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慧
讀書,因涉及個人興趣愛好、志向抱負還有閱讀方式、習慣等等,無論頻度、廣度還是深度都是無止境的,那么,越早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就越必要。我們做教師的,在這方面應該重視并發(fā)揮積極作用,親自參與到學生的讀書活動中去,體驗學生的成長過程,對自己也是大有裨益的。在此,結合我?guī)W生讀書的經歷談一點體會,與同行們共享,簡而言之,就是要在三個方面做足功課。
首先是從認識入手,在班級內部形成一致的態(tài)度同,
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讓孩子能夠主動讀書。我通過引導灌輸、言傳身教、就事論事、旁敲側擊等方式,讓學生能夠初步認識到讀書有用,并在初步的閱讀實踐中體會到閱讀的快樂,這就初戰(zhàn)告捷了。
其次是在方向上把握,幫學生找出并正確調整閱讀方向,也就是確定書籍門類。這很重要,對于學生形成早期的學習目標和職業(yè)傾向都有益處。有的學生似乎對什么都感興趣,讓你茫然無措。但實際上一個人因性格、氣質等因素對某類專業(yè)是有天生的興趣的,真正能找準這個方向的
話,學生在這個方向的發(fā)展上有著絕對優(yōu)勢。
最后是注意方法,不僅是老師教育學生的方法,還有學生讀書的方法。老師對孩子,除了要和風細雨、循循善誘外,在讀書習慣養(yǎng)成教育方面,更是要親力親為,盡量安排自己和學生一起讀書,有了收獲共同分享,分享和獨享在總結、吸收方面是程度不同的,有個人幫助換個角度思考問題能夠受到更大啟發(fā),會有新的收獲。不要像長官發(fā)號施令要求學生定時定點定量讀書,畢竟學生不是士兵,他不會堅決、無條件地執(zhí)行你的命令,應該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逐漸做到喜歡讀書且能堅持經常。在學生讀書方法上,應該充分考慮學生好動、好奇、思維尚不完全連貫的實際,采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式去讀書,在讀書過程中注重認生字、談體會、記筆記。
看過一本書,讓學生給你講一講大致內容后,就可以把它放一放。過段時間,通過挖掘、追問學生遺漏的內容,吊起學生的胃口,鼓勵學生再看一遍。這次就要認真、細致地看,每一章都要能理解得清、能講得準,生字一定要都解決掉,看過后,還是要復述內容,還應該有自己的評論并盡量記錄下來,幫助他形成自己的讀書筆記。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學會運用。
書籍是人成長的動力源泉,讀書是追求進步、自我發(fā)展的極佳途徑,引領學生成長進步,該從帶學生讀書做起。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阿旗天山實驗
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