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敬堂
從一個養(yǎng)在農家人不識的女孩,成長為一位名聲顯赫的奧運冠軍,楊揚走過了一條漫長而又艱辛的歷程,經受了太多的磨難。
磨難就是財富。楊揚在磨難中成長,在磨難中勵志,在磨難中修身,她成為世界冠軍有了工資和不菲的獎金后,依然過著簡樸的生活。楊揚不但生活簡樸,而且為人謙和,謙虛謹慎,在體育界有很好的口碑,大家都夸她有大將風度,在她身上一點冠軍、明星的架子也沒有。
滿招損,謙受益。這是楊揚為人處世的座右銘,成名后,她和隊友們相處很好,就連韓國隊的隊員也非常敬重她。最有意思的是,在一次和韓國隊的“遭遇戰(zhàn)”之后,韓國隊的一名隊員十分友好地送她一塊鏡匾,上面寫著兩個大字——精神。韓國隊的隊員們稱她是又敬又怕的大楊揚。無論是記者們前來采訪,還是在新聞發(fā)布會上,楊揚始終低調做人,從不張揚個性,她的成就,她的為人,她的品行,無不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鹽湖城冬奧會獲得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冠軍后,楊揚又在1000米決賽中再獲一金,成為鹽湖城冬奧會唯一獲得兩個單項金牌的短道選手。
鹽湖城冬奧會后,楊揚暫時退出國家隊赴美留學,開始了一邊讀書一邊訓練的生活?;仡欁约旱倪\動生涯,過去用在訓練上的時間太多了,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太少了?,F在功成名就,也具備學習的條件了,楊揚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自己過去失去的學習時間補回來。她想重塑一個自我,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天地。
身在曹營心在漢。楊揚在美求學期間,她始終默默地關注著中國短道速滑隊,關注著冰壇上的風云變幻,當她發(fā)現中國短道速滑隊由于青黃不接被韓國隊壓得抬不起頭來時,又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拼搏下一個賽季的都靈冬奧會。2006年,楊揚第3次參加冬奧會,最終以一枚1000米的銅牌結束了她輝煌的運動生涯。
在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楊揚搖身一變,成了CCTV的節(jié)目主持人。這位當年馳騁冰場的世界名將,從賽場走進直播間,她在這里找到了新的人生定位,為自己開辟了一條更加輝煌的人生之途。
溫哥華冬奧會,正值春節(jié)期間,精彩的比賽、精彩的直播是獻給國人最好的一道新年大餐。人們不難發(fā)現,在央視每天進行的現場直播中,除了爭金奪銀的運動員之外,出鏡率最高的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嘉賓主持楊揚了。
楊揚的公眾形象觀眾并不陌生,她不但是征服冰雪世界的超女, 也是公認的冰上超級美女。作為超女和美女她當之無愧,可作為節(jié)目主持人,她的出色表現,給觀眾留下的印象是不折不扣的“才女”。楊揚太有才了!她的“追星族”和“粉絲”們紛紛在網上留言,對她崇拜有加。
人不出名的時候想出名,一旦出了名,煩惱便會接踵而至。對此,楊揚也身同感受。
楊揚出名了,記者們蜂擁而至,有人在打探她的身世,有人追問她拿了多少獎金,有人在窺探她是否名花有主,有人說她是中國冰壇十大“剩女”之一,有人甚至還編造出荒唐的緋聞……面對這些“流言”,楊揚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在媒體上談及她的“家事”。由于楊揚的“保密”工作做得好,加之她做人低調,不事張揚,她很多的個人“隱私”沒有被媒體“曝光”。
平日里,楊揚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可她的個人“隱私”很少有人知道。
2007年11月18日,楊揚“秘密”的在海南島三亞舉行了婚禮。她太喜歡這南國風光了,她要讓大海見證自己的愛情。知道她大婚的人不多,只有極少數的幾位“閨蜜”,葉喬波來了,陳露當了她的伴娘。
陳露透露說:“楊揚的老公叫張震,美籍華人,是美國摩根凱瑞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手里管理著超過100億美元的巨額資產。一個是冰雪美人,一個是金融巨子,他們真的是天作地合的絕配?!?/p>
楊揚的婚戀有過傳聞,也有過波折。她可以有很多的選擇,也有很多的機會,她最終還是選擇了張震,她看中的不是張震的金錢,更看中的是他的成熟和穩(wěn)健。結婚那天,張震深情地對楊揚表白:“跟我走吧,別的我沒有,我可以給你安全,我可以給你幸福!”
