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芬
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說:“沒有情感這個因素,任何筆調(diào)都不能打動人心”白居易也曾說過:“動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情感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靈魂,它既是學習語文的手段,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小學語文教材本身就蘊涵著豐富的情感教育內(nèi)容,作者的情感、意愿,乃至整個心靈都寄托在他們所描寫的形象之中,比如《地震中的父與子》、《懷念母親》、《散步》等課文蘊涵著道德情感;《聽聽,秋的聲音》、《觸摸春天》等課文體現(xiàn)著自然風光美感;《幻想家》《人造發(fā)光植物》等課文蘊藏著智慧感。現(xiàn)行的小學語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這些文章,題材廣泛,文質(zhì)兼美,圖文并茂,字里行間洋溢著或優(yōu)美淡雅,或清麗委婉,或崇高悲壯的美感,蘊涵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和審美情趣。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jù)教材特點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適當方法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讓學生捕捉到作者熔鑄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令他們?nèi)缗R其境,如聽其聲,如見其人,從而通過形象思維來感知、感悟文章的內(nèi)涵、作者的情感。當作者刻畫的形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情感就隨之而產(chǎn)生了,他們的情感伴隨著教學活動,與作者同喜同悲,并感受到作者筆下人物的美好品質(zhì),在腦海中再現(xiàn)文章所描述的情境,“讓語文成為學生成長的心靈雞湯”也就是通過語文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啟迪,從而形成健康的心理,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語文知識,還需要進行情感傳遞和情感教育,與學生達到心靈和心靈的契合的一種教育方式。
而我們的日常語文教學為了應付考試,教師過于關(guān)注語文教學的基礎(chǔ)知識的積累掌握,過于重視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而忽略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忽視了語文課程中的美與愛,忽視了對學生的美感教育。語文教育中的情感缺失,必然導致學生的情感麻木,對美的漠視,對生命的冷淡。語文呼喚情感。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小學語文教學,應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fā),把教學生正確理解祖國語言文字和進行情感教育統(tǒng)一起來,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浪花,培養(yǎng)他們理解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v觀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無一不凝聚著作者的愛憎,深蘊著作者的感情。。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注意把情感教育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向?qū)W生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也進行情感傳遞和情感
教育。
1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有它特定的寫作背景和寫作目的,以及它所要表達的情感。因此,在學生正要接觸作品時,教師一定要創(chuàng)設(shè)一個良好的情感氛圍,讓學生在飽含激情狀態(tài)下進入地學習。創(chuàng)設(shè)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幾句導語,一首歌,一幅畫或一段視頻等等。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shè)這樣的情境——觀看多媒體課件:欣賞屏幕上波濤洶涌的大海,怪石嶙峋的高山,一望無際的草原,生機勃勃的森林,感受自然美。然后教師激情告白:“同學們,大海、高山、草原,森林,這些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都是我們祖國的大好山河。但更美的是桂林山水,桂林山水不但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充滿詩情畫意,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把桂林山水這幅畫點綴得更美,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用眼睛去凝望,用心靈去感悟。在教學〈〈錢塘江大潮〉〉時,為了讓學生對錢塘江大潮有一個直觀、全面、形象的認識,在開始上課時,我播放了錢塘江大潮的一段視頻為導入。當錢塘江大潮的壯麗景象出現(xiàn)在學生們面前時,教室里鴉雀無聲,大家都被這大潮神奇壯觀的自然景觀所震撼,擁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由此調(diào)動了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 感情朗讀課文,引領(lǐng)體會情感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加里寧曾經(jīng)說過:“沒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樣能捕捉住一切細微的事情?!痹诮虒W中,如果教師能按不同文章的風格,采用不同的朗讀風格,或高亢或沉緩,或激越或悲傷,把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全部激情重新釋放出來,在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中,學生會更快地走進作品的意境之中,從而與作品中人物一起喜怒哀樂,在意境中體驗到真正的情感。學生的情感被激發(fā)起來,也會隨著教師的聲音抑揚頓挫的朗讀起來,不但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充滿感情色彩的教學語言以及學生的感情朗讀,促使師生之間情感交流。它具有一種吸引力,既可凝聚學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學生的情感和教師、教材的內(nèi)容形成共鳴的狀態(tài),達到和諧的程度,它不僅可以讓學生從內(nèi)容上去感受知識,作用于學生的感官,更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在講《海底世界》一課時,讓學生邊聽邊看配樂多媒體課件,伴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教師深情地朗讀課文優(yōu)美的詞句,學生聽著教師的朗讀,看著眼前課件屏幕上出現(xiàn)海底的美麗景色,浮想聯(lián)翩,從而激起他們熱愛大海的情感;再讓學生閉著眼睛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豐富多彩的想象,然后引導學生把這些美好的感受表達出來。這樣既使教學情景交融,學生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得到升華,又鍛煉了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
情感讓語文充滿活力,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對學生實施素質(zhì)教育、加強情操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在教學中,語文教師應挖掘課文,點化學生情感,打動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學生情感共鳴,讓“情感”在教學中起到培養(yǎng)人、教育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