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琪,樊云彩,李 敏,汪 潔
(1.北京市體育科學研究所,北京 100075;2.北京市花樣游泳隊,北京 100075)
花樣游泳被譽為“水中芭蕾”,屬于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目,是一項技能性和體能性相結合,具有很強藝術表現力的運動項目。在集體性項目比賽中,除了展現集體的整齊與美感以外,還要求動作的難度與力度,許多動作都需要爆發(fā)式用力完成;如集體項目比賽中的集體托舉動作需要在水中展現高難度的托起與騰躍動作,動作爆發(fā)力越強、出水越高、騰空時間越長得到的分值越高[1]。近年來隨著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比賽動作難度的不斷增加,對運動員的爆發(fā)力要求也不斷提高。本研究在備戰(zhàn)2011年全國花樣游泳冠軍賽前六周,結合花樣游泳的專項特點,為北京花樣游泳運動員制定賽前功能性體能訓練計劃,幫助運動員提高爆發(fā)力素質,為取得更好的成績提供體能保障。
北京花樣游泳運動員9人,其中健將級運動員3人,一級運動員6人,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在HUR測力臺上進行測試。測試前要求運動員在測力臺上雙手叉腰靜止站立,測力臺清零扣除體重影響。測試時運動員以雙手叉腰姿勢,完成連貫的下蹲跳,要求運動員落到原起跳點。受試者不能有擺臂動作,軀干盡量保持正直,以排除上肢擺動對測試數據的干擾。
設計符合花樣游泳專項動作特點的“坐瑞士球托舉”和“模擬托舉”爆發(fā)力測試動作,通過Keiser爆發(fā)力測試儀進行測試。坐瑞士球托舉是運動員坐在瑞士球上,身體始終保持正直,雙手快速上舉完成托舉的上肢動作;模擬托舉動作是運動員由站立開始,雙腿下蹲后快速蹬伸,同時雙手快速上舉完成托舉的模擬動作,儀器通過傳感器自動記錄最大爆發(fā)力數值。
設計符合花樣游泳專項動作特點的“內劃手”和“外劃手”測試動作,通過BTE-Tech Trainer爆發(fā)力測試儀進行測試。測試時運動員身體直立,兩腿并攏,雙手快速完成20次內劃手或者外劃手動作,儀器通過傳感器自動記錄平均功率數值。
各項測試數據由儀器直接給出,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tǒng)計。
陳莉萍等通過對2004-2007年見的4個世界級比賽的造型變化進行統(tǒng)計顯示,集體自由自選前6名隊伍的造型數量增加,變化速度加快,密度難度加大;托舉的類型增加、層次增多,出水的人數增多,出水位置高,成型時間短,動作驚險、多變[2]。陳愛萍等對中國花泳隊近四年世界大賽集體項目自由自選編排的各項數據進行了觀察和統(tǒng)計,提出中國隊在整體編排中必須重視技術難度動作安排的合理性并體現整套難度動作的流暢性[3]。這些研究都認為目前花樣游泳比賽中動作難度比以前大幅度增加。而難度的體現與運動員的體能素質密切相關,對運動員的爆發(fā)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花樣游泳集體項目中有一個組合托舉的規(guī)定動作,需要運動員在水中搭成金字塔組合,運動員分為底座、輔助托舉、塔尖三個位置,在金字塔組合完成后,水下底座的運動員需要下肢快速蹬伸,將塔尖運動員頂出水面,水下輔助托舉運動員需要全力向下踩水同時雙手快速完成托舉動作;塔尖運動員在底座和輔助托舉運動員共同用力的同時,全力向上騰躍,并在空中完成規(guī)定動作,所以三個位置的運動員都需要在瞬間爆發(fā)式用力,評分的主要因素騰躍高度與運動員的爆發(fā)力水平密切相關。在集體比賽中,還有一些運動員進行爆發(fā)式用力的典型動作,比如踩水躍起動作、倒立折疊快速打開動作、倒立踩水快速旋轉動作。