人的生存環(huán)境是可以改變的,人的追求和信仰不易改變。退役后的楊揚依然離不開她的信仰和追求,依然不知疲倦地在冰雪跑道上滑行。不過,現在的她不再像運動員時期那樣簡樸,倒是顯得有了些“派頭”。她有了自己的別墅,有了自己的坐騎,每天出門時,樓下有司機在等候,每天回到家,有可口的飯菜在等候??吹贸觯瑮顡P已經適應了大老板的生活。究其實,楊揚并不是什么大老板,她做的是“賠本生意”。2009年在四川地震災區(qū)做了一年的體育老師培訓,之后在香港注冊了北極星基金會。
楊揚說:“體育強,則中國強。我牽頭創(chuàng)辦的基金會,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中國的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盡綿薄之力,中國的冰雪運動要從娃娃抓起。該基金會除了一名全職人員外,包括我自己在內全是志愿者,沒有報酬,完全是盡義務?!?/p>
王曼麗簡介:
英文名:WangManLi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73年3月7日。
身高:168cm
體重:63kg。
籍貫: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主要成績:
2005年,都靈冬奧會女子500米銀牌。
2005年,世界杯意大利站500米冠軍。
2005年,世界杯美國鹽湖城站500米冠軍。
2004年,漢城世界短距離速滑錦標賽女子500米冠軍。
2004年,日本世界短距離速滑錦標賽女子500米冠軍。
2003年,第10屆全國冬運會女子500米、1000米冠軍。
2001年,第9屆全國運動會女子短距離全能冠軍。
2000年,世界杯韓國站女子500米第5名。
2000年,世界速度滑冰單項錦標賽女子500米第9名。
1996年,第三屆亞冬會女子500米冠軍。
什么是遺憾?用通俗的話解釋是:失去了應該得到的東西。人世間,有些遺憾是可以通過努力彌補的,有些遺憾卻是痛悔終生的。在2006年都靈冬奧會上,奪冠聲望最高的運動員有兩個,一個是李妮娜,一個是王曼麗,可她們最終都和金牌擦肩而過,留下終生遺憾。
在談到當年的“遺憾”時,王曼麗淡淡地說: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命中有的別人拿不走,命中沒有的爭不來。我付出了,努力了,也就沒有遺憾了。
2004年,是王曼麗最為輝煌的一年。31歲的中國速滑運動員王曼麗在世界杯總決賽上贏得了一雙金冰鞋,這就是國際滑聯為速滑世界杯總冠軍設立的最高榮譽獎——金冰刀。
“金冰刀”是一雙特別精致的冰鞋,以白金為鞋身黃金為冰刀,價值1000歐元。這雙代表世界冰壇最高榮譽的金冰鞋,是中國選手繼葉喬波、薛瑞紅之后,王曼麗第3次獲此殊榮。
在2003~2004賽季速滑世界杯全部6站系列賽中,王曼麗獲得990分的總積分,輕松摘得500米世界杯總決賽冠軍。但這還無法涵蓋王曼麗全部輝煌戰(zhàn)績。在2003年到2006年間,王曼麗幾乎收獲了所有速滑世界杯女子500米金牌,連續(xù)兩年獲得“金冰刀”的榮譽,在她22年的運動生涯中,共獲得了22個世界冠軍。
王曼麗,一個創(chuàng)造冰雪神話的人,她身后留下的是一道閃光的軌跡……
王曼麗出生在冰雪之城牡丹江。牡丹江的冬季很美,冰雪覆蓋了道路,覆蓋了村莊、覆蓋了原野,在童年的記憶里,留下最多的是堆雪人、打雪仗的兒童游戲和坐上雪爬犁在無邊無際的雪野里飛馳的童趣。
