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
(陜西理工學院物理與電信工程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3)
三棱鏡是最早的光譜色散元件,棱鏡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分光,即利用棱鏡對不同波長的光有不同折射率的性質(zhì)來分析光譜,1672年牛頓首先利用三棱鏡的色散效應(yīng)把日光分解為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帶。實驗發(fā)現(xiàn),三棱鏡的分辨本領(lǐng)與棱鏡有很大的關(guān)系。實驗室常用的低壓汞燈光源光譜中存在著波長相差很小的兩條黃光,在實驗中,有些棱鏡的分辨率低,兩條黃光無法區(qū)分;有些棱鏡的分辨率高,把兩條黃光分的很清楚。文獻[1]中給出了棱鏡的分辨本領(lǐng)初步理論公式,卻沒有具體給出影響棱鏡分辨本領(lǐng)的各個因素,筆者通過實驗及理論公式的進一步細化,給出了影響棱鏡分辨本領(lǐng)的各個要素。
如圖1所示,△ABC是三棱鏡的主截面,沿著主截面入射的光線DE在界面AB上的E點發(fā)生第一次折射,進入棱鏡的光線EF在界面AC上的F點發(fā)生第二次折射。光線經(jīng)兩次折射,傳播方向總的變化可以用入射線DE和出射線FG延長線的夾角δ來表示,稱為偏向角??梢宰C明,當i1=i1'或i2=i2'時,偏向角δ最小,記為δmin。在此情況下有在棱鏡頂角α已知的條件下,通過測量最小偏向角δmin,利用式(1)可算出棱鏡的折射率n[2]。
圖1 光線在三棱鏡中的折射
通常把最小偏向角對波長的微商,即同級光譜中,單位波長間隔的兩條譜線散開的角度大小稱為棱鏡的角色散本領(lǐng)[2]
聯(lián)立式(1)、式(2)可得
圖1中,當出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間的夾角為最小偏向角δmin時,可以證明,i1=i1'=(α+δmin)/2,i2=i2'=α/2。根據(jù)折射定律=n可得
聯(lián)立(3)式、(4)式可得棱鏡的角色散本領(lǐng)
1836年科希(A.L.Cauchy)給出了一個正常色散的經(jīng)驗公式[3]
式中A0,B0,C0是與棱鏡材料有關(guān)的常數(shù)。當λ變化范圍不大時,科希公式可以只取前兩項,即
由(7)式可得
因此三棱鏡的角色散本領(lǐng)
綜上,從理論上來講,三棱鏡的角色散本領(lǐng)與棱鏡材料、棱鏡頂角以及光波波長有關(guān)。
實驗中采用平行光法測量三棱鏡的頂角α[4],采用最小偏向角法測量三棱鏡的折射率[5-6]。實驗所用低壓汞燈光源中各光波波長如表1所示[7]。
表1 低壓汞燈光源中各光波波長
棱鏡1和棱鏡2的測量數(shù)據(jù)及結(jié)果分別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棱鏡1的折射率
表3 棱鏡2的折射率
比較表2和表3的數(shù)據(jù),可得如下結(jié)論:
(1)棱鏡1的最小偏向角和折射率都大于棱鏡2。棱鏡1的折射率大,棱鏡2分辨不出來的黃Ⅱ和黃Ⅰ棱鏡1可以分辨出來;相同兩種顏色光線的角距離棱鏡1明顯大于棱鏡2,如:綠光和藍光之間的角距離,棱鏡1為2°8'、棱鏡2 為46'30″;藍光和紫光之間的角距離,棱鏡1 為 1°3'30″、棱鏡 2 為8'30″。可見折射率越大,相同兩種顏色光線分的越開,即折射率越大,三棱鏡的角色散本領(lǐng)越大。而折射率主要由材料決定,查表[2]可得棱鏡1的材料為重火石玻璃(ZF1),棱鏡2的材料為冕玻璃(K9),即三棱鏡的分辨本領(lǐng)與棱鏡的材料有關(guān)。
(2)同一個棱鏡,即材料一定,不同光線間的波長間距一樣時,波長越短角距離越大。如對于棱鏡1:綠光和暗綠之間的角距離為50',暗綠和藍光之間的角距離為1°18'。即三棱鏡的角色散本領(lǐng)與波長有關(guān)。
圖2、圖3分別為棱鏡1和棱鏡2的折射率隨波長之間的關(guān)系曲線。通過Origin軟件擬合分別得出了兩種棱鏡的折射率隨波長的擬合關(guān)系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擬合曲線與測量點吻合的非常好。
圖2 棱鏡1的 n-λ-2曲線
圖3 棱鏡2的n-λ-2曲線
棱鏡1和棱鏡2的擬合公式為
由(10)式、(11)式可知:棱鏡 1的B0=11031 nm2,棱鏡2 的 B0=4476.7 nm2,將兩棱鏡的材料系數(shù)B0以及頂角、各光波的波長、折射率代入(9)式取絕對值可得對應(yīng)的角色散本領(lǐng)(表4)。從表4中可知棱鏡材料的角色散本領(lǐng)隨波長的減小而增加。
表4 棱鏡的角色散性能
通過理論分析可知三棱鏡的角色散本領(lǐng)與棱鏡的材料有很大關(guān)系,也與入射的光波波長有關(guān)。實驗結(jié)果很好的驗證了上述結(jié)論,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三棱鏡的角色散本領(lǐng)一方面與材料的折射率有關(guān),隨折射率的增大而增大;另一方面與光波波長有關(guān),隨入射光波波長的減小而增大。實驗結(jié)果及其分析表明三棱鏡的角色散本領(lǐng)受棱鏡材料的影響較大。
[1]張艷亮,周明東.用分光計研究三棱鏡的色分辨本領(lǐng)[J].物理實驗,2007,27(9):36-37.
[2]趙凱華,鐘錫華.光學:上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17-97.
[3]姚啟鈞.光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373-389.
[4]隗群梅.關(guān)于測量三棱鏡頂角的兩種方法比較[J].大學物理實驗,2010,23(1):41-42.
[5]洪麗,符運良,卞秀芬,等.分光計測定三棱鏡折射率方法的改進[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3(1):41-43.
[6]周凱寧,肖寧,陳棋,等.3種測量三棱鏡折射率方法的對比[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4):22-25.
[7]孫彥清,趙升頻.大學物理實驗[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