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英
摘 要: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把情感教育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啟發(fā)學生對課文中的情感因素進行挖掘和體驗,并以此去感染學生,達到“學文”“悟道”的目的,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素質。
關鍵詞:學文;悟道;激情;品讀
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于真理的追求?!笨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些論述都說明了情感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重視情感因素,利用情感的作用強化教學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情感教育既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又是語文教學目標賴以實現的手段。小學語文中的大量作品,無一不凝聚著作者的愛憎,深蘊著作者的情感。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激起學生的感情波瀾,增強感染效果呢?我覺得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導語激情
教材中的每篇課文不僅是客觀事物的寫照,也是情感的載
體。語文學科的特性決定了教師情感的豐富性和外顯性,教師的情感是一種“催化劑”。教師通過動情的導語和過渡語,對學生進行情感渲染,把情感點化出來,展示在課堂之中,才能打動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達到師生情感共鳴。
二、以境染情
“情感的情境觸發(fā)規(guī)律”告訴我們,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情境中的各種因素對情感的產生起著綜合作用?,F代教育設施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現代教育手段,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以其聲像并茂的特點為課堂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同樣,利用多媒體動畫功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學生進入情境顯得更加直接、簡便。依據這一規(guī)律,教師要注意適度渲染課堂氣氛,創(chuàng)造濃郁的情景,讓學生在這種特定的氛圍中,能見其形、聞其聲,感知到一種情景交融的境界,以達到引起共鳴并激發(fā)學習熱情的效果。
三、品讀激情
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起學生內心的情感波瀾,如:《灰雀》最后兩個自然段,作者滿懷深情地抒發(fā)了對灰雀的喜愛之情。對這一類課文的教學,要做到少一點分析,多一點有感情地朗讀指導。
語文課是一片青石的花圃,一個情感的世界。在語文閱讀中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就能達到文、理、情相通的境界,現在不少家長和教師往往只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智力水平,滿心希望孩子如何聰明,成績如何優(yōu)異,卻嚴重忽略了孩子的情感因素與智力發(fā)展之間的聯(lián)系,情感盡管是一種非智力因素,但卻是啟迪智慧的鑰匙。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學生的情感。只有善于深入地挖掘課文精髓,把情感點化出來,展示在語文課堂之中,才能打動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使整個語文教學過程興趣盎然。
(作者單位 陜西省洛川縣北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