在冰雪世界里出生的孩子和冰雪有著天然的感情,不是愛滑冰,就是愛滑雪。王曼麗兄妹3人都練過滑冰,只是練滑冰太苦,哥哥和妹妹半途而廢了。爸爸是警察,常對孩子們說,做事要想成功,就要有恒心有毅力能吃苦。王曼麗的吃苦精神受到父親的表揚,也給了她堅持下來的信心。
冰場在離家兩公里的市區(qū)公園里,每天4點半起床,先跑步兩公里到冰場,接著晨練兩小時。下午放學后還要上冰再練兩小時。練滑冰消耗體力,需要增加營養(yǎng),那時的她家庭條件不好,母親每天早上給她一毛錢,到小吃攤上買一杯羊奶喝,這已經是奢侈了。每天天不亮起床,摸著黑回家,回到家還要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王曼麗是個讓家長省心的孩子,不但訓練成績好,而且學習成績好。
在牡丹江,人們有晨練的好習慣,特別是冬季,滑冰的人多,看滑冰的人也多。久而久之,那些在岸上的觀眾便成了“評委”,王曼麗經常會聽他們說:老王家的孩子滑得好。這雖然只是個廉價的表揚,卻對王曼麗是一個莫大的鼓勵。
王曼麗的啟蒙教練叫孫忠坤,他是王曼麗小學一年級的體育老師,王曼麗穿的第一雙冰鞋就是孫老師贈送的。就是這雙冰鞋,讓王曼麗走上了一條艱難而又充滿誘惑的冰雪之路。
王曼麗既感謝她的啟蒙老師,也感謝她后來的教練謝天恩。
謝天恩是省專業(yè)隊的教練,妻子文花子是牡丹江市體校的速滑教練。兩口子從事同一項工作,有相同的執(zhí)教理念,看人從來沒有走過眼,可偏偏在對王曼麗的認知上,發(fā)生了分歧,說起那段往事,謝天恩至今還心有余悸,他差一點兒扼殺了一個奧運冠軍。
20年前,由于王曼麗在小學田徑比賽中表現優(yōu)秀,被基層體校的孫忠坤教練看中,并選為速滑學員,著力進行栽培。不久,文花子教練到基層選材,一眼就看中了王曼麗,認為她是個可造之才,并把她帶到牡丹江市體校專業(yè)隊進行試訓。一天,謝天恩教練到訓練場看妻子新招來的學員,看來看去,9名參加試訓的女隊員有一個技術明顯較差,那就是王曼麗。謝天恩對妻子說,依我看,這個叫王曼麗的女孩看不出運動天賦,在速滑上也沒有多大發(fā)展,我的意見是盡早把她送回去,別耽誤了人家孩子上學。丈夫是省隊教練,說話有一定的權威性,試訓結束后,文花子將王曼麗退了回去。
兩個月之后,謝天恩在牡丹江市中小學速滑比賽上,第二次看到王曼麗,她不但技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獲得500米速滑冠軍。又過了3個月,在牡丹江市中小學田徑比賽中,王曼麗獲得100米短道和立定跳遠兩項冠軍。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王曼麗的出色表現改變了謝天恩對她的看法。多年之后,謝天恩說,當初沒有孫忠坤的慧眼,就沒有王曼麗的今天。
當謝天恩發(fā)現了王曼麗的潛在能力后,便把她放到妻子那里進行了兩年的基礎訓練。
1988年,王曼麗正式成為謝天恩的隊員。王曼麗沒有讓謝天恩失望,在哈爾濱舉行的第三屆亞洲冬季運動會上,與當時的名將薛瑞紅一起,以40秒51的相同成績并列500米速滑冠軍。當時,師徒二人都十分高興,并雄心勃勃地制定了在500米速滑中突破40秒大關、躋身世界優(yōu)秀選手行列的計劃。
理想和現實之間總有一段很長很長的距離。在此后3個冰期中,40秒像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擋在師徒面前,他們僅僅停留在原地踏步。
