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聯(lián)國,鐘景華
(南京國睿安泰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 南京 210013)
頻譜分析儀射頻電路設計*
曹聯(lián)國,鐘景華
(南京國睿安泰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 南京 210013)
頻譜分析儀射頻電路的實現(xiàn)方式較多,復雜程度各異,達到的指標也不盡相同。文中所述的射頻電路實現(xiàn)方式與仿真結(jié)果一致,達到了較高的技術指標,具有可生產(chǎn)性好、性價比高等特點。文中對射頻前端調(diào)理、寬帶第一本振(LO)、第一高中頻(IF)、跟蹤信號源等重點電路的設計方法進行了詳細論述。
射頻前端;本振;高頻鑒相;高中頻;跟蹤信號源
現(xiàn)今的射頻頻譜分析儀的主要工作流程是采取超外差技術,把射頻信號通過多級混頻的方式轉(zhuǎn)變?yōu)楣潭ǖ哪M中頻信號,然后采用數(shù)字中頻技術[1],由ADC(數(shù)模轉(zhuǎn)換)轉(zhuǎn)換為數(shù)字信號后通過FPGA、DSP或?qū)S眯盘柼幚硇酒M行運算分析,得出的幅度、頻率等信息顯示在屏幕上。
在對射頻信號進行下變頻處理前,需要對信號的頻段進行限制(即濾波),對幅度進行調(diào)理(即衰減或放大)。為了保證混頻器具有良好的線性,射頻輸入信號的幅度需調(diào)整到-20 dBm以下。微小信號可以先放大以提高信噪比,然后分別與幾級本振信號混頻,得到一個固定頻率的模擬中頻信號,頻率通常為十幾兆至幾十兆,幅度約0 dBm,以滿足ADC采樣以及后續(xù)數(shù)字信號處理的要求。實現(xiàn)射頻信號下變頻一般有2種方法:
1)采用2個第一中頻來實現(xiàn)下變頻。射頻低波段采用高中頻的方案,高波段采用往下混頻至低中頻的方式。這種方式的第一本振起始頻率低,覆蓋范圍也不需要達到射頻輸入帶寬。但其缺點是當工作于高波段時,需要使用多個帶通濾波器來實現(xiàn)射頻信號的全頻段切換,控制及校準均比較復雜,并影響整機掃描時間。
2)全高中頻的實現(xiàn)方式。第一中頻的選擇高于射頻輸入信號頻率的上限,因此第一本振的起始頻率為第一中頻,頻寬范圍為射頻信號頻率上限。第一本振頻率較高,其開環(huán)相位噪聲不可能做得很好,而第一本振的相位噪聲直接決定了頻譜儀的相位噪聲指標,如果使用寬帶本振,受本振相位噪聲的限制,整機相位噪聲很難達到要求。通常的解決辦法是把寬帶本振分解為幾個窄帶本振,每個窄帶本振的相位噪聲可以做到優(yōu)于單個寬帶本振,但是這種方式的缺點是幾個窄帶本振的切換控制電路復雜,同時也影響掃描速度。
綜合考慮,本文所述的3 GHz頻譜分析儀采用高中頻、寬帶本振3次變頻方案[2]。第一本振采用寬帶高頻鑒相鎖相技術,很好地解決了第一本振相位噪聲對整機的影響。整機相位噪聲達到了- 95 dBc/Hz @ 10 kHz,加前置放大器后平均噪聲電平可達-160 dBm。圖1是整機射頻部分原理框圖。
圖1 整機射頻部分原理框圖
射頻前端調(diào)理電路如圖2所示。射頻輸入信號需要先通過保護電路,防止大功率信號、靜電等對設備造成損害。一個單刀雙擲(SPDT)開關用于切換射頻輸入和校準信號(50 MHz,-20 dBm穩(wěn)幅信號,用于對通道增益進行校準)。20 dB衰減器(ATT)用于衰減較大的輸入信號,對于小信號可以由開關切換為直通。20 dB前置低噪聲放大器(LNA)用于放大較小的輸入信號,對于大信號可以由開關切換為直通。31 dB數(shù)控電子衰減器以1 dB步進(step),用于精細調(diào)整射頻輸入信號的幅度,以滿足第一混頻器對輸入信號的要求;通常混頻器輸入信號幅度≤-20 dBm,信號過大會產(chǎn)生失真,過小會使信噪比變差。信號在進入混頻器之前需通過由微帶線構成的低通濾波器(LPF),以抑制3 GHz以上信號產(chǎn)生的假響應。
