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鵬
小魚丸篇
粉紅就是女孩子的顏色嗎?女孩一定喜歡粉紅嗎?男孩子可以喜歡粉紅嗎?
在楓葉學校,“粉紅T恤日”是一年一度的大事情。每年粉紅日到來之前,老師總是會鄭重其事地發(fā)通知,讓同學們一定記得在粉紅日穿上至少一件粉紅色的衣服。
這一天早上,M老師點名時,發(fā)現(xiàn)教室里少了位同學。平時早早到校的小J不見了。同學們紛紛反映早上坐校車時還見到他了。M老師正有些著急的時候,有從廁所回來的男同學報告說,小J躲在男廁所里不愿意出來。
原來,這天小J的媽媽遵從學校安排,給他穿了一身粉紅色。平時被捧為男生小首領的小J覺得沒臉見人。最終M老師把他勸回教室了,他一溜煙躲到了教室角落的沙發(fā)里,怎么也不肯像平時一樣和其他同學一起圍坐在M老師旁邊上早自習。
M老師沒再多說什么,她向全班同學問了個問題:
“粉紅色讓你想到什么?”
她聽見教室角落里傳來輕微的不屑聲:
“哦,女孩子的顏色。”
“娘娘腔……”
“惡心……”
她也聽到了許多興奮的回應:
“公主!”
“美女!”
“我最喜歡的顏色!”
應該不難猜測吧,不屑的是男生,大聲說愛粉紅的則是女生。M老師沒做評論,她跟大家分享了一個故事。
2007年9月,加拿大新斯科省州(Nova Scotia)的一名男生,因為穿了一件粉紅色的衣服,被同校學生嘲笑、欺負。同學大衛(wèi)和特維斯得知此事后十分憤怒,便自費購買了50件粉色T恤分發(fā)給過路的學生,號召大家穿上粉色聲援這位被欺負的男生。校園惡霸見到這么多人都穿上了粉紅色,才意識到以顏色來判斷一個人是多么愚蠢的行為。從此以后,每年二月至五月間,從加拿大到世界各地的學校都會陸陸續(xù)續(xù)舉行粉紅日,號召大家消除偏見、與校園暴力抗爭。
粉紅色被賦予了勇敢、平等、抗爭的意義。它不只屬于女生和公主,它是屬于大家的顏色。沒人有資格對他人的喜好指手畫腳。
大魚丸篇
顏色本身是沒有性別的,我們給顏色限制了性別,同時也限制了自己世界的色彩。
在中文里,帶“粉”字的成語似乎多與化妝有關。比如“粉面油頭”——臉上抹著粉,頭上擦著油。又比如“朱唇粉面”——形容女子的美貌。所以“粉紅”在中國文化里也可以說是女孩的顏色。在西方文化中就更是如此了,芭比穿粉紅色的、公主穿粉紅色的、米老鼠的女朋友米妮也是穿粉紅色的……
小學生到了三年級便開始有了比較強烈的性別意識,男孩不愿意跟女孩扯上關系,對于公主、粉紅色這些常常和女孩有關的東西十分抵制。而家長和老師,在流行文化的影響下,往往特別希望男孩子有男孩氣,所以對男孩用粉色的東西也會比較敏感,從而加重了這種對粉色的偏見,讓個人偏好帶上了歧視色彩,好像男孩喜歡“很女生”的粉色就不夠有男子氣概,而女孩如果喜歡“很男生”的藍色或黑色就不可愛。
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所謂的男子氣,無非是“勇敢”“負責”“有魄力”這些無論男女都應該擁有的品質(zhì)。孩子喜歡哪種顏色并不能影響他的品質(zhì)。相反,僅僅只去注意所謂“男子氣”的符號象征——比如什么顏色比較男子氣,會誤導孩子,讓人作出不負責的行為,從而失去這些基本品質(zhì)。比如在新斯科省的校園欺辱事件中,欺負穿粉紅衣服男生的男孩們是不負責任的,而那些挺身而出穿上粉紅色T恤的男生們,則是很有勇氣、有魄力的。
在“粉紅T恤日”盛行的今天,很多孩子都日漸消除了對粉紅色的性別偏見,從而變得心胸更加開闊,更能夠接受人和人之間的差異。以后,當我們看到粉紅色時,要想想它除了代表芭比娃娃,還能代表什么呢?
——在“粉紅T恤日”,粉紅色代表勇氣、反抗校園暴力。
——在法國學術服飾中,粉紅色的袍子代表的是“醫(yī)學”。
——在泰國,粉紅色代表星期二,遵循傳統(tǒng)的人們會在星期二穿上粉紅色的衣服。
——1893年,英國《金融時報》別出心裁地使用粉紅色裝飾報頭,成功地從競爭激烈的金融類報紙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