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呆上一段時間,你一定會看到有人在公共場所小便。去年11月,拉賈斯坦邦請了一大批志愿者上崗,通過吹口哨、敲鼓等方式當(dāng)眾羞辱此類行為。
搬來印度沒多久,一天,公寓外墻邊站著一排男人,有說有笑,正對著墻小便呢。兒子看著我,不解地問道,“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
5年過去了,我仍然在尋找答案。在印度旅行,最好睜大了眼睛仔細(xì)看路,因為你隨處都有可能看到男人——幾乎全是男人——隨地吐痰、小便。我的一位印度朋友最近開玩笑說,這已經(jīng)成了印度的“國粹級”消遣。
他不無自豪地說:“不管在哪兒,我們都要吐痰、小便!”
最近,拉賈斯坦邦(Rajasthan)某地方當(dāng)局決定,通過“羞辱”等措施治理在公共場所大小便。這在印度引發(fā)了一場辯論。
印度一家發(fā)行量最大的英文報紙的專欄作家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難道印度人天生不講衛(wèi)生?”
他的回答就一個字,“是!”這樣的答案惹惱了部分讀者。
我拿著一份文章復(fù)印件,決定向一些朋友提出同樣的問題。
比克拉姆(Bikram)是印度新興一代富裕的中產(chǎn)階級,他第一個回答問題。盯著我看了幾秒鐘之后,比克拉姆回答說:“你怎么能想起來問如此愚蠢的問題?”
他接著說,答案很簡單,“印度沒有足夠的廁所?!眹琅缘脑S多人點頭稱是。
比克拉姆的話有一定道理。印度鄉(xiāng)村發(fā)展部部長伊拉姆·拉米什(Jairam Ramesh)最近說,印度更需要的是廁所、不是廟。
印度幾乎一半的人家里沒有廁所。拉米什的這番話,引起一些人在他家門外抗議示威。但是幾天之后,他又敦促印度女性,除非男方家里有廁所,否則千萬不要嫁過去。
說完了這番話之后,一片沉默??雌饋?,有關(guān)廁所的一場爭論就此為止了。
但是,家庭主婦蒂娜希望能夠表述自己的看法。她說:“問題的關(guān)鍵不是廁所,而是缺乏公民意識?!钡倌冉又f,也就是幾個小時之前,她還看到有一男人就站在公共廁所外面小便!
我一位來自孟買的朋友拉祖問我,“你去過印度的公廁嗎?里面臭氣熏天。原來離我們家不遠(yuǎn)有一個公廁,后來給強拆了。因為,你根本不能走近。離開50米遠(yuǎn),就一定會嘔吐?!?/p>
蒂娜說:“那是因為種姓制度。我們指望來自低種姓的人掃廁所,自己不愿意干。這種現(xiàn)象不改變,問題永遠(yuǎn)也解決不了。”
坐在蒂娜身邊的朋友比琳卡也想發(fā)言。她的目光緊盯著桌邊圍坐的男性。
比琳卡說:“我能問你們男人一個問題嗎?為什么我們女人都能一直忍到找到廁所但是你們男人卻不能呢?”
桌旁的男人沒有一個敢回答這個問題。
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個男人站在便道上,叉著腿。你能猜到他在干什么嗎?我用印度話問他:“你為什么不能等到回家或找個公廁?”
他看著我,好像我是瘋子。然后回答說:“先生,這是印度,我們就是這樣方便?!?/p>
不遠(yuǎn)處聽我們的對話是一位警察。我問警察,為什么不制止有人隨地小便?
警察臉上帶著微笑,回答說:“那有什么用?”
一路回家,這番話一直在我腦海里回旋。這樣的態(tài)度,怎么才能解決問題?
我抬頭一看,眼前的一堵墻上,貼滿了神像。
墻上貼了神像,就不會有人在在這兒小便了。也許,相對于神廟來說,印度確實需要更多的公廁。但是,這是一個宗教信仰影響深重的國家,看來,神的插手,才是讓男人停止當(dāng)街小便的唯一途徑。
(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