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瑜
想起阮玲玉,仿佛想起一個傳奇;想起那個年代的老電影,仿佛就進入一個離我們遙遠而熟悉的環(huán)境。《神女》完成于1934年,當時有聲電影已經(jīng)在中國產(chǎn)生,但是《神女》這部默片卻以其令人深思的故事設置,演員精湛到位的表演以及流暢的鏡頭語言在中國電影史上占有了不可取代的地位。
看《神女》的整個過程之中,我壓抑、難過,甚至有一種快要窒息的痛楚,又哀傷又憤恨。直到影片結束,我才有了豁然輕松的釋懷感。雖然“神女”的命運如此悲慘,但是在其中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溫暖的人性關懷。
《神女》的故事非常簡單也非常殘酷,身份低賤的妓女用自己賣身換來的錢撫養(yǎng)兒子。白天她是一個慈愛而善良的母親,夜晚她是一個卑微而下作的妓女。這種對比反差強烈的身份,是讓觀眾感到悲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淪為妓女本是非她所愿,“神女”也曾企圖改變自己的工作,可是現(xiàn)實將她擋在了正常工作之外,她所能做的就是一個私娼。這位可憐的“神女”是那樣的愛自己的孩子,這種愛是那樣干凈純粹不帶一絲的雜質,圣潔而感人。正如當時的宣傳廣告語上寫的一樣“她雖然是下賤的神女,卻是污泥里的一朵蓮花”。
阮玲玉塑造的“神女”形象是極為成功的,沒有言語卻可以用肢體語言和臉部表情將一切感情表露無遺。只有和自己的兒子在一起,“神女”臉上才會露出自然而滿足的笑容,這種笑來自內心,來自最純真的母愛。孤苦無依的她,為了生存,為了愛子,她只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黑夜來臨時走向街頭,此時我們在她臉上只能看到強顏歡笑和滿心的疲憊。
“神女”之所以被稱為神女,我們在片中看到的是一個圣潔的母親,她愛她的孩子,想盡一切辦法讓她的孩子接受教育。她雖然是一個為人唾棄的妓女,可她仍有著事事為孩子考慮的遠見,她深知只有接受教育才可以給孩子一個光明的前途;同時她也具有一定的反抗意識,她試圖逃離魔爪,甚至在最后殺死自己的壓迫者,這些在當時社會是比較少見的,“她的掙扎不僅僅是一種生存的掙扎,更是一種靈魂的掙扎”。
觀看過程之中,除了給人悲傷和憤怒以外,整個影片還隱秘地流溢著溫暖的光芒。除了“神女”的母愛,幫“神女”照看孩子的鄰居大嫂和老校長也給了我們溫暖的感覺。雖然這種溫暖與當時動蕩混亂的社會和黑暗殘酷的現(xiàn)狀相比是微弱的,可總也給我們看到了一些光亮,正如有位詩人說過“如果沒有光,世界就無所依戀?!碑斎贿@種溫暖是那樣的少,少到無法將我們的女主角從黑暗的現(xiàn)實中解救出來。
吳永剛導演想要讓觀眾看到的是病態(tài)社會中的病態(tài)現(xiàn)象,憑借對生活深刻的發(fā)現(xiàn)和認識,導演也把“批評的矛頭投向了那些附在這個社會病體上的同樣丑惡的吸血鬼”。強占“神女”的老大就是吸血鬼的代表,他不僅代表了當時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也是當時社會的一個象征角色。這種批判深刻簡潔,淋漓盡致。
在注重劇情吸引觀眾的當時影壇,《神女》的鏡頭語言是比較獨特和引人深思的,最為典型的就是從胯下拍“神女”母子的鏡頭。整個影片的鏡頭質樸、凝重,帶著敦厚的詩意,通過流暢而成功的鏡頭語言,導演更是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深切的人道主義關懷,與此同時,我們也在弱者身上發(fā)掘到了潛藏的美質,無私的母愛和反抗意識。
《神女》它是一部電影,留給我們的何止是一部電影?直到今天依然散發(fā)出經(jīng)久不息的魅力,感動后人。
【責編/九月】
影片信息
片名:神女 (1934)
導演: 吳永剛
編?。?吳永剛
主演: 阮玲玉 / 黎鏗 / 章志直
類型: 劇情
制片國家/地區(qū): 中國大陸
語言: 無對白
上映日期: 1934
片長: 76分鐘
又名: The Godd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