這些花樣游泳集體項目比賽中的基本動作均需要運動員的下肢、核心、上肢快速爆發(fā)式的用力,同時由于運動員在水中沒有固定的力學支點,所以在完成各種復雜動作和爆發(fā)式用力時也需要核心肌群更好地控制身體,減少力量在傳遞時的損失,因此核心肌群的穩(wěn)定性也是花樣游泳運動員所必需具備的體能要素。
功能性體能訓練從本質上就是有目的的訓練[4],是以與身體的功能和針對目標運動的專項性相一致的方式進行的訓練[5]。Gambetta V.等認為與一般體能訓練相比,功能性體能訓練具有多種訓練形式,是基于運動專項動作的訓練,能夠最大化地訓練專項運動力量[6]。針對花樣游泳集體項目的比賽中主要技術動作的特點,本研究為其設計6周兩個階段的功能性體能訓練計劃,強化運動員在比賽中的爆發(fā)力。爆發(fā)力是力量與速度的結合,力量是爆發(fā)力的基礎條件。在第一階段,主要安排運動員各種基礎能力的訓練,包括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訓練、專項技術主要用力肌群力量訓練和身體各肌群協(xié)調性訓練,為第二階段爆發(fā)力訓練奠定基礎,訓練計劃如表2所示。
在本階段體能訓練計劃中,針對花樣游泳運動員比賽所需要的各種基礎力量素質設計練習動作。站姿拉彈力帶軀干旋轉、俯臥瑞士球對側伸展、重力球直腿俄羅斯轉體主要強化運動員的核心力量,在深層核心肌群控制身體穩(wěn)定姿態(tài)的前提下,通過外部阻力的變化,使運動員身體穩(wěn)定性和旋轉能力得到訓練;單腿上跳箱托舉重力球,模擬比賽中的托舉技術動作,在身體穩(wěn)定的前提下對上肢和下肢基礎力量進行訓練,同時強化上下肢的協(xié)同發(fā)力;站平衡墊劃手練習是運動員雙腳并攏站在平衡墊上,使用Keiser無限功能訓練機的腕部訓練附件進行肘關節(jié)內收外展練習,模擬運動員水中倒立踩水快速旋轉的手部技術動作;坐瑞士球托舉練習是模擬運動員托舉技術的上肢動作,使運動員練習在不穩(wěn)定狀態(tài)下的上肢發(fā)力能力;站BOUS球壺鈴屈腿硬拉練習是模擬運動員在水中踩水躍起動作的下肢蹬伸動作,使運動員練習在不穩(wěn)定狀態(tài)下的下肢發(fā)力能力;懸吊俯臥抗阻夾腿練習模擬運動員在水中踩水快速蹬夾躍起技術以及各種下肢蹬夾的動作,主要強化運動員的下肢內收肌,同時由于身體處于非常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在完成夾腿動作的同時,使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得到充分訓練;坐瑞士球彈力帶下拉練習是模擬踩水躍起技術中雙臂壓水的動作;前臂訓練器雙向卷腕練習是提高運動員腕關節(jié)的力量,發(fā)展運動員在水中手部劃水的能力。
表2 第一階段功能性體能訓練計劃
在第一階段訓練中,不強調運動員完成動作的速度,把動作穩(wěn)定性、動作幅度放在第一位,要求運動員在各種不穩(wěn)定的條件下通過深層核心肌群的穩(wěn)定保持身體的良好姿態(tài),在這種前提下完成各種模擬花樣游泳專項技術的功能性練習動作。在訓練控制方面,應用美國IHP雙重訓練法,將以身體大肌肉群用力為主的練習間隔開,中間進行以核心肌群為主的練習,使大肌肉群能夠得以較充分的恢復,同時使訓練效率最大化。
第二階段功能性體能訓練計劃在第一階段訓練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運動員的爆發(fā)力,使第一階段獲得的力量向比賽要求轉化,訓練計劃如表3所示。