縱觀世界體壇,新人輩出,世界紀錄不斷被刷新,500米速滑的成績已經進入38秒5以內,對于王曼麗來說,這已經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了。最讓王曼麗感到痛心的是,在1999年舉行的第9屆全國冬運會上,她竟然輸掉了500米的金牌。
事業(yè)的停滯不前和國內大賽的失利讓王曼麗有些心灰意冷,面對重重壓力,她產生了“掛靴”的念頭。
真的是自己看走了眼,還是訓練方法有問題?全國冬運會結束后的整整一個月,謝天恩閉門思過,他把幾年來王曼麗的訓練計劃、訓練日記、技術錄像統(tǒng)統(tǒng)找出來進行分析和研究,最終找出問題的癥結:王曼麗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是自己訓練觀念滯后、方法陳舊、違背訓練規(guī)律所致。謝天恩在自我解剖中說,在指導王曼麗的訓練中,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比例失調,無氧訓練比重過大,這種做法違背了訓練規(guī)律,這是問題之一;技術錄像顯示,王曼麗平衡能力差,在比賽中頻頻出現打趔趄的現象,破壞了技術動作的連貫性,影響了成績,是忽略基本功訓練造成的,這是問題之二;缺乏心理訓練,想贏怕輸的心理包袱背得太重,這是問題之三。問題的癥結找到了,謝天恩首先用坦誠的態(tài)度向王曼麗道歉,接著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屋漏在下,止水在上。這是謝天恩遵循的解決問題的原則。自己的訓練成績上不去,教練主動承擔責任向運動員做檢討,這件事讓王曼麗格外感動。聽了謝教練推心置腹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王曼麗打消了“掛靴”的念頭,擱淺的小船又揚起風帆。
從1999年那個夏天開始,王曼麗接受了教練為她量體裁衣制訂的訓練方案,加大有氧訓練力度,每天要完成100公里以上的公路自行車訓練,最遠的距離是從牡丹江到綏芬河,160公里的往返要騎6個多小時,一天兩天鉚足勁還可以堅持,3個月天天堅持就是考驗人的耐力和毅力了。面對這超強度的“魔鬼訓練”,王曼麗沒有退縮,一直堅持下來。
為了提高王曼麗的平衡支撐能力,謝教練又提出加大動作幅度的要求,增加此項訓練內容,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也收到明顯效果。
2000年3月,在日本長野舉行的世界速滑單項錦標賽上,王曼麗一舉突破39秒大關,使中國大道速滑在新千年的春天出現了令人興奮的盎然生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隨后,謝教練又引進新的訓練理念,加強科學訓練指導,引進國外先進的訓練器材,“教”與“學”的默契,大大提高了訓練成績。
2003年1月18日,在加拿大卡爾加里舉行的世界速滑短距離錦標賽上,王曼麗以37秒82的優(yōu)異成績獲得亞軍。這一成績表明,繼葉喬波之后,中國再次出現能與世界強手爭鋒的領軍人物。
業(yè)內的人都說,王曼麗是大器晚成,而立之年,她登上世界領獎臺,在這個年齡段建立偉業(yè),實屬不易。一路走來,坎坎坷坷,這其中的酸甜苦辣說與誰知?在事業(yè)上成功不易,在婚姻上王曼麗同樣經受了挫折。1997年,王曼麗經人介紹認識了農家子弟馮明強,職業(yè)是個體出租車司機,當時的王曼麗已經是牡丹江市十大杰出青年。
