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麗,孫 燕,鄧 茜,楊繼萍,肖達見,袁盛勇
(紅河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云南蒙自 661100)
南瓜實蠅 [Bactrocera tau Walker]屬雙翅目(Diptera),實蠅科(Tephritidae),果實蠅屬(Bactrocera Macquart),是葫蘆科和茄科果蔬上的一種重要害蟲.主要以幼蟲蛀入成熟的果實中危害,導致果實腐爛、落果,造成嚴重經濟損失[1].由于南瓜實蠅的體積較小而表面積較大,因此在干燥或潮濕的環(huán)境條件下,要維持體內水分的平衡極為艱難,蟲體失水過多或環(huán)境濕度過大,輕則影響個體的發(fā)育歷期,重則導致個體死亡[2].因此,環(huán)境濕度在實蠅種群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3].目前在南瓜實蠅的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生物生態(tài)學特性研究和化學防治等方面[4],而環(huán)境濕度在南瓜實蠅發(fā)育存活等方面的研究積累不多.據此,本文在實驗室條件下研究南瓜實蠅蛹在不同土壤相對含水量下的羽化率,以及成蟲在特定的空氣濕度下的存活率,這對于揭示南瓜實蠅在特定濕度下的成災機理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室內人工飼養(yǎng)建立的南瓜實蠅種群.
參照韋昌華[5]等方法配置成不同含水量的土壤.相對含水量梯度設置為0、20﹪、40﹪、60﹪、80﹪和100﹪.分別將南瓜實蠅蛹放入上述梯度含水量的土壤中,置于溫度(25士1)℃,相對濕度為(75士5)﹪的人工氣候箱中等待蛹羽化出成蟲.裝有土壤的花盆用保鮮膜封閉以防止羽化出土的成蟲逃逸,花盆放進托盤內,并對土壤、花盆和蛹一起稱重,每天上午10點檢查記錄1次,稱重并補充土壤失水重量.每個處理3個重復,每個重復20頭蛹.
將收集的1日齡南瓜實蠅蛹放入干燥器中,每日取出一組,每組30頭,覆蓋上含水量為(30士5) ﹪的沙土,置于(25士1)℃人工氣候箱中觀察,待其羽化[6].
常溫(25士1)℃下,將2-3日齡南瓜實蠅成蟲放入0﹪和100﹪濕度條件下,以(40士5) ﹪濕度對照.觀察死亡動態(tài),計算干旱和高濕條件下的致死中時間(Ltime50)和90﹪個體死亡時間 (Ltime90).待試南瓜實蠅成蟲放入干燥器中保持濕度,干燥劑和純水保持0﹪和100﹪的相對濕度,用飽和NaCl鹽溶液保持40﹪左右的相對濕度[7].每個處理3個重復,每個重復30頭成蟲.
數據均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8]進行分析,采用Duncan’s ANOVA分析不同相對含水量的土壤中蛹的羽化率,干旱脅迫下蛹的存活率,以及不同空氣濕度下成蟲的存活率.
土壤含水量的計算[5]:
土壤飽和含水量Ssw=(飽和濕土重Wss-干土重WDS)/干土重WDS×100﹪
土壤絕對含水量SAW=(濕土重WWS-干土重WDS)/干土重WDS×100﹪
土壤相對含水量SRW=土壤絕對含水量SAW/土壤飽和含水量SSW×100﹪
由表1可知,不同土壤相對含水量中,蛹的羽化率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在相對含水量分別為0、20﹪、40﹪和60﹪的土壤中,蛹的羽化率隨著相對含水量的升高而升高,在土壤相對含水量為60﹪時達到最大值,為(80.00±5.00)﹪;隨后隨著相對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當土壤相對含水量為100﹪時,蛹不能羽化.
表1 不同土壤相對含水量中蛹的羽化率
1日齡蛹經干燥處理不同天數后,羽化率隨處理時間的延長呈逐漸降低的趨勢(見表2).干燥處理1d后,正常羽化率為(58.89±7.29) ﹪,顯著低于對照(83.33±3.85) ﹪.當處理時間延長至8d時羽化率明顯降低,僅為(28.89±2.94) ﹪,比對照組低54.44﹪.
