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輝,陳 華
(山東省青島膠南市疾病控制中心,山東膠南266400)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是我國法定報告管理的丙類傳染病。多發(fā)生于學齡前兒童。引起手足口病腸道病毒(EV)包括腸道病毒71型(EV71)和A組柯薩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最常見為腸道病毒71型(EV71)和A組柯薩奇病毒(CoxA16)。大多數(shù)患者癥狀輕微,少多數(shù)患者可出現(xiàn)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神經源性肺水腫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癥患者病情進展快,可導致死亡[1]。2011年衛(wèi)生部進一步要求加強手足口病病原學監(jiān)測。為了解膠南市手足口病腸道病毒以及EV71和CoxA16的流行分布特征,我們對2011年至2012年膠南市手足口病臨床診斷病例進行病原學檢測分析。
1.1 標本來源:共采集膠南市人民醫(yī)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間248例手足口病臨床診斷病例標本,放置-80℃冰箱凍存待檢或立即檢測。
1.2 熒光定量RT-PCR法檢測病毒核酸:操作方法及引物與熒光探針由青島市疾病控制中心病毒所提供。
1.3 儀器及試劑:StepOnePlus實時熒光定量PCR儀(ABI公司,美國),羅氏熒光定量PCR儀(Roche,瑞士;RNA提取用HigePureViralRNAKit試劑盒(Roche,德國),PCR 反應體系用TaKaRa試劑盒(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
1.4 病例分類標準:病例按照《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病例定義分類進行診斷[1]。
1.5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7.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2.1 手足口病臨床診斷病例病原學檢出結果:在248例病例標本中共檢出178例 EV陽性病例,陽性率為 EV為46.63%(178/248)。其中EV71陽性病例83例,CoxA16陽性病例 66例,分別占 EV陽性病例的 53.02%(83/178)、37.08%(66/178)。見表 1。
2.2 不同年齡、性別兒童手足口病病原學檢測結果:發(fā)病年齡最小為出生4個月,最大為7周歲,將病歷分為7個年齡組。5歲以下兒童是手足口病高危人群,占EV陽性率的92.70%(165/178),其中1~3歲兒童發(fā)病人數(shù)最多,占EV陽性率的78.09%(139/178)。見表2。手足口病確診病例男女兒童性別之比為1.41:1,EV、EV71、CoxA16陽性率分別為 70.27%(104/148)、31.08%(46/148)、27.20%(41/148)和 74.00%(74/100)、37.00%(37/100)、25.00%(25/100)(表 2)。經 χ2檢驗,χ2值分別等于 1.88、0.94、0.22,P 值均>0.05、結果顯示不同性別間腸道病毒陽性率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2011年至2012年不同性別兒童腸道病毒檢測情況 例,%
表2 2011年至2012年不同年齡組兒童腸道病毒檢測情況 例,%
2.3 不同年份兒童手足口病臨床診斷病例病原學檢測結果:2011年檢測56例病例標本,EV、EV71、CoxA16陽性率分別為62.50%(35/36)、17.86%(10/56)、37.50%(21/56)。2011年檢測192例病例標本,EV、EV71、CoxA16陽性率分別為 74.48%(143/192)、38.05%(73/192)、23.44%(45/192)。2011年和2011年EV陽性檢出率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07,P >0.05);EV71、CoxA16 陽性檢出率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7.92,P <0.05;χ2=4.39,P <0.05)。
2.4 手足口病重癥病例病原學檢測結果:248例臨床診斷病例按照《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進行病例分類,98.99%(244/248)為輕癥病例,重癥病例僅占 1.61%(4/248)。重癥病例年齡段分布在1~3歲兒童,EV71陽性率為 75.00%(3/4)。
監(jiān)測結果顯示,248例手足口病臨床診斷病例實驗室確診率為71.77%,EV71、CoxA16陽性病例分別占實驗室診斷病例的46.63%、37.08%,少部分病例由其他腸道病毒引起,我們認為引起膠南市兒童HFMD的主要病原體為EV71和CoxA16。與2009年江蘇省泰州市[2]手足口病病原學檢測結果相近,與2008 年浙江省衢州市[3]、2009 年山東省[4]引起當?shù)厥肿憧诓〉牟≡w以EV71為主的結果有所不同。說明腸道病毒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地域引起的流行狀況不盡相同。通過對不同年齡、性別兒童手足口病病原學結果分析,5歲以下兒童是手足口病高危人群,其中1~3歲兒童發(fā)病人數(shù)最多,且為重癥病例發(fā)生的危險年齡段。不同性別兒童間EV陽性率無顯著差異。男性兒童發(fā)病率略高于女性兒童,與浙江省臺州市[5]、湖南省[6]等對手足口病病原學檢測結果相似,可能與男性兒童的活動范圍較大,暴漏機會比女性兒童多有很大關系。
EV71作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引起的手足口病比一般腸道病毒危害大。與CoxA16相比EV71感染后易發(fā)生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發(fā)生重癥病例的比例高,是重癥的危險因素[7]。從不同年份兒童腸道病毒檢測結果上看,引起膠南市2011年兒童手足口病優(yōu)勢病原體為CoxA16、其次為EV71;2012年優(yōu)勢病原體轉變交替,以EV71為主,其次為CoxA16。與2011年相比,EV71陽性率有顯著提高,并出現(xiàn)了4例手足口病重癥病例。75%的重癥病例由EV71感染引起,未檢出CoxA16,引起重癥病例的主要病原體是EV71。因而,EV71成為某地區(qū)流行的優(yōu)勢病原體意味著該區(qū)域低年齡段兒童出現(xiàn)手足口病重癥病例的風險在增高。
手足口病的傳播流行,人是腸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為本病的傳染源。腸道病毒主要經糞-口和/或呼吸道飛沫傳播,易可經接觸病人皮膚、黏膜皰疹液而感染。人對腸道病毒普遍易感。該病原不同型別所致的手足口病在臨床上難以區(qū)別。因此,及時、準確、快速地確定手足口病病原對于該病的治療和控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做好手足口病的預防控制工作,一方面要加強手足口病病原學的監(jiān)測,密切關注病原構成變化及其可能發(fā)生的病毒變異和致病性的改變等,及時準確地對疫情進行預警,并采取相關預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擴散。另一方面應進行全面健康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尤其是低齡兒童的家長和幼托機構的相關人員[8]。最大限度地減少手足口病的流行和降低其所帶來的健康危害。
[1]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9版)[K].北京,2009.
[2]楊海玉,馬智龍,查杰,等.泰州市2009年手足口病病原檢測分析[J].中國熱帶醫(yī)學,2010,10(1):65 -66.
[3]張建民,陳旭福,金菀爾,等.衢州市2008年手足口病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9,19(11):2637 -2638.
[4]裴耀文,李忠,張華寧,等.2009年山東省手足口病病例的病原學檢測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0,14(8):708 -710.
[5]鄭官增,袁文平,李桂霞,等.2008-2010年臺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學監(jiān)測研究[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0,20(9):2272-2273.
[6]周帥鋒,張帆,黃威,等.2009年湖南省哨頭醫(yī)院手足口病病原學檢測與分析[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38(4):479-483.
[7]呂華坤,繆梓萍,王笑笑,等.浙江省手足口病重癥危險因素分析[J].疾病檢測,2009,24(9):658 -660.
[8]王琦,王子軍.2008年中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監(jiān)測,2010,25(3):181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