圖2 射頻前端調(diào)理電路原理框圖
3 GHz低通濾波器的印制板如圖3所示。其優(yōu)點是不增加額外的成本,一致性好,無需調(diào)整。它包含7階Chebyshev低通濾波器和7階Elliptic低通濾波器[3]。
圖3 3 GHz低通濾波器印制板
第一混頻器將射頻輸入信號(混頻器輸入端口≤-20 dBm)與第一本振(本振輸入≥+13 dBm)混頻,得到一個高中頻信號。如圖4所示,第一本振采用4~7 GHz的寬帶VCO,鎖相環(huán)采用高頻鑒相、逐點鎖相掃描技術。鎖相環(huán)的參考頻率輸入為100 MHz,內(nèi)部二分頻后得到50 MHz鑒相頻率,環(huán)路濾波器采用有源LC低通濾波器,環(huán)路帶寬200 kHz。舉例說明,對于一個25 bit小數(shù)分頻合成器,VCO的鎖相輸出頻率由式(1)確定。
fvco=50×(Nint+Nfrac/225)
(1)
式中:fvco為VCO鎖定頻率,單位MHz(鑒相頻率已設定為50MHz);Nint為整數(shù)分頻比,本例中取值范圍80~140;Nfrac為小數(shù)分頻比,本例中取值范圍0~225。由式(1)可以計算出第一本振最小頻率步進約1.5 Hz,已足夠滿足頻譜分析儀的需求。
圖4 第一本振原理框圖
圖4中,本振耦合器采用微帶線實現(xiàn),耦合度約15 dB。耦合端輸出信號用于輸入到鎖相環(huán)進行鑒相,耦合通道是為了增加頻率參考信號與本振信號的隔離度,減少鑒相頻率對本振的調(diào)制。環(huán)路帶寬取200 kHz,帶寬變大時帶內(nèi)噪聲的轉(zhuǎn)折頻率變大,鎖定時間變小,鎖相環(huán)系統(tǒng)可以以更快的速度響應,這意味著鎖相環(huán)可以更快地從擾動中恢復穩(wěn)定,對寬帶噪聲更加敏感。所以環(huán)路帶寬變大時頻譜圖上可以觀察到近端噪聲變小和遠端噪聲變大。相位裕度設為45°,當相位裕度變大時,鎖相環(huán)穩(wěn)定性增加,但鎖定時間變長。
從圖5的仿真結(jié)果可以看出,第一本振的相位噪聲已達-100 dBc/Hz(偏離中心頻率10 kHz),與實測值基本吻合。
圖5 第一本振相位噪聲仿真圖
第一本振頻率(fLO1)按式(2)選?。?/p>
fLO1=fIF1+fRF
(2)
第一中頻頻率(fIF1)按式(3)選?。?/p>
fIF1=fLO2+fLO3+fIF3
(3)
式中:fRF為射頻輸入信號頻率;fLO2為第二本振頻率;fLO3為第三本振頻率;fIF3為第三中頻頻率。
對于3 GHz頻譜分析儀,第一中頻通常選擇4 GHz左右的高中頻。其濾波器設計也采用微帶線形式,由9階交指Chebyshev帶通濾波器和11階Elliptic低通濾波器組成,仿真圖見圖6。從仿真結(jié)果看,帶內(nèi)插損約3.8 dB,5 GHz以上帶外抑制優(yōu)于85 dB。印制板如圖7所示,帶外抑制實測值由于受空間隔離度的影響,5 GHz以上的衰減與仿真結(jié)果相比略有偏差,但足以滿足實際需要。其他頻點與仿真結(jié)果基本吻合。
圖6 第一中頻帶通濾波器仿真圖
圖7 第一中頻帶通濾波器印制板
第二混頻器將第一中頻信號(混頻器輸入端口≤-20 dBm)與第二本振混頻,得到第二中頻信號。第二本振使用窄帶點頻VCO,頻率為fIF1-fIF2,通常選為3.3~3.6GHz,相位噪聲可以做得很好(通常在-105 dBc/Hz @ 10 kHz以下),對整機相位噪聲影響不大。
第二中頻濾波器采用聲表濾波器(SAW),其特點是過度帶窄,帶外抑制大,一致性好,免調(diào)試,利于規(guī)?;a(chǎn)。
第三混頻器將第二中頻信號(混頻器輸入端口≤- 20 dBm)與第三本振混頻,得到第三中頻信號,第三中頻頻率通常可以選擇10.7MHz,方便選用已有的成品濾波器。第三本振使用窄帶點頻VCO,頻率為fIF2-fIF3,通常選為300~800 MHz,選用整數(shù)分頻鎖相環(huán),相位噪聲可以做得非常好。
