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思 ,馬增春 ,梁乾德 ,湯響林 ,王宇光 ,譚洪玲 ,肖成榮,張伯禮,高 月
(1.軍事醫(y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yī)學研究所藥理毒理研究室,北京 100850;2.安徽醫(y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合肥 230032;3.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天津 300193)
參附湯是臨床常用的經典名方,由人參、附子兩味組成,補后天之氣無如人參,補先天之氣無如附子,此參附湯之所由立也。人參具有“回陽氣于垂絕,卻虛邪于俄頃”之能,附子更可“引補氣藥行十二經,以追復散失之元陽”。故人參與附子多用于疾病甚篤之時,發(fā)揮力挽狂瀾、起死回生之功,為氣衰微欲脫之要方[1]?,F代醫(yī)學研究表明,治療心力衰竭的機制主要包括增強心肌收縮力、擴張冠狀動脈、減少心肌細胞氧耗量等[2-4]。
宋元明清時期對參附湯有諸多記載,然而在藥物用量、用法、主治等方面卻不盡相同,人參附子比例為1∶2的有嚴氏、危氏和元氏參附湯3方,人參附子比例1∶1的有薛氏參附湯。這兩種比例下的參附湯主要用于真陽不足、陽虛氣虛之證。更多的參附湯是附子用量少于人參,所針對的病證在陽虛氣虛加重的基礎上,或多或少地伴有陰脫虛寒之象,在藥物用量方面,有附子用量下降及人參用量上升的趨勢[5]。從藥效角度探討人參附子配伍規(guī)律已有文獻報道[4]。筆者運用均勻設計和固定附子劑量與人參不同配比兩種方法,考察人參附子不同比例配伍對小鼠急性毒性的影響,旨在從毒性角度考察人參附子配伍是否減毒。
1.1.1 動物 KM種小鼠,雌雄各半,6~8周齡,體質量18~22 g,由軍事醫(y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動物合格證號:SCXK-(軍)2007-004。
1.1.2 藥材來源 人參(批號20110901,產地東北吉林),附子(批號20120317,產地四川江油)。由軍事醫(yī)學科學院馬百平教授鑒定,人參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參的干燥根,附子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子根。
1.1.3 儀器 電子調溫電熱套,98-1-B型,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旋轉蒸發(fā)器,RE52CS型,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電熱恒溫水浴鍋,北京長安科學儀器廠。SHB-ⅢA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電子天平,BS 223S型,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
1.2.1 藥品制備
1.2.1.1 附子提取液制備 取塊狀附子,粉碎,稱質量,置于圓底燒瓶中,加入8倍量去離子水,浸泡8h,待煮沸后加熱回流提取30 min,濾過,減壓濾液濃縮至實驗所需體積,4℃保存,備用。
1.2.1.2 參附湯的制備 取塊狀附子粉碎、干燥人參粉碎,稱質量,按照實驗所需比例混勻,分別置于圓底燒瓶中,加入8倍量去離子水,浸泡8 h,待煮沸后加熱回流提取30 min,濾過,減壓濾液濃縮至所需體積,4℃保存,備用。
1.2.2 附子急性毒性評價 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制定的《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guī)范(GLP)》以及《中藥、天然藥物急性毒性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要求,參照Bliss等方法進行小鼠急性毒性實驗。在預實驗的基礎上,小鼠常規(guī)飼養(yǎng)數天適應環(huán)境后,將小鼠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均勻分組,分6組,給藥劑量間距比值為0.678,小鼠禁食12 h,不禁水,0.04mL/g灌胃給藥,觀察14d。應用DAS3.0版Bliss法正規(guī)LD50統計軟件計算半數致死量(LD50)。
1.2.3 附子與人參配伍均勻設計方法
1.2.3.1 劑量的確定 根據藥典規(guī)定的臨床用量,折算成小鼠給藥劑量,并根據急性毒性實驗結果,附子最大劑量設為LD50,最小劑量設為臨床常用安全劑量的最小量。人參最大劑量設為0.5 MTD,最小劑量設為臨床最低有效量。各按等比數列依次計算各組劑量[6]。人參最大給藥量經實驗為80 g/kg,最終確定劑量范圍:附子0.60~11.06 g/kg,人參1.21~40.00 g/kg。
