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榮,劉亞萍,吳杰,樓燕鳳
(南京軍區(qū)南京總醫(yī)院 高壓氧科,江蘇 南京 210002)
隨著放療技術(shù)的不斷改進與發(fā)展,目前放療已普遍應用在惡性腫瘤的治療中,療效滿意。但其合并癥--放射性腸炎(radiation enteritis,RE)有較高的發(fā)生率,是臨床治療及護理上的一大難題。RE是指腫瘤患者放射治療后2周至6個月內(nèi)分別出現(xiàn)下腹疼痛、腹瀉、墜脹、里急后重、排黏液膿血便、水腫等癥狀,并且伴有糜爛和巨大潰瘍面及膿性分泌物,部分腸壁粗糙呈顆粒狀,接觸易出血[1]。本研究采用常規(guī)治療聯(lián)合高壓氧治療的方法,取得顯著療效,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1.1 研究對象 便利抽樣法選取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南京軍區(qū)南京總醫(yī)院收治的放射性腸炎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齡35~68歲,平均(51.5±7.89)歲。均為惡性腫瘤患者,其中宮頸癌30例、胰腺癌20例、直腸癌術(shù)后8例、肝管癌2例。按入院先后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放射治療方法及劑量相同,均在模擬機下定位,用Co射線行盆腔外照射。宮頸癌劑量為50~55Gy,胰腺癌護肝管癌劑量為50~60Gy,直腸癌劑量為55~70Gy,均為每周5次,每次2Gy。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腹痛、腹瀉、出血、放射性腸炎的分級等一般情況資料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兩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治療及護理,(1)急性期患者臥床休息,飲食以無刺激、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多次少餐為原則;(2)一般藥物治療,主要包括收斂解痙藥、局部鎮(zhèn)痛劑及糞便軟化劑、藥物灌腸、益生菌、抗感染抗炎治療、α2巨球蛋白肌注等。(3)骶前封閉療法;(4)止血,低位腸出血可在內(nèi)鏡直視下壓迫止血或使用止血劑或出血點作“8”字縫合止血等。觀察組患者在一般治療及護理基礎上加用高壓氧治療。該組患者均使用YC32110/0.3-26型醫(yī)用高壓氧艙治療,壓力為2.4個大氣壓,治療5~7次/周,90min/次。
1.3 放射性腸炎分級 放射性腸炎的分級按RTOG/EORTC急性放射損傷分級標準[2]。Ⅰ級:大便次數(shù)增多或大便習慣改變,無需用藥;直腸不適,無需止痛治療。Ⅱ級:腹瀉,需用抗副交感神經(jīng)藥,如止吐寧;黏液分泌增多,無需衛(wèi)生墊;腸道或腹部疼痛,需止痛藥治療。Ⅲ級:腹瀉,需要腸胃外營養(yǎng)支持;重度黏液或血性分泌物增多,需使用衛(wèi)生墊;腹部膨脹(平片示腸管擴張)。Ⅳ級:急性或亞急性腸梗阻、腸瘺或穿孔;胃腸道出血需輸血;腹痛或里急后重,需置管減壓,或腸扭轉(zhuǎn)。
1.4 療效判斷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4周后的療效。高壓氧治療14d為1個療程。顯效:1個療程治療后腸炎癥狀完全消退;有效:2個療程治療后腸炎癥狀基本消失,偶有復發(fā);無效:2個療程治療后癥狀無變化或轉(zhuǎn)為下一級。結(jié)腸鏡顯示:黏膜水腫、充血、出血灶、糜爛乃至壞死癥狀減輕或緩解[3]??傆行剩?)=(顯效人數(shù)+有效人數(shù))/總?cè)藬?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并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或P<0.01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的比較[n(%)]