第三中頻濾波器帶寬可以切換,以保證數(shù)字中頻電路既具有較寬的分析帶寬,窄帶時又可以降低噪聲功率。在射頻前端調(diào)理電路不加放大和衰減時,從射頻輸入到第三中頻輸出的整個通道的增益為20 dB。
某些頻譜分析儀帶有跟蹤信號源,其輸出頻率與頻譜儀掃描分析頻率相同,方便用戶進行傳輸和反射測量。跟蹤信號源電路原理如圖8所示,跟蹤信號源(TGout)采用一個點頻源與第一本振混頻的方式獲得,點頻源頻率與第一中頻相同。跟蹤信號源輸出信號電平可以由數(shù)控電子衰減器調(diào)節(jié)。
圖8 跟蹤信號源電路原理框圖
整機的頻率參考由100 MHz恒溫晶振產(chǎn)生。該恒溫晶振可以鎖定在外部10 MHz參考頻率上,使其與外部設備具有恒定的相位差。
本文的設計已被用于某型號頻譜分析儀,且已批量生產(chǎn)。整機的相位噪聲為- 95~- 98 dBc/Hz @ 10 kHz,平均噪聲電平約 - 160 dBm,且一致性較好。
[1] 楊小牛, 樓才義, 徐建良. 軟件無線電原理與應用[M]. 北京: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2001.
[2] Agilent spectrum analysis basics application note 150[EB/OL]. 2010. http://www.agilent.com.
[3] Ansoft. Ansoft濾波器解決方案[EB/OL]. http://www.ansoft.com.cn.
曹聯(lián)國(1962-),男,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射頻電路、信號處理等。
鐘景華(1964-),男,研究員高工,主要研究方向為自動測試系統(tǒng)。
Design of RF Circuits of Spectrum Analyzer
CAO Lian-guo,ZHONG Jing-hua
(NanjingGlarun-AttenTechnologyCo.Ltd.,Nanjing210013,China)
There are several methods to design the RF circuits of spectrum analyzer. These methods have different complexity and different obtained performance. The method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agrees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achieves good performance. Using this method, products can be easily manufactured with high performance to cost ratio. In this article, the design methods of main circuits such as RF front regulation, wide band first local oscillator(LO), first high intermediate frequency(IF) and tracking generator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RF front; local oscillator; high-frequency phase detect; high intermediate frequency; tracking generator
2013-01-15
TM935.21
A
1008-5300(2013)02-00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