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防展覽離不開檔案材料的支撐,能夠進入科普展覽的檔案材料,都是發(fā)掘檔案信息內容和檔案文化價值的直接成果,屬于較高層次的檔案利用。筆者從檔案利用于民防科普教育的角度,尤其是在親民化展示中的價值、作用、意義以及調整方向展開論述。
關鍵詞:親民化展館;展館檔案;民防宣傳;檔案征集
科普展覽是民防工作部門用于推廣宣傳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便民服務的一種手段,是民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支柱性工作。通常而言,民防展覽離不開檔案材料的支撐,能夠進入科普展覽的檔案材料,都是由檔案工作人員經(jīng)過篩選、研究和必要的加工后提供的,是發(fā)掘檔案信息內容和檔案文化價值的直接成果,屬于較高層次的檔案利用。現(xiàn)就檔案利用于民防科普教育,尤其是在親民化展示中的價值、作用、意義以及調整方向談幾點想法。
1 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館簡介
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館(以下簡稱民防館)設在黃浦區(qū)瑞金二路108號民防大廈7至10層,建筑面積4400平方米,共分為序館、人民防空館、防災減災館、回顧展望館四個部分。通過展示歷史上的空襲、空襲兵器、現(xiàn)代空襲特點等內容,重點介紹人民防空的有關知識和技能以及如何應對現(xiàn)代化空襲的各種有效方法和途徑。
該館作為普及民防和公共安全知識的綜合性科普基地,免費對外開放,使廣大市民特別是青少年進一步增強國防觀念和民防意識,了解掌握相關的防護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上海城市應對現(xiàn)代戰(zhàn)爭和各種災害的綜合防護能力。
2 民防科普展館的檔案構成
民防館有各類展品展項共1563個,其中照片976張,圖片233張,模型86件,實物(包括檔案)102件,視頻55個,燈箱10個,油畫1幅,版刻畫1幅,展板77塊,圖表14幅,模擬人6個。其中互動項目占5%,反映政務內容的文書檔案占6%。
從民防館展出的檔案內容來看,展品以反映空襲災害和自然災害為主。下表是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館展示的各類檔案所占的比例統(tǒng)計表:
從統(tǒng)計表可以看出,序館的檔案數(shù)量是最多的?,F(xiàn)以序館為例分析民防館內的檔案構成。序館主要介紹了我國民防事業(yè)的發(fā)展歷程,展現(xiàn)了不同時期我國民防的不同任務和階段性的成果。根據(jù)檔案的載體分類,序館內照片檔案占了大多數(shù),達396張,占序館內檔案的95%。這些照片記錄了領導批示及指示、各國民防概況、世界重大災害事故等內容。序館正面最令人矚目的有四張照片,它們分別記錄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四代領導人對人民防空工作的重要指示。1972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轉發(fā)〈國務院關于糧食問題的報告〉的批語》中轉述了毛澤東的指示。批語說:我們要“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1978年鄧小平同志在聽取全國人防領導小組負責人匯報時講到:“人防工事要平戰(zhàn)結合,平戰(zhàn)結合才能靠得住?!敝螅瓭擅裢竞秃\濤同志在第四次和第五次全國人防會議上先后要求積極推進人防工程建設和人防事業(yè)發(fā)展。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防工程建設逐步走上正規(guī)化、科學化軌道,我國已經(jīng)建成了一大批質量高、數(shù)量多、效益好的平戰(zhàn)兩用工程。
除了照片,序館內第二多的展品就是各類文件和歷史資料,占序館內檔案數(shù)量的3%。盡管只有3%,但這些重要的文書檔案賦予照片以生命。序館櫥窗內陳列著一些建國初期的珍貴史料,分別是:中央決定在城市開展人民防空工作的部分文件;毛澤東同志批準陳云同志關于人民防空工作的報告和第一次全國人民防空會議部分文件。序館中介紹的其他文書檔案還有: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該法對我國的人民防空工作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和要求。