本階段的10個練習動作均要求運動員在快速條件下完成,第一階段的部分動作保留,但動作要求發(fā)生變化,在身體穩(wěn)定的前提下強調動作完成的速度。Vertimax縱跳臺練習主要強化運動員的下肢蹬伸能力,在進行6次阻力跳后立即接3次無阻力跳,提高對下肢跳躍功能肌群的神經支配強度;快速爬繩練習強化運動員上肢的速度力量,提高運動員完成各種專項技術時上肢動作的力度;羅馬椅快速展體拋球練習是通過背肌快速發(fā)力完成拋接重力球的練習,模擬身體在折疊狀態(tài)下使身體快速打開的技術動作;甩球快速連續(xù)擊墻是提高軀干的快速旋轉發(fā)力能力,模擬運動員比賽中各種水下快速轉體動作;平衡訓練器前后快速滑動練習主要強化運動員在比賽中身體快速折疊和打開的專項技術動作;Keiser快速托舉模擬練習主要強化運動員水下托舉的專項技術動作;壺鈴前擺接蹲舉練習主要是強化運動員在完成水下托舉、踩水躍起時下肢的蹬伸能力和上肢的托舉能力;懸吊俯臥抗阻快速夾腿練習、站平衡墊BTE快速劃手練習、坐瑞士球彈力帶快速下拉練習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提高動作的速度與力度。
本階段訓練以突出爆發(fā)力為核心,但前提仍然是運動員在完成練習時要確保良好的身體姿態(tài)。訓練間歇時間比第一階段要長,保證運動員在進行每組動作時都能全力完成。
在訓練開始時,選取CMJ縱跳高度、坐瑞士球托舉動作的最大爆發(fā)力、快速托舉模擬動作的最大爆發(fā)力、連續(xù)模擬劃水動作平均功率為主要監(jiān)測指標。CMJ縱跳高度反映運動員下肢爆發(fā)力;坐瑞士球托舉動作的最大爆發(fā)力反映運動員在不穩(wěn)定狀態(tài)下的上肢快速推舉的能力;快速托舉模擬動作的最大爆發(fā)力反映運動員上下肢協(xié)同快速發(fā)力的能力;連續(xù)模擬劃水動作平均功率反映運動員在水中連續(xù)快速劃水的能力。CMJ縱跳、坐瑞士球托舉動作爆發(fā)力、快速托舉模擬動作爆發(fā)力均為一次性爆發(fā)力測試,連續(xù)模擬劃水動作平均功率要進行20次快速內劃和外劃動作的測試,這是由于托舉和踩水躍起等下肢蹬伸動作在花樣游泳集體項目比賽中均為一次爆發(fā)式用力,而快速劃水動作在比賽中一般每組動作要進行10-30次不等的快速用力動作。
表4 訓練前后爆發(fā)力測試數據對比
通過表4中訓練前后的爆發(fā)力測試數據來看,運動員在下肢爆發(fā)力、上肢爆發(fā)力、上下肢協(xié)同發(fā)力爆發(fā)力、模擬專項爆發(fā)力和爆發(fā)力耐力方面均有明顯提高(P<0.01),教練員也感覺運動員在完成水中專項技術動作時的力度有了明顯改善。
通過對北京花樣游泳隊9名主力運動員進行6周的功能性體能訓練,運動員的爆發(fā)力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本論文是科研人員與教練員共同合作完成,在訓練方案設計和訓練控制過程中,得到北京花樣游泳隊教練員和運動員的積極配合,使整個研究方案得以順利實施;在訓練結束一周后的全國花樣游泳冠軍賽中,北京隊獲得八人集體技術自選和十人組合技術自選2塊金牌,使訓練效果得以體現,在此對參與本研究的教練員和運動員表示衷心感謝。
[1]花游游泳裁判員手冊.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陳莉萍,陳愛萍,何碧妍.世界花樣游泳集體自由自選造型變化趨勢[J].湖北體育科技,2008(5).
[3]陳愛萍,何碧妍,陳莉萍.對中國花樣游泳隊集體自由自選技術編排的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7).
[4]Boyle M.Functional Training for Sports[M].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2003.
[5]Santana J.C.Functional Training[M].Boca Raton FL:Optimum Performance Systems,2000.
[6]Vern Gambetta,Gray G.Following a functional path[J].Training&Conditioning,1995(2):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