1.2.3.2 因素與水平采用均勻設計U7(72)表[7],將兩味藥物給藥劑量作為考察因素,每個因素各取7個水平,附子與人參配伍均勻設計的考察因素及水平見表1,劑量配比見表2。
表1 附子與人參配伍均勻設計的因素與水平Tab.1 Homogeneous design of Radix Ginseng and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g/kg
1.2.4 固定附子LD50與人參不同配比的減毒作用研究 固定附子 LD50,人參與附子按照 1∶6,1∶4,1∶2,1∶1,2∶1,4∶1,6∶1 共 7 個比例,分別制成參附湯劑,見表3。為了確保附子的單因素水平,人參與附子的不同比例實驗的加水量統一加入700 mL,以消除加水量對附子中毒性成分的溶出影響。煎藥方法見表3。附子的劑量為其LD5011.064 g/kg,按照0.4 mL/10 g給藥計算得出給藥濃度。小鼠常規(guī)飼養(yǎng)數天適應環(huán)境后,將小鼠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均勻分組,分7組,小鼠禁食12 h,不禁水,0.04 mL/g灌胃給藥,觀察14 d。
表2 附子與人參配伍均勻設計的劑量配比Tab.2 The dose ratio in homogeneous design of Radix Ginseng and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g/kg
表3 參附湯劑的制備Tab.3 Preparation of Radix Ginseng and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decoction
1.2.5 統計方法 采用SAS 9.2統計軟件,Mathematics7.0軟件包,均由軍事醫(yī)學科學院統計教研室提供。對均勻實驗結果作逐步回歸分析及F檢驗。
2.1 急性毒性實驗 附子單煎液不同濃度灌胃給藥,附子組給藥后1 min高劑量組開始出現小鼠死亡,各組小鼠死亡時間主要集中在5~10 min,中毒反應主要表現為抽搐,躁動,大小便失禁,心跳加快等。尸檢肉眼下未見主要臟器有明顯病變。實驗結果見表4。附子單煎液灌胃給藥小鼠的LD50(Bliss法)為 11.064 g/kg,95%可信限為 8.961~13.661 g/kg。
2.2 均勻設計實驗 均勻設計實驗對小鼠的毒性結果見表5,利用SAS軟件對實驗結果進行回歸分析,得到擬合回歸方程為z=0.0493x-0.00166xy,x:附子給藥劑量(k/kg),y:人參給藥劑量(k/kg),z:死亡率。該回歸方程經F檢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01)。用Mathematics 7.0軟件包計算回歸方程在三維空間的分布圖(圖1),小鼠的死亡率越大,表明藥對的毒性越強。由圖1看出隨著附子給藥劑量的增多,小鼠的死亡率呈上升趨勢,且隨著人參對附子的比例增大,減毒作用呈現增大趨勢,統計結果表明,人參與附子配伍具有顯著的減毒作用。
表4 附子單煎液灌胃給藥小鼠死亡率Tab.4 Mortality of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decoction by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表5 附子與人參配伍均勻實驗對小鼠毒性的影響Tab.5 The influence of homogeneous compatibility of Radix Ginseng and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on acute toxicity in mice
圖1 回歸方程在三維空間的分布圖Fig.1 Scattergram of regression equation in three dimensions
2.3 固定附子LD50與人參不同配比的減毒作用研究 附子人參不同配比灌胃給藥,出現死亡的1,2,3 組里,小鼠的死亡時間集中在 5~30 min,中毒反應仍然表現為抽搐,躁動,大小便失禁,心跳加快等。尸檢肉眼下未見主要臟器有明顯病變。實驗結果見表6。結果表明人參與附子配伍的減毒作用在一定范圍內隨著人參劑量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在人參∶附子為1∶1及大于1∶1時更明顯。從小鼠的死亡時間看,出現死亡時間延遲的現象,這也是人參附子配伍減毒的一個體現。
表6 固定附子LD50與人參不同配比的減毒作用研究Tab.6 The toxicity of fixed dose of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with different compatibility of Radix Aconiti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其性剛烈迅捷,通上達下,行表徹里,補火助陽,溫通諸經,乃治療陽虛諸證及寒凝痛證之要藥?,F代臨床廣泛用于休克、心臟病、腎病、關節(jié)痛、腫瘤等的治療。其主要成分為劇毒的二萜雙酯類生物堿、次烏頭堿、烏頭堿等烏頭類生物堿[8-11]。如何在臨床應用中既保證療效,又盡可能降低其毒性反應,是附子應用研究的關鍵問題。