民防館內模型和實物分別占6%和7%。這些實物和模型,與文字檔案互相印證,彼此補充,相輔相成,從一定意義上說,也具有了檔案的部分屬性。民防館內的模型以飛機、導彈、導彈車、坦克、自行高炮等各類空襲與反空襲戰(zhàn)爭武器為主。無論從建館的初衷還是觀眾的反饋來看,模型受到了廣泛歡迎和一致好評。不少學生參觀后感慨:以前只能在書本和電視上看到的飛機,現(xiàn)在不僅能在館內近距離觀摩,而且可以觸摸,有身臨其境之感。
民防館內的實物較為豐富,它們大多具有實際訓練功能。有根據(jù)家庭滅火需要陳列的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滅火器,有軍用、民用、簡易的防毒衣、空氣監(jiān)測儀器、防毒面具、各類民防特種救援器材等。我們根據(jù)教育部門現(xiàn)正推行的素質教育,鼓勵學校將課堂搬進展館,因此展出的這些實物成了學校寓教于樂的最佳幫手。
3 檔案對構成展覽的意義
3.1 檔案入展有助于豐富民防展覽,進一步貼近民眾
民防館的建成離不開幾十年來民防部門對檔案卓有成效的收集保管。善于展示和發(fā)揮檔案的價值與作用,是民防展覽貼近民眾的最佳途徑之一。
2009年5月12日,為了紀念汶川抗震救災一周年,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館正式開館,展品中包括幾千份檔案文件、上百張歷史老照片,還有幾十份散存民間的民防資料。開館以來,通過面向社會的展覽實踐和觀眾的熱切反響,民防工作者們深深感受到檔案的重要性,認為檔案是我們向民眾宣傳民防,讓民眾了解、關心、配合民防的最佳手段。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館絕非一天建成,充足的檔案資料是民防館開館以至于今后長足發(fā)展的重要基石。
3.2 檔案促使民防展覽發(fā)揮更廣泛的社會效益
“民防保存的檔案是民防工作社會實踐的真實記錄,也是戰(zhàn)爭與和平,歷史進步的足跡和真實記錄”,挖掘館藏、揭示檔案內容、傳播民防知識、追溯民防的歷史淵源,是民防館的重要功能和義不容辭的責任。民防檔案內容揭示得越透徹,檔案價值的發(fā)揮就越充分。
自開館以來,民防館直接接待參觀人數(shù)達到18萬之多。如果考慮到各個新聞媒體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傳播范圍,那么受到檔案影響的人數(shù)就更多了。從眾多觀眾參觀展覽后的反映,可以看出檔案對民防工作影響力之深。每一場展覽都能在社會上引起劇烈的反響,在觀眾心中產(chǎn)生共鳴和震撼。
上海禁毒館的工作人員參觀完民防館后曾在留言本上寫道:“接待好青少年團體參觀,發(fā)揮好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的作用,提高青少年關愛生命、珍惜生命的認知,是我們這些教育基地的社會責任與義務。作為同行,我們要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提高講解與服務質量,整合資源、更新展品,吸引更多的學生來參觀?!?/p>
這是尚德實驗學校的師生體驗現(xiàn)場救護操作后發(fā)自肺腑的感慨:“加強民防工作,有效抵御各種災害事故的侵襲,意義重大,使命光榮。”
香港文匯報小記者團寫道:“60年風雨征程,60年輝煌歷史,留下的是累累碩果。感謝民防工作者?!?/p>
上海橡膠廠一批退休老黨員寫道:“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p>
觀眾在留言簿上寫下的不僅僅是一篇篇生動感人的話語,也是一份份彌足珍貴的檔案。
3.3 促成了高水準的民防科普展覽
依托檔案辦展館,首先要求籌展人員熟悉館藏。對已有的檔案資源還要進行分析、研究、篩選和梳理,根據(jù)其內容進行認真地編排。為了選準展品,保證檔案使用得當,還要請系統(tǒng)內的有關專家進行反復論證。應該說研究工作貫穿于籌展的全過程。
研究館藏檔案增強了大家的研究能力,提高了研究水平。每辦一次展覽,都要查閱大量的檔案資料,這在客觀上也是對民防檔案工作檢驗和促進,有利于進一步改進提高。對檔案的 不斷研究和豐富,促成了一個高水準民防科普展覽的舉辦。
3.4 促進了民防館的檔案征集工作
