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春
(廣東創(chuàng)新科技職業(yè)學院,廣東 東莞 523960)
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一般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與教育對象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引起其思想狀況不斷變化的壓力性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進行專門深入剖析,著重探究教育對象在現實生活中碰到的主要問題、承受的壓力以及引起其思想波動的原因,以求做到對癥下藥,切實收到預期的成效。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將“切”解釋為用刀把物品割開?!耙岩粋€結構復雜的物品順利割開,就必須在該物品上找到下刀的關鍵部位,即切入點?!盵1]一般來講,切入點的主要特性有三個方面:明確性、起始性、突出性?!叭绻桓鶕骆i配新鑰匙,期望一把鑰匙開千把鎖,那是會碰壁的?!盵2]庖丁解牛之所以游刃有余,是因為在牛身上找到了關鍵部位,知道該在什么地方下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只有選準了切入點,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1)定位價值 定位本意是確定某一事物在一定環(huán)境中的位置,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質是解決人的思想方面問題,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就必須直指問題所在,給予關注的問題以準確定位,以求有的放矢,強化針對性。如果找不到或找不準切入點,就會導致偏離方向,其結果則必將會是盲目的、失效的。
(2)介入價值 人的思想問題復雜多樣,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之時,其前提是應明了問題之所在,進而還需要落實從何處入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個好的開端、好的啟動。這就要求發(fā)揮切入點有效的介入價值,即應當審時度勢,在諸多的切入點當中,選擇最佳的切入點,或是性情方面,或是需求方面,或是認知方面,力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化、生活化、人本化。
(3)漸變價值 不難發(fā)現,尋找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其實就是尋找切入點。因為掌握了有效的切入點,則可以面對問題,通過以切入點開路,滲透引導,循序漸進,將會觸及教育對象的內心深處,促進其思想認識逐漸向積極、正確的方向轉變,直到把思想問題解決。
(4)時效價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處在現實變化的環(huán)境之中,其思想問題也是不斷變化的,這為有效進行教育提供了可能,同時也給開展教育增添了難度。正因為如此,運用好切入點則顯得十分必要了。這是因為有效地選取、運用切入點,就等同于把握好教育的時機,切中思想問題的要害,教育的效果則會顯著。反之,結果將會適得其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對教育對象的本質進行準確把握,全面認識到教育對象應是“個性的人”、“現實的人”、“社會的人”的統(tǒng)一體,這就決定著解決教育對象思想問題的切入點具有多樣性、層次性,不同的切入點則有不同的價值,不同層次的切入點具有不同的功能。筆者研究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應分為三個層次(見圖1):啟動層次、轉化層次、效用層次。每個層次的切入點都有各自的內涵、特點與功能,三者相互關聯,層級由低到高,整合起來共同發(fā)揮作用。
圖1 切入點層次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是與人的個性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征,即人的動機、信念及能力、氣質、性格發(fā)生內在聯系的。如果不了解人的個性,就無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就要求充分認識到教育對象首先是“個性的人”。注重教育對象的個體差異,研究其產生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便恰當地采取有效對策與方法,則是思想政治教育應關注的首要問題。通過有效溝通、引導與激發(fā),讓每一個教育對象都能有所感悟,有所自省,找到自己個性和潛能發(fā)展的獨特性和成長點,從而調動和引發(fā)其內在的動力和興趣,實現預期的進步與成長,這恰好是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所在。
事實上,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當中,不管面對的是怎樣的教育對象以及思想問題,都應當把握好起始的切入點,這樣的切入點不能游離于教育對象之外,只能從教育對象本身來探尋,即是個性心理切入點,其本質就是以人為本,尊重性情?!皼]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盵3]通過運用個性心理切入點,能夠增進情感,拉近距離,靠近對象,貼近問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有一個良好的啟動狀態(tài),將為有效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程打下必要基礎。個性心理切入點表現的一般形式有:從性格上切入、從情感上切入、從興趣上切入、從動機上切入等等。
人的思想、行為都是在某種需要的支配下產生的?!叭说男枨笫侨说陌l(fā)展的出發(fā)點和內驅力。”[4]從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形成過程來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響是教育對象自我主體出于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需要,而對教育者所傳送的教育信息采取理解與分析、反映與擇取以及整合與內化的過程。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滿足教育對象心理、精神及其價值等方面需要,并經由各種教育方式、渠道進入其生存、生活、生長的視野,不斷滲透,才能促進教育對象逐步去接受和實踐。這就要求充分考慮教育對象的內在心理需要,必須根據其內在的諸多需要來組織開展教育活動,以求激發(fā)教育對象的接受興趣,使其得到啟發(fā),在受教育中汲取營養(yǎng),從而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
“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據?!盵5]這就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示,只有將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當作“現實的人”,才能因勢利導,得以有效進入、滲透到教育對象的大腦及內心深處,實現由“入耳”到“入腦、入心”作用層次提升,真正做到使理論思想入耳、入腦、入心,真正做到以“理”服人。[6]由此,推動教育對象思想認識的轉變與強化,以情蘊知,以事達理?,F實利益切入點主要形式有:學習需求、生活需求、工作需求、成長需求、交往需求等等。