這王曼麗腦袋是不是進水了?就她個人的條件而言,退一萬步說,也不至于找一個沒有固定工作的出租車司機吧。消息一傳出,輿論一片嘩然。母親幾乎動用了所有的關系,試圖勸女兒回心轉意,馮明強幾次來家里都被母親拒之門外……風霜雪雨嚴相逼,王曼麗始終沒有動搖,這場“冷戰(zhàn)”一直持續(xù)了4年,母親最終明白,女兒是無法改變的,在婚姻問題上,她有自己的主見。犟不過女兒的母親最后“妥協(xié)”了,出席了女兒的婚禮,衷心祝女兒幸??鞓?。
2006年8月26日,王曼麗的婚禮在老家舉行。一個是聞名遐邇的世界冠軍,一個是只有初中文化的出租車司機,這對在常人看來極不匹配的伉儷,靠著一條柔軟如絲的“韁繩”,最終走上神圣的婚姻殿堂,演繹了一段驚世駭俗的愛情佳話。隆重的婚典儀式上,33歲的王曼麗將一枚結婚戒指莊重地戴在新郎馮明強手上,深情地對他表示說:我保證,拼下2010年的冬奧會,一定給你生個胖娃娃。
在舉世矚目的第21屆溫哥華冬奧會上,七臺河市運動員王濛領軍的中國女子短道速滑隊,包攬了女子短道速滑4個項目的全部金牌,本屆大賽我國獲得的5枚金牌中,3枚是七臺河市運動員奪得的,她們?yōu)樽鎳A得了榮譽,為家鄉(xiāng)人民爭了光,極大地提升了七臺河的知名度和全市人民的自信心。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城市同樣需要一種精神。
七臺河是煤城,在這片美麗富饒的黑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勤勞勇敢的煤城兒女,用智慧、汗水、心血和生命鑄就了以楊太和、郝貴林為代表的“為民族而生,為國家而亡”的抗聯精神;以馬英湖、何本初為代表的“跪著采煤,站著做人,不畏艱難,自強不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的礦工精神;以井玉琢、張華為代表的“戰(zhàn)爭年代不怕犧牲,和平時期默默奉獻,富有理想,勇于獻身”的英烈精神。正是在這種精神的鼓舞和激勵下,七臺河市成長起楊揚、王濛、孫琳琳等一批短道速滑世界冠軍。在這些世界冠軍的身上,集中體現了不畏強手、敢爭第一的奮勇爭先精神;為國爭光、熱愛家鄉(xiāng)的無私奉獻精神;吃苦耐勞、立志成才的自強不息精神;顧全大局、樂于助人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迎難而上、堅忍不拔的頑強拼搏精神。冬奧冠軍精神是新時期七臺河精神的集中體現,必將載入七臺河史冊,并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成為凝聚全市人民力量,激勵全市人民斗志,承載七臺河希望的寶貴精神財富。
知道奧運冠軍王濛的人很多,知道張曉霞名字的人卻很少。她們是母女,自從女兒當了奧運冠軍后,人們似乎忘記了張曉霞的存在,她的名字變成了“王濛的母親”,女兒的榮譽光環(huán)完全籠罩了她。以女為榮,她感到由衷地欣慰。
當王濛把那得來不易的奧運獎牌送到母親面前時,張曉霞喜極而泣,這是一個母親人生最大的收獲。
每個人都有理想,幼年的王濛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張曉霞回憶說,女兒小時候常給我講,她長大了想當老師,想當醫(yī)生,想當科學家,想當……她有很多很多理想,就是沒想過當世界冠軍。張曉霞對她說,那是長大了以后的事,現在的事是好好學習,考雙百。王濛有時也問媽媽同樣的問題:“媽媽長大了想當什么???”張曉霞給她的回答是:“我什么也不想當,就當好你的媽媽就行了。”
日月如梭,女兒一晃已經長大了,出息了,成了世界冠軍。張曉霞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位稱職的母親,只知道女兒為自己爭得了榮譽。
