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平 崔玉玲 李 寧 劉亞棟
市場經濟條件下,金錢是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元素。金錢不僅僅是一種商品交換的手段,還是人們生活的“參照框架”和進行個人價值評定的標準;人們的金錢觀念會影響到其工作態(tài)度和行為、生活、收入滿意度、消費行為、經濟冒險行為等。因此,分析人們的金錢心理和行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金錢態(tài)度 ,又稱為金錢觀,不同的人賦予金錢不同的意義,對金錢的態(tài)度也就不盡相同[2-4]??傊?金錢態(tài)度是個人對金錢及其相關事物所持有的一種相當持久且一致的信念和行為,包含對金錢的認知、情感和行為等因素[5]。
大學生離開家庭,進入校園,開始自己的獨立生活,如何使用金錢、對待金錢,進行理財,是值得我們去探究的問題。國內相關個人或組織已經意識到大學生金錢觀和理財認知的重要性,并做了部分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的理財觀念普遍缺乏、未養(yǎng)成良好的消費習慣、理財方式單一[6-7]。隨著 90后的大學生走進校園,他們的金錢觀也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變化,了解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的金錢觀念和理財認知現(xiàn)狀及特點,為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及教育提供依據。
1.1 對象 從某大學隨機抽取在校大學生 300名發(fā)放問卷,回收剔除無效問卷后,剩余有效問卷 276份 (92%)。其中,男生 142名,女生 134名;城市人口 83名 ,農村人口 193名。
1.2 方法
1.2.1 金錢態(tài)度量表(M AS)量表由 Yamauchi和 Templer編制,用于測定有關金錢態(tài)度,在國內外被廣泛應用。量表采用 Likert 7點評分,包括權力-名望、維持-保留、不信任、焦慮等 4個維度。權力-名望:容易用金錢來影響他人、視金錢為成功象征。維持-保留:傾向謹慎使用金錢以及提早對未來作財務規(guī)劃。不信任:對金錢的使用持懷疑、猶豫不決的態(tài)度。焦慮:視金錢為引發(fā)焦慮的來源。本量表信度效度良好,Cronbach'α值為 0.8557,各維度的 Cronbach'α值均在 0.7以上[8]。
1.2.2 理財認知問卷 此量表以 Chen和 Volpe的 CV理財認知量表為基礎[9],針對不符合我國現(xiàn)況的題項有所調整,且修正后的問卷在衡量我國大學生理財認知時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理財認知量表以選擇題方式作答,每題有 5個選項,僅有 1個正確答案,共 4個維度 26題項。各維度內容如下:一般性理財知識,包括個人理財認知、理財計劃與租賃等問題;儲蓄與借貸,包含長短期貸款、銀行利率與信用卡等問題;保險,保險費率、健康保險、人壽保險、家庭保險等相關議題;投資,基金、債券、股票與風險等理財技巧及知識。
1.2.3 施測 采用團體施測方式,統(tǒng)一指導語,測試前由主試介紹測試目的,鼓勵真實作答,當場回收問卷。
1.3 統(tǒng)計處理 使用 SPSS 16.0進行數(shù)據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
2.1 大學生金錢態(tài)度和理財認知現(xiàn)狀 大學生在金錢態(tài)度量表 4個維度上的平均分均超過 MAS量表評分標準的平均分(3.5)。其中 ,權力-名望維度最高(4.66±1.09),維持-保留維度最低(3.62±1.06)。結果說明:大學生在金錢態(tài)度上傾向視金錢為成功的象征;在使用金錢時較少謹慎,對未來金錢的使用缺乏計劃性;消費時,對商品的價格經常抱有懷疑的態(tài)度,總疑心自己買貴了東西;視金錢為引發(fā)焦慮情緒的刺激源之一。
大學生理財認知整體平均答對率僅 34.82%。其中,保險答對率最高,占 39.93%,儲蓄和貸款答對率最低,為26.55%。結果顯示,大學生比較欠缺理財知識,特別是儲蓄與借貸方面的知識不足。
2.2 不同人口學變量在金錢態(tài)度上的差異性 見表 1。
表1 不同人口統(tǒng)計變量的金錢態(tài)度差異分析(±s)
表1 不同人口統(tǒng)計變量的金錢態(tài)度差異分析(±s)
人口變量 類 別 權力-名望 維持-保留 不信任 焦 慮性 別 男 (n=142)4.48± 1.12 3.67± 1.07 4.36± 1.06 4.34±0.77女 (n=134)4.85± 1.04 3.56± 1.05 4.38± 1.00 4.45± 1.02 t -2.832 0.840 -0.223 -0.933 P 0.005 0.402 0.824 0.351居住地 城市 (n=83)4.44± 1.06 3.49± 0.97 4.30± 1.01 4.30±0.83農村 (n=193)4.75± 1.09 3.67± 1.10 4.40± 1.04 4.43± 0.93 t -2.175 -1.255 -0.782 -1.134 P 0.030 0.210 0.435 0.258是否接受過理財知識 否(n=240)4.70±1.10 3.65±1.06 4.38±1.00 4.42±0.88是 (n=36)4.39± 1.04 3.54± 1.10 4.28± 1.10 4.19± 1.00 t 1.606 0.447 0.578 1.454 P 0.109 0.657 0.564 0.147
從表 1可以看出,男女大學生在權利-名望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t=-2.832,P<0.01),女生平均得分高于男生,表明女生比男生更易視金錢為權力-名望的象征,容易以財富多寡定義成功與否,并傾向試圖以金錢來使他人為自己做事。男女大學生在維持-保留維度、不信任維度和焦慮維度上得分沒有顯著差異。
來自城市和農村的大學生在權利-名望維度上得分差異顯著(t=-2.175,P<0.05),農村大學生平均得分高于城市大學生,說明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更加視金錢為權力-名望的象征,容易以財富多寡定義成功與否;在維持-保留維度、不信任維度和焦慮維度上,來自城市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得分差異不顯著。