附子大毒,人參制約彼此相畏為用,可以起到減毒作用,附子與人參配伍可調正固本以制其毒,人參能增強機體對有害刺激的非特異性抵抗力,顯著降低附子毒性,并能對抗附子加快心率和引起心律失常的不良反應[12-13]。人參、附子配伍構成的參附湯始載于《濟生續(xù)方》,歷代醫(yī)家在此基礎上靈活加減有所發(fā)揮。人參少于附子用量參附湯主要用于真陽不足、陽虛氣虛之證,附子用量少于人參者所針對的病證在陽虛氣虛加重的基礎上或多或少地伴有陰脫虛寒之象。在藥物用量方面,有附子用量下降及人參用量上升的趨勢,如在宋代,附子多用1兩,明清常降至幾錢;而人參則由半兩增加至幾兩,與現在臨床應用基本相同[5]?,F代對附子的臨床用量,權威書籍規(guī)定及臨床報道也不一致,如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載附子用量為3~15 g;云南名醫(yī)吳佩衡治療一般性虛寒證時附子用量通常為20~100 g,急性陰陽格拒、陰盛陽虛之危候,則為60~250 g[14]。
均勻設計實驗的研究結果表明,隨著附子給藥劑量的增多,小鼠的死亡率呈上升趨勢,且隨著人參對附子的比例增大,減毒作用呈現增大趨勢。固定附子LD50與人參不同配比的減毒作用研究結果表明,人參與附子配伍的減毒作用在一定范圍內隨著人參劑量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在人參∶附子為1∶1及大于1∶1時更明顯。
人參附子不同比例配伍對小鼠急性毒性影響的實驗說明,人參附子配比1∶1為參附配伍減毒作用的分界點,參附湯中人參附子配比小于1∶1主要用于真陽不足、陽虛氣虛的危重之證;人參附子配比大于1∶1主要用于陽虛氣虛伴有陰脫虛寒之證,現在正以動物心功能和心律不齊為指標,深入考察人參附子不同比例配伍的減毒作用。
[1]邵立立,王均寧,張成博.經方中相制配伍抑減附子毒性探析[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34(5):401-402.
[2]吳美平,董耀榮,熊旭東,等.不同劑量附子對心衰大鼠心室重構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16):154-157.
[3]周志天,李翊衛(wèi),祝紅明.參附注射液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漿 C 反應蛋白濃度的影響[J].天津中醫(yī)藥,2005,22(3):209-210.
[4]羅明鳳,張三印,黃秀深,等.參附注射液和生脈注射液對心肌細胞Ca2+-ATP酶影響的對比研究[J].天津中醫(yī)藥,2008,25(6):487-490.
[5]徐 丹,范 穎.參附湯方源考證及其配伍內涵探析[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0,28(5):1062-1063.
[6]陳 奇.中藥藥理研究方法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67,112-118.
[7]周紅衛(wèi),龍 蓓,林士美.均勻設計及其在藥學科研設計中的應用[J].數理醫(yī)藥學雜志,1997,10(3):251-253.
[8]馬增春,周思思,梁乾德,等.基于UPLC/Q-TOF-MS分析人參附子藥對配伍的化學成分變化[J].藥學學報,2011,46(12):1488-492.
[9]Yim KM,Tse ML,Lau FL.Reversible 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 defect in aconitine poisoning[J].Singapore Med J,2009,50(8):302-305.
[10]Fujita Y,Terui K,Fujita M,et al.Five cases of aconite poisoning:toxicokinetics of aconitines[J].JAnal Toxicol,2007,31(3):132-137.
[11]王冬梅,王艷宏,李永吉,等.附子毒性、藥效物質基礎及分析方法研究進展[J].黑龍江醫(yī)藥,2011,24(1):45-47.
[12]王均寧,劉更生.附子減毒增效配伍方法初探[J].中國中藥雜志,2001,26(1):63-65.
[13]邵國榮,王志剛.淺談附子的臨床運用體會[J].天津中醫(yī)藥,2009,26(2):132-133
[14]曾茂貴,陳學習.附子藥效與毒性影響因素探討[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19(4):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