回想女兒成長的歷程,真的是一路艱辛一路歌。在媽媽的眼里,王濛性格外向,活潑開朗,是個天生的樂天派。王濛從小就淘氣,淘勁上來了,比男孩子還要淘,是東鄰西舍出了名的“假小子”。由于家里沒有男孩子,張曉霞始終都把王濛當兒子養(yǎng),從出生一直到長大一直都叫她“老兒子”。
王濛上小學一年級時,一個偶然的機會被市體校的乒乓球隊選中了,在乒乓球隊練了幾個月后,張曉霞發(fā)現了問題,由于練球耗費的時間太長,上課沒精神,作業(yè)完不成,學習成績直線下降。這怎么成啊,學生要以學為主,業(yè)余愛好決不能影響學習。張曉霞和丈夫意見一致,硬是把女兒從乒乓球隊拽了回來。時隔不久,生性好動的濛濛又被滑冰隊教練馬慶忠發(fā)現了,進了滑冰隊。擔心家長不同意,王濛偷偷地報了名。半年后,王濛的“隱情”還是被張曉霞發(fā)現了,態(tài)度是堅決不同意,他們給孩子設計的前程是考大學。馬教練登門拜訪,認定濛濛是個滑冰的好苗子,希望家長能給予支持,千萬不要耽誤了孩子的前程。一邊是馬教練苦口婆心地開導,一邊是女兒堅定不移的選擇,作為母親,張曉霞動搖了。那個時候,她沒有想到什么理想,什么事業(yè),更沒有想到濛濛能成為世界冠軍,只是覺得女兒太熱愛滑冰了,作為母親她沒有權利摧殘孩子的夢想,最終還是勉為其難地同意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從那以后,濛濛在馬教練的帶領下,真正地走上了一條艱辛的“冰雪之路”。
濛濛在體校練習滑冰時,條件很艱苦,10多個孩子住在一間地下室里,冬天沒有暖氣,夏天沒有電扇,洗澡都很困難。隊友們大多是礦工子女,包括王濛在內很多隊員家庭條件都不好,連基本生活費都交不足,每到月底是體校最難熬的日子,孩子們的伙食費花光了,深知家長苦楚的教練們只能拿自己不多的工資往里貼,馬教練因此背上了一身的債。
那時候的苦,還不只在生活條件上,孩子們的訓練強度也是超乎想象的,幾乎每天都在挑戰(zhàn)生理極限。白天訓練任務重,晚上還要幫教練澆冰場,孩子們累得坐著坐著就睡著了。有一次,張曉霞到隊里看女兒,見女兒腳上腿上全是傷,那一刻,再也忍不住了,抱著女兒放聲大哭。她一遍一遍地問自己:“這么小的孩子,都被父母寵愛著,怕磕著怕碰著,我憑什么讓我的孩子吃這份苦受著份罪?”媽,我就是喜歡滑冰,只要讓我滑冰,我什么苦都能吃?!甭犞畠旱陌参浚瑥垥韵夹睦锔硬皇亲涛?。當時濛濛年齡小,不覺得苦,觸目可見的艱難場景無時無刻不在撕扯著一個母親的心。張曉霞不止一次地動搖過,可她知道自己不能退縮,在孩子為了夢想全力拼搏時,她別無選擇,只能做女兒的后盾,給她永不停歇地支持,成為她前進的動力源泉。
有馬教練的悉心指導,有濛濛的刻苦訓練,濛濛的運動成績突飛猛進,在隊里名列前茅,不斷被推薦參加省內外的各種比賽。11歲那年,王濛正式進入哈爾濱重點訓練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青春期發(fā)育,王濛的身體發(fā)胖了,超過標準體重20多斤。馬教練鄭重地告訴家長,如果不采取措施控制體重,濛濛就沒有前途和希望了。
鑒于這種情況,那些關心關注王濛的人,開始為她的發(fā)展前景擔憂了。由于忙于訓練,分散了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王濛的學習成績大不如以前了,如果把孩子領回去,重新回到學校上學,不僅落下的功課難以補上,就是學校按部就班的學習氛圍,也讓王濛很難適應。張曉霞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經過反復思考,為了孩子的將來,她決計不再放棄。從那以后,張曉霞每天陪女兒在體育場跑上30圈,相當于半個馬拉松,每次跑完,大汗淋漓,身上的衣服能擰出水來。