2.3 不同人口統(tǒng)計變量在理財認知上的差異性 見表 2。男女大學生在一般理財知識維度和整體的理財認知方面存在顯著差異(t=-2.44,-2.280;P<0.05),女生平均答對得分高于男生平均答對得分,表明女生的一般理財知識和整體的理財認知高于男生。男女大學生在儲蓄和貸款、保險、投資維度上得分沒有顯著差異。
是否接受過理財知識的大學生在投資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t=-2.231,P<0.05),接受過理財知識大學生的答對得分高于未接受過理財知識的大學生,說明以往認知結構中的理財知識對大學生是有一定影響的。
表2 不同人口統(tǒng)計變量的理財認知差異分析(±s)
表2 不同人口統(tǒng)計變量的理財認知差異分析(±s)
?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在金錢態(tài)度的權力-名望得分最高,說明大學生普遍視金錢為成功象征,容易用金錢來影響他人。維持-保留維度得分最低,表明當代大學生們使用金錢不太謹慎,花錢大手大腳,缺乏長遠理財規(guī)劃。社會上的一部分人追逐“金錢地位”、“金錢至上”,使青年學生不可避免地受到消極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往往呈現(xiàn)多元化[10]。部分大學生思想觀念中充斥著視占有金錢為成功的標志,對商業(yè)成功人士頂禮膜拜,在工作的選擇上要求高收入、高待遇。追求一定物質的滿意固然重要,但是物質需要滿足后,人們應該有更高級的精神需要。還要看到,大學生應該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實現(xiàn)自身價值,而不是單純的追求物質金錢,在平凡的崗位上創(chuàng)造出價值,既可獲得物質金錢的滿足,又可以體驗到自我實現(xiàn)的精神享受。
調查結果顯示,女大學生對金錢的權利—名望的得分高于男生,說明女生更容易以財富多寡定義成功與否,并傾向試圖以金錢來使他人為自己做事,這與國外研究結果相反[11]。在我國社會生活中,女性始終是弱勢群體,得以生存的最主要前提是擁有可以買到物質資料的金錢。女性的生育本能使得他們更在乎金錢的多寡。因此,現(xiàn)在很多的年輕女性在婚戀中把男方的工資收入和家庭背景擺在首位,但如果過于以金錢定義成功,忽視人品等方面的優(yōu)秀特質,婚姻可能不會幸福和長久。來自城市與農村的大學生在金錢態(tài)度的權利-名望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我國現(xiàn)階段的城鄉(xiāng)差距明顯,由于多數(shù)城市家庭的收入較農村家庭高,城市學生從小在金錢方面不太關注和在意,而來自農村的學生,常常為缺少金錢而煩惱,因此,來自農村的學生更看重金錢的意義。
不論是男女大學生還是城市、農村的大學生,理財認知答題正確率均比較低,由此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的理財知識非常缺乏。 Haiyang和 Ronald在研究美國大學生理財知識時也發(fā)現(xiàn)大學生理財知識不足,特別是對儲蓄與借貸相關知識不足[9]。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主要來自家庭和學校兩方面的。家庭方面,我國家庭中缺少對孩子理財?shù)慕逃?。孩子的錢財基本是家長無償給予,這使得孩子不知道錢財?shù)膩碇灰?也使他們不會賺錢和省錢,即不會理財;學校方面,學校中較多注重學生應試知識的學習,很少涉及和教給學生理財這一實用的知識和技能。我國大學生群體的理財認知水平整體不高,理財教育有待加強。
[1]杜林致,樂國安.中國大學生金錢心理特征及其與自我價值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2003,26(5):915-916
[2]Yamuchi K T,Templer D I.The development of a money attitude scal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82(46):522-528
[3]Tang L P.Attitudes toward money as related to intrinsic and ex trinsic job satisfaction,stress and work-related attitude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5(19):327-332
[4]Prince M.Self-concept:Money beliefs and values[J].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1991(14):161-173
[5]常若松,王馨竹.大學生金錢態(tài)度的跨文化研究 [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3(1):48-53
[6]何苗,賀云.對大學生理財教育的幾點思考 [J].科教文匯,2010(6):28-29
[7]朱海燕,宋志一,鄧云菁,等.大學生金錢社會觀的性別差異 [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17(5):629-631
[8]洪雷,曹慧,方格.金錢態(tài)度量表(M AS)的信度和效度驗證 [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17(2):139-141
[9]Haiyang Chen,Ronald P.Volpe.An analysis of personal financial literacy among college student[J].Financial Services Review,1998(2):107-128
[10]孫婷婷.和諧視野下的大學生金錢觀教育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19-20,32
[11]Bailey W,Gustafson W.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factors and attitudes toward money[M].In Handbook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R.Frantz H.Singh and J.Gerber(eds.)Greenwich CT:JAI Press Inc,1991:27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