表2 干燥處理不同天數蛹后的羽化率
25℃下南瓜實蠅成蟲在0﹪、40﹪、100﹪的濕度條件下死亡率隨暴露時間的延長呈升高趨勢(表3),不同濕度條件下成蟲死亡的速率不同,0﹪濕度條件下,暴露處理10h-30h均無成蟲死亡,暴露處理80h后成蟲的死亡率明顯升高,處理時間延長至120h時死亡率為100﹪.濕度為100﹪時,處理10-60h后的成蟲死亡率均低于10﹪,當處理時間延長至120h時成蟲的死亡率升高至(88.89±2.94) ﹪.由表4可看出:在0﹪、40和100的濕度條件下的致死中時間分別為70.25h、78.70h、94.01h,100﹪濕度條件下的LT50和LT90都明顯長于濕度為0和40的LT50和LT90.
表3 成蟲在不同空氣濕度下處理不同時間后的死亡率
表4 不同空氣濕度條件下南瓜實蠅成蟲的致死中時間和90﹪的死亡時間
本研究結果表明,土壤的相對含水量和空氣濕度等有關濕度方面的條件對南瓜實蠅蛹的羽化率和成蟲的存活率有明顯的影響,土壤含水量較高或者較低,蛹的羽化率都會明顯受到抑制.相對含水量在20﹪-60﹪之間蛹的羽化率較高,由此看來,南瓜實蠅適宜在相對含水量為20﹪-60﹪的土壤中羽化出土,在極端干燥或潮濕條件下將導致絕大部分蛹死亡,這與林進添[9]等研究的土壤含水量對桔小實蠅蛹的存活影響的結果相近.1日齡蛹經干燥處理不同天數后的羽化率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逐漸下降,這與任璐[6]等在沙土含水量對桔小實蠅存活的影響研究中得出的結論相近.空氣濕度對成蟲存活有顯著影響,隨著干旱和高濕脅迫時間的延長,成蟲的死亡速率逐漸加快,但是干旱條件下的抑制效果更顯著,這與張慧杰[7]等對美洲斑潛蠅蛹的存活率與空氣濕度的相關性進行研究中的結論相近.
總體來說,南瓜實蠅蛹耐干旱能力要強于耐高濕的能力,而成蟲耐高濕能力要強于耐干旱能力.因此,只有加強綜合考察空氣和土壤濕度對南瓜實蠅的作用,才能使得研究工作更有實用價值.
[1]安坤鵬,吳保鋒,申科等.南瓜實蠅特性及防治技術的研究進展[J].長江蔬菜, 2011(20): 7-13.
[2]吳坤君,龔佩瑜.棉鈴蟲蛹期在極端濕度下的失水動態(tài)[J].昆蟲學報,2001,44(4):512-517.
[3]陳鵬,葉輝.云南六庫桔小實蠅成蟲種群數量變動及其影響因子分析[J].昆蟲學報,2007,50(1):38-45.
[4]周昌清,陳海東,林佩卿.光溫濕因子對三種果實蠅種群生殖力影響的比較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 34(1):68-75.
[5]韋昌華,曾玲.土壤含水量對番石榴實蠅蛹羽化的影響[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1,38(9):65-66.
[6]任璐,陸永躍,曾玲.沙土含水量對桔小實蠅蛹存活的影響[J].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7,28(1):63-66.
[7]張慧杰,段國琪, 張戰(zhàn)備等.空氣和土壤濕度對美洲斑潛蠅發(fā)育與存活的影響[J].生態(tài)學報,2004, 24(3):535-541.
[8]賈春生.利用SPSS軟件計算殺蟲劑的LC50[J].昆蟲知識,2006,43(3): 414-417.
[9]林進添,梁廣文,曾玲等.土壤含水量對桔小實蠅蛹期存活的影響[J].昆蟲知識,2005,42(4):41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