“人的可塑性是思想形成發(fā)展規(guī)律的客觀基礎,人的主體性是思想形成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提條件?!盵7]不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個性怎樣、需求如何,歸根結底,他們都不無例外是的屬于“社會的人”。判斷教育對象的思想是否轉變、是否提高,歸根結底是離不開其本人現實社會行為的表現,即看其是否達到或符合社會規(guī)范。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效用層次中的切入點把握與應用,通過具體可行的行為引導、示范、帶領,將教育對象已有的思想認識得以進一步轉變、提升,真正促使其體現為符合社會規(guī)范以及時代要求的積極行為,達到由知到行,進入“知行合一”的成長發(fā)展境地。社會規(guī)范切入點基本形式有:激勵形式、示范形式、約束形式、競爭形式等等。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基于解決問題而存在的。無論教育內容、方式、途徑怎樣變換、更新,一個不可改變的原則就是不能脫離教育對象本身來開展思想教育;否則,將會陷入空談主義、形式主義的誤區(qū)。因此,若想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須關注教育對象的客觀實際,通過觀察、分析確定出符合解決教育對象問題的切入點,力求實現合理、科學的運用,發(fā)揮各個切入點的應有功效。
所謂“切入點”,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容易引起職工注意、喚起共鳴,從而容易收到較好效果的入手之處,也可以稱為突破口。任何思想問題的產生以及解決都需要相應的過程,那種“爆發(fā)式”、“頓悟式”、“突變式”的情形是不可能存在的。這就要求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緊緊把握教育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一定要充分發(fā)現、認識、了解所有可能的切入點,去偽存真,刪繁就簡,以便于從中找到真正的突破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使教育對象的思想問題得到解決。
具體而言,要認識應有的切入點,必須面對思想政治教育切入點的各個層次及其特征,逐層考察,一一遴選,準確選定。思想政治教育一旦抓住、抓準了切入點,“就等于在教育對象方面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或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8]。唯有如此,處理和解決教育對象思想政治問題就能有根有據,循序漸進,水到渠成。切忌抓住這些“切入點”,并不意味著“僅顧一點,不管其他”,而是“一點突破,以點帶面”。
解決教育對象的思想問題應集中行動,多點開花,形成合力。教育對象思想問題的最終解決,不能僅僅從單一的角度入手,不能僅僅過分依賴于某一個切入點的作用,應當把握多維的角度,這就需要統(tǒng)籌運用相關的切入點,統(tǒng)籌運用,整合力量,層層推進。因此,切不可將各個有效切入點割裂開來,各自為戰(zhàn),一定要避免分散化、單一化,力求達到整合化的效應。
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是不斷發(fā)展的,教育者的思想認識也必須不斷發(fā)展。要以“個性的人”作起點,以“現實的人”為基點,將“社會的人”當目標,將教育對象生存、發(fā)展的重要方面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切入點,蘊含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與時俱進,依據需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方法,適時發(fā)揮各個切入點的應有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不是由誰來劃定的,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fā),找到真正有效的切入點,才能找準“穴位”,對癥下藥?,F實中不難發(fā)現,往往是切入點很多,然而有效的切入點不多,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審時度勢,深入實際,貼近教育對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想方設法,可以通過經常性的問卷調查、座談、心理咨詢、文體活動、網上搜集、文獻資料分析等多種方式,力求全面捕捉搜集教育對象的個性、利益、發(fā)展等方面信息,傾聽來自他們內心深處的呼喚,從繁雜多變的狀況下,尋找到有效的切入點,這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關鍵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切入點存在于啟動、轉化、作用三個層次之中,常常是以熱點、疑點、共鳴點、閃光點等形式體現出來。“選擇容易引起人們注意喚起共鳴,從而容易收到好效果的突破口”[9]。一般而言,熱點是社會眾多成員在一定時期普遍關心的社會現象、社會事物和由此引起的熱門話題。抓住熱點,可以很好地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升華等作用;疑點是人們在認識上需要釋疑解惑之處,抓住疑點,能為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作用提供好的教育契機;共鳴點是人們思想感情上容易發(fā)生共振的所在,抓住共鳴點,就能起到吸引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閃光點主要指人們積極向上的優(yōu)點、長處以及博得人們好評的業(yè)績,抓住閃光點,可以激勵人的進取心,促進自我思想的轉變與提升。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依據實際工作需要,注重提煉、強化關鍵的切入點。所謂“關鍵切入點”也可以稱為重要的突破口,強化關鍵切入點旨在針對重要的思想問題建立必要的應對策略,制定出一定的工作預案,無論是在方法、內容上,還是在人員、組織上,都要有可行、可靠的準備,保證“關鍵切入點”真正發(fā)揮出以點帶面的作用,主導教育效果的基本導向??陀^而言,要善于把握“關鍵切入點”的作用過程和運用時機,做到“關鍵切入點”既要貫穿整個過程,形成主線,導引方向,還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關鍵切入點”的運用時機,以求增強時效性。
[1]黃羽新,徐魁峰.論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J].學術論壇,2006(9):177-180.
[2]郭利嫻.思想政治教育要找準切入點[N].梅州日報,2007-11-19(2).
[3]趙清文.德性、智性、心性協同視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30-32.
[4]劉瑞平.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起點[N].光明日報,2006-10-16(6).
[5]王金情.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據[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25-29.
[6]魏武.入耳·入腦·入心[N].光明日報,2009-08-14(03).
[7]李龍強.人性觀照下的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89-92.
[8]李穎.思想政治教育應以客體的思想矛盾為切入點[J].嘉應大學學報,2003(4):16-18.
[9]沈榮華.強化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科學性和藝術性[N].天津日報,2007-0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