觀察組患者放射性腸炎明顯好轉(zhuǎn),其總有效率達60.0%,明顯高于對照組(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256,P<0.05)。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RE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惡性腫瘤經(jīng)放射治療引起的腸道并發(fā)癥,分別可累及小腸、結(jié)腸和直腸等。慢性RE是指放療照射半年后引起間質(zhì)纖維化、閉塞性血管內(nèi)膜炎而引起局部組織缺血所致慢性直腸炎癥、腸道狹窄、潰瘍及瘺管形成等。這些癥狀多發(fā)生在照射劑量超過50Gy的患者。慢性RE可發(fā)生于腸道任何節(jié)段,發(fā)生率為5%~17%[4]。雖然近年來放射技術(shù)不斷改進和治療方案不斷優(yōu)化,加之放療照射野定位和劑量分布更加合理、精確,RE的發(fā)生率有所降低。但是由于需要放療的患者較多,RE的發(fā)病情況仍然比較嚴峻。目前,關于高壓氧對放射性腸炎的療效觀察,國內(nèi)外尚無相關研究。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在RE治療方面,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1)高壓氧治療可明顯改善放射性損傷病灶組織的氧供,提高病灶組織的氧分壓、氧含量及氧儲備。病灶組織氧改善后,組織細胞能量明顯增多,酸性代謝產(chǎn)物顯著減少,有利于組織細胞的修復。(2)高壓氧治療可顯著促進毛細血管的再生,并且促進側(cè)支循環(huán)的建立,增加組織營養(yǎng)物質(zhì)供應,有利于組織再生。(3)高壓氧治療可改善細胞膜的通透性,減少細胞滲出,減輕細胞水腫。(4)高壓氧治療可增強缺血、缺氧組織中吞噬細胞的吞噬、消化、殺菌的能力,抑制細菌生長,并且可加速繼發(fā)性感染的控制和壞死組織的清除。
但在實施高壓氧治療前必須評估患者的情況,如患者營養(yǎng)狀況、意識狀態(tài)、肢體活動、生活自理能力、耐受力、心理狀態(tài)、治療時間等[5-6],并檢查患者心臟、肺、肝腎功能,排除禁忌。在護理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安全轉(zhuǎn)運。高血壓、發(fā)熱、活動性出血患者禁止采用高壓氧治療。護士需詢問患者有無感冒,觀察其神志、意識、生命體征。艙外護士與陪艙護士要共同交接,加壓時指導患者做吞咽動作,捏鼻吸氣。若患者有耳部疾病,可囑患者吹氣、喝水,癥狀嚴重時加壓速度減慢。(2)高壓氧治療中應密切觀察患者病情,注意其神志、心率、血壓。若患者發(fā)生有惡心、頭昏、煩躁、視野縮小、嘔吐、抽搐等癥狀,可將氧面罩取下,改為自然呼吸。(3)減壓時要注意保暖,開放一切引流管;(4)心理護理。根據(jù)患者的年齡、病情等予以心理疏導,使其能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告知患者急躁、憂郁等都不利于康復,只有振作精神配合治療才能早日康復。
高壓氧治療對于RE有良好的療效,它可增加創(chuàng)傷處氧供,促進病灶周圍正常組織的血管生成,從而有利于正常組織修復。而且高壓氧是一種安全、有效治療方法,且對放射性腸炎有一定預防作用。高壓氧操作簡便、無創(chuàng),患者易于接受,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李寧.放射性腸炎[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12):712-714.
[2]殷蔚伯,谷銑之.腫瘤放射治療學[M].3版.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2:1108-1110.
[3]王麗娟,馮惠霞,胡蓮英,等.三聯(lián)液保留灌腸對放射性腸炎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10):949-950.
[4]趙仁,吳心芳,張華,等.中藥制劑預防放射性直腸炎37例臨床觀察[J].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2002,22(1):29.
[5]謝新芳,徐群.細節(jié)管理在防范護理風險中的作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1):75-76.
[6]黃敏,馮小敏,葉寶霞,等.風險管理在氣管切開者高壓氧治療中作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2A):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