由于歷史的原因,民防館的老照片收集得不很齊全,辦展中往往需要求助于其他兄弟展覽館、檔案館和民間散存的歷史資料。為解決這個問題,2011年12月2日,民防館首次舉辦了面向社會的檔案征集活動。活動推出后,一些觀眾踴躍參與,把自己手中保存的檔案主動捐給民防館。
辦展的同時廣為征集,這是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館開展更深層次工作的重要途徑。2011年征集到原任上海市嵩山區(qū)區(qū)長、上海市人民防空指揮部副參謀長的老紅軍楊洪才的子女送來的珍貴檔案,有手寫的人民防空指揮部名單、帆布制作的人民防空版畫,以及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頒布的“人防委員會自治條例”等各種檔案20余件。此外,在2010年籌辦“紀念新中國人民防空創(chuàng)立60周年上海民防發(fā)展建設圖片展”的時候,民防館根據(jù)線索,征集到100多件反映上海民防工作不同歷史時期的照片資料,尤其是征集到我國四代領導人對民防工作的重要指示等珍貴照片,以及勛章等一大批資料,補充了檔案的不足,豐富了我館館藏。
4 民防展品檔案調整的幾點設想
4.1 調整館藏結構,拓寬檔案的來源渠道,優(yōu)化館藏
豐富館藏是建設親民化展館的基礎。當前民防館存在的一個明顯的不足,就是館藏還不夠豐富,館藏結構不合理,特別是文件檔案只占總展品的6%。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思路,拓寬檔案的進館渠道??梢赃M一步通過接收、征集、建立口述民防檔案資料等多種手段,不斷地充實、豐富、優(yōu)化館藏檔案,夯實民防科普教育基地的傳播基礎。
4.2 增強民防檔案工作的知曉度
民防館要注意自我宣傳工作,通過有效方式和途徑,向社會宣傳民防館的職能、作用,并把民防館的檔案、開放情況介紹給大眾。
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館可依托展覽開展適合青少年特點的夏令營、知識競賽、作文比賽等活動,將檔案對民防展覽的效果擴大和延伸。
擴展民防館宣傳教育功能,搞好館內檔案陳列,辦成社會課堂;在全市各區(qū)縣開展民防知識宣傳巡回展,將宣傳教育作用延伸到最基層。把民防展覽辦到社區(qū),幫助居民普及自救互救技能,譜寫生命安全教育,了解自己城市的歷史變遷,曾發(fā)生過的重大戰(zhàn)爭事件,曾經(jīng)居住過的歷史抗戰(zhàn)英雄……以激發(fā)居民關心熱愛自己的家園,共建社區(qū);從另一角度看,這也是在挖掘歷史文化資源,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還可以通過組織民防志愿講解員來民防館參觀培訓,并把上海民防的歷史沿革、未來發(fā)展等歷史淵源制成檔案菜單免費發(fā)放,使民防宣傳走進普通民眾。
4.3 多元化、多角度拓寬民防檔案宣傳渠道
著重建設民防館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借助“微博”、“網(wǎng)上民防館”等傳播手段,提升運營管理科技創(chuàng)新含量。
民防館內檔案的展覽形式多樣。除了作固定或流動的巡展,利用報刊、電視媒體廣為傳播以外,還應廣泛應用計算機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為核心代表的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根據(jù)上海市科普聯(lián)合基金會的要求,民防館已經(jīng)在2013年2月14日開辟了微博。設立了“展品檔案網(wǎng)上看”等欄目,做到了讓網(wǎng)民足不出門就可以瀏覽民防檔案。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以多種形式發(fā)展民防科普展覽。
參考文獻
[1] 肖輝娟;關于我國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付森;淺談當前科學技術館的現(xiàn)狀及應對對策[J];才智;2011年17期
[3] 郝小燕;山西省科技館展品檔案管理初探[J];科學之友;2012年08期
[4] 安磊;科技館展品檔案的管理及開發(fā)[J];山西檔案;2009年03期
作者簡介
陳迅之(1983-),女,在讀研究生,現(xiàn)從事民防展館檔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