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偉
(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二療養(yǎng)院,266071)
泮托拉唑聯合內鏡噴灑凝血酶治療上消化道潰瘍出血療效觀察
樊偉
(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二療養(yǎng)院,266071)
目的 觀察泮托拉唑聯合內鏡噴灑凝血酶治療上消化道潰瘍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79例上消化道潰瘍出血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為40例、39例。治療組給予生理鹽水100 mL+泮托拉唑40 mg靜脈滴注,2次/d,同時給予內鏡噴灑凝血酶治療。對照組給予生理鹽水100 mL+奧美拉唑40 mg靜脈滴注,2次/d,同時給予云南白藥+冷開水口服,每4 h給藥1次。以7 d為一療程。結果 治療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5.0%、79.5%,治療組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 泮托拉唑聯合內鏡噴灑凝血酶治療上消化道潰瘍出血,止血迅速,療效顯著且經濟安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上消化道出血;泮托拉唑;凝血酶
急性上消化道潰瘍出血是臨床常見急癥之一,若不及時治療常導致嚴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應用泮托拉唑聯合內鏡噴灑凝血酶治療上消化道潰瘍出血40例,臨床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經胃鏡檢查證實為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79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20~76歲,平均52.6歲;胃潰瘍11例,十二指腸潰瘍21例,復合潰瘍5例,急性胃黏膜病變3例。對照組39例,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齡22~74歲,平均51.1歲;胃潰瘍10例,十二指腸潰瘍22例,復合潰瘍4例,急性胃黏膜病變3例。兩組均未使用其他抑酸和止血藥,無其他嚴重器質性病變。兩組在性別、年齡、癥狀、病因及出血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24 h內急診行胃鏡檢查,當發(fā)現病灶后應爭取取材做病理檢查,對明顯出血者應先止血,再擇期取活檢做病理檢查。治療組內鏡檢查活檢后,通過導管直視下噴灑100 U/mL凝血酶40 mL,留鏡觀察,如仍有出血可再次用同劑量或半量噴灑,直至出血停止。止血治療成功后,給予生理鹽水100 mL+泮托拉唑40 mg靜脈滴注,2次/d。對照組內鏡檢查活檢后,給予生理鹽水100 mL+奧美拉唑40 mg靜脈滴注,2次/d;同時給予云南白藥0.5 g+冷開水口服,每4 h給藥1次。兩組均采用禁食、補充血容量等對癥治療,以7 d為1個療程。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嘔血、黑便量,以及復查大便隱血、血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治療期間不再使用其他H2受體阻斷劑、質子泵抑制劑和其他止血藥。
1.3 療效判斷 出血停止指標[1],經治療后患者無繼續(xù)黑便、嘔血或者大便轉黃,血壓、心率穩(wěn)定,腸鳴音正常;大便潛血試驗陰性,血紅蛋白無繼續(xù)下降;復查胃鏡出血停止。符合上述條件之一為止血,顯效:用藥后3 d內出血停止;有效:3~5 d出血停止;無效:用藥5 d以上仍有活動性出血??傆行蕿轱@效率+有效率[2]。
治療組出現2例頭暈、惡心,對照組轉氨酶一過性輕度升高2例、腹瀉1例,均不影響治療,停藥后癥狀消失。兩組患者用藥前后血常規(guī)、腎功能均無明顯變化。
表1 兩組療效對照表(n)
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很多,包括消化性潰瘍、糜爛性胃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和胃癌等,但以消化性潰瘍多見。隨著內鏡技術的發(fā)展,急診內鏡檢查已列為上消化道出血診斷的首選方法,出血病因可及時診斷,并能通過內鏡的多種治療方法行現場止血。內鏡下噴灑凝血酶,對上消化道黏膜疾病所致的非動脈性出血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凝血酶是從豬血或牛血提取,精制冷凍干燥而得,為白色或微黃色非晶形凍干粉劑,能使纖維蛋白原轉化成纖維蛋白。局部應用后作用于病灶表面的血液很快形成穩(wěn)定的凝血塊,用于控制毛細血管、靜脈出血。內鏡直視下噴灑凝血酶,準確率高,使凝血酶在出血灶部位聚集,促使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塊,堵塞血管破損端,達到止血目的。但當胃內pH<5時,破壞了黏膜凝血機制,妨礙了血小板在出血灶部位的聚集,從而影響凝血酶的治療效果。抑酸可提高胃內pH值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使凝固血凝塊不易被胃蛋白酶溶解,從而鞏固凝血酶的治療效果,達到止血目的。泮托拉唑為第三代胃壁細胞質子泵抑制劑,在中性和弱酸性條件下相對穩(wěn)定,在強酸性條件下迅速活化,其pH依賴的活化特性,使其對H、K-ATP酶的作用具有更好的選擇性。泮托拉唑能特異性地抑制壁細胞頂端膜構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漿內的管狀泡上的H、K-ATP酶,引起該酶不可逆性的抑制,從而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由于H、K-ATP酶是壁細胞泌酸的最后一個過程,故抑酸能力強大。文獻報道,靜脈滴注泮托拉唑后進行胃內24 h pH監(jiān)測,多數患者胃內pH平均值為6.18[3],可有效止血。泮托拉唑還能控制H+向胃黏膜反滲,從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有助于血小板在出血部位的凝集,使已凝固血凝塊不被溶解,為出血部位的止血、黏膜的修復及潰瘍的愈合創(chuàng)造有利環(huán)境,從而達到止血及潰瘍修復的目的[4]。文獻報道,泮托拉唑不誘導或抑制肝細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5],不影響其他藥物的體內代謝,對肝、腎功能不全及高齡患者無需調整劑量,因而是治療上消化道潰瘍出血的一種安全、有效的藥物。本試驗結果顯示,泮托拉唑聯合內鏡噴灑凝血酶治療上消化道潰瘍出血,顯效率、總有效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止血迅速,療效顯著且經濟、安全,是理想的藥物選擇,且該法簡單易行,值得推廣。但對較大的動脈血管破裂出血療效不理想,應該采用其他治療方法。
[1]鄭世榮.泮托拉唑鈉治療上消化道出血60例療效觀察[J].九江醫(yī)學,2009,24(20):42-44.
[2]曹喜瑞.泮托拉唑聯合立止血治療上消化道出血38例[J].臨床醫(yī)藥,2012(9):60.
[3]許國銘,李兆申,張文俊,等.泮托拉唑鈉粉針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療效觀察[J].中華消化雜志,2002,22(12):740-742.
[4]王磊,趙培西,朱彥榮,等.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與泮托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0,10(1):42-44.
[5]劉冰,程濤.泮托拉唑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消化病雜志,2011,23(2):106-107.
1005-619X(2013)07-0615-02
201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