陪著濛濛度過那段艱難歲月的除了家人,還有孟慶余教練,他始終站在王濛身后,一如既往地為她磨冰刀,一如既往地支持她鼓勵她,經過3個月努力,濛濛的體重減了下來??吹竭@來之不易的成功,張曉霞再一次心疼地流下眼淚。不久,濛濛被省隊教練伊敏發(fā)現進了省速滑隊,當年便在省全運會上囊括了參賽組別7枚金牌。
濛濛在省隊訓練期間,張曉霞的大女兒也在哈爾濱上學,那時工資水平不高,她和丈夫合起來,月薪還不到1000元,除了全家人的正常開銷外,也就所剩無幾了。為了孩子們的身體,為了孩子們的前途,張曉霞和丈夫只能勒緊褲帶過日子,每天吃的是饅頭就咸菜。從牙縫里能摳出多少錢啊?兩口子一商量,瞞著孩子把家里的房子抵押貸款了,就這樣勉強支撐了一段時間,弟弟實在看不下去了,也把房子抵押出去了。弟弟家里本來就不富裕,卻幫著自己一起渡難關,這份親情讓作為姐姐的張曉霞格外感動。如今多少年過去了,濛濛在賽場上一共獲得多少塊獎牌張曉霞已經記不清了,但親人們和朋友們在他們困難無助的時候所給予的關心和幫助她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張曉霞和濛濛不僅是母女,更是知心朋友。在2005年北京的全運會上,濛濛是帶著拿全能冠軍的希望來的,結果被判犯規(guī)罰下場,情緒一落千丈。她自認為,自己只是做了一個常規(guī)的彎道超越動作,并沒有碰到人,不應該被罰下場,覺得很冤枉。全能冠軍的夢破滅了,她決定放棄第二天的兩場比賽。比賽是殘酷的,由于500米沒有成績,就意味著要拿全能冠軍,就要以自己的3項積分和別人的4項積分去比拼。毫無疑問,女兒遇到了平生最大的一次挫折,這次挫折對于她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面對如此困境,張曉霞鼓勵女兒說,什么都不去想,將比賽進行到底,要贏得起,也要輸得起,輸和贏都是媽媽最好的女兒。濛濛的思想負擔解除了,輕裝上陣,躍出低谷,又出人意料地拿到了全能冠軍。從那次逆境中的崛起,張曉霞明顯地感覺到,她的“老兒子”真的長大了,成熟了。
備戰(zhàn)冬奧會時,濛濛腿上有傷,長時間不能參加正常訓練,加上在冬奧會上還有衛(wèi)冕金牌的重任,那一段時間,她思想壓力特別大。濛濛有個習慣,每次壓力大的時候,就開車去兜風,把車載臺的音樂調到最大音量,把所有車窗全打開,把自己的不良情緒一起釋放出去。作為母親,張曉霞知道這是女兒排解心理壓力的方法,不能阻攔,卻無時無刻不在為她擔驚受怕。為了讓濛濛少去兜風,張曉霞每天和她長時間視頻通話,幫她緩解心理壓力。
母女情深,血脈相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張曉霞由衷感慨地說: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只做了天下母親都能做到的事,在她遇到挫折時,給她依靠;在她傷心失落時,給她安慰;在她迷失方向時,給她目標;在她動搖退縮時,給她力量。在這里,我想對我的“老兒子”說,孩子,在你理想的天空里盡情地翱翔吧,媽媽會永遠在你身后注視著你,當你倦了累了的時候,還有媽媽在家里等著你,有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在等著你……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