喝完礦泉水的空瓶子也整箱地攢起來送給保潔阿姨。他說這樣既節(jié)約了社會資源,又利于環(huán)保,也給予他人一份幫助,舉手之勞,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