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紅民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科,浙江 湖州 313000)
甘露醇是臨床上廣泛用于預防和治療腦水腫、降低顱內(nèi)壓的首選藥物,不參與體內(nèi)代謝,具有經(jīng)腎小球濾過后不會被腎小管再吸收的優(yōu)點[1],是小兒病毒性腦炎等可能導致腦細胞缺氧、顱內(nèi)壓增高的疾病中最常選用的藥物之一。但小兒對注射的恐懼以及注射針頭穿刺時造成的疼痛刺激會導致患兒的拒絕配合甚至哭鬧反抗,容易導致靜脈損傷致使甘露醇滲漏,引發(fā)靜脈炎。我科對57例需要靜脈滴注甘露醇治療的患兒進行精心的綜合護理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需要接受甘露醇靜脈滴注治療的患兒57例,均無合并其他系統(tǒng)性疾病或先天疾病及無藥物過敏史,臨床癥狀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精神差、嗜睡、寒戰(zhàn)、高熱、驚厥、嘔吐、肢體輕度抽搐、呼吸急促、血壓不穩(wěn)等不同的重癥情況。見表1。
穿刺操作:穿刺操作前15min囑患兒家屬用溫毛巾熱敷雙側(cè)手臂,待表皮潮紅、血管擴張后,穿刺點盡可能選擇四肢較明顯、粗直的血管,必要時采取外周插管的中心靜脈導管(PICC)置管。每次穿刺時均使用靜脈留置針,不得使用一次性鋼針;指導護士嚴禁直接用甘露醇建立靜脈通路,必須用0.9%氯化鈉注射液或葡萄糖液建立靜脈通路,保證靜脈通路良好后再滴注甘露醇。
靜脈通道護理:指導患兒家屬加強看護患兒留置針,用夾板適當固定好動的患兒,避免留置的靜脈通道因活動導致堵塞。使用甘露醇的留置針必須24 h更換或該留置針不得使用甘露醇3次,若患兒靜脈穿刺難度很大,如甘露醇每12 h使用1次的時候可適當延長至2 d更換留置靜脈,每次靜脈滴注甘露醇完畢后用0.9%氯化鈉注射液5mL沖封管,防甘露醇結(jié)晶致堵管。
表1 患兒臨床資料的詳細情況
給藥護理:嚴格按醫(yī)囑間隔時間使用,在輸液小卡及輸液巡視卡上注明具體輸注時間,每班交接。給藥前先將甘露醇用80℃熱水加溫至約37℃,可用紅外線體溫檢測儀對藥液溫度進行測定,在靜脈滴注時使用輸液泵,每次滴注時只需要在輸液泵上正確設置輸注量,并根據(jù)使用甘露醇的量設置輸注速度,保證在15~30min內(nèi)快速滴入。在給藥前應用0.9%氯化鈉注射液5mL靜脈注射,給藥后同法操作,以保證藥物按時、足量的進入身體。
心理護理:采用責任護士制度,讓比較固定的護士對患兒進行護理,以減緩患兒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感,盡可能多地陪患兒玩游戲、講故事,爭取患兒的信任以便配合治療,穩(wěn)定患兒情緒;向患兒家屬講解甘露醇靜脈滴注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囑其在滴注甘露醇時多為患兒講故事、交談,分散注意力,減輕甘露醇滴注時產(chǎn)生的刺激反應[2]。
建立應急預案:如有穿刺困難或?qū)χ委煹钟|明顯的患兒需要在交班時共同討論,制訂護理方案[3]。建立甘露醇滲漏時的應急預案,以強化年輕護士嚴格執(zhí)行新的甘露醇使用流程,以便患兒在發(fā)生滲漏時能得到及時正確的處理。應急預案為,發(fā)現(xiàn)輸液部位疼痛發(fā)紅或水腫→停止輸液→局部用50%硫酸鎂或土豆片濕敷→床邊交接,嚴密觀察。
57例患兒通過治療及細致的護理后,均治愈出院,未出現(xiàn)靜脈炎等不良反應,無甘露醇藥液滲漏情況的發(fā)生。治愈時間最短5 d,最長 17 d,平均 3 d。
甘露醇作為一種高滲溶液,可在軟組織損傷水腫時起到脫水、保持細胞內(nèi)外滲透壓差,改善參與血液循環(huán)的量從而降低組織滲透壓。在臨床上應用甘露醇除要注意防止腎功能損害[4]外,還應注意避免藥液在靜脈滴注時出現(xiàn)滲漏,以免對周圍組織產(chǎn)生強刺激,出現(xiàn)疼痛感,導致患兒拒絕配合治療。
我科在為患兒靜脈滴注甘露醇時,均選用外周靜脈留置針或PICC置管,這樣可有效減少對患兒靜脈的穿刺次數(shù),也可減少患兒的痛苦及對靜脈血管的損傷。留置針的留置時間目前我國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標準[5]。有報道指出[6],反復靜脈滴注甘露醇的患者在48 h內(nèi)出現(xiàn)靜脈炎的發(fā)生率在50%左右,因此我科對所有患兒留置針的留置時間控制在最長不超過48 h。在輸注甘露醇前對患兒進行熱敷和適當預熱藥液,目的是讓患兒血管得以擴張,避免藥液沉積或附著在血管內(nèi)壁,對靜脈產(chǎn)生刺激癥狀導致患兒疼痛和對血管內(nèi)壁的細胞產(chǎn)生損傷。37℃左右的藥液中結(jié)晶微粒明顯減少,也能防止大量微粒在短時間內(nèi)快速進入靜脈引起的局部血管堵塞。接近體溫的藥液溫度可以防止誘發(fā)機體因冷刺激導致的血管收縮,也能有效的減少靜脈炎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7]。在靜脈滴注前后均用0.9%氯化鈉注射液5mL進行沖管,一方面避免了滴注前可能出現(xiàn)的穿刺失敗讓甘露醇刺激周圍組織,一方面稀釋在滴注后期進入血管的甘露醇,防止滯留的藥液對血管內(nèi)壁產(chǎn)生刺激[8]。
綜上所述,通過在靜脈滴注甘露醇前后對患兒實施的護理管理,避免了靜脈炎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減輕患兒對治療的抵觸情緒,從而提高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孫運萍.甘露醇治療腦血管疾病引起腎損害26例分析[J].中國廠礦醫(yī)學,2001,14(3):212 -213.
[2]趙 迅.兒童醫(yī)療中健康教育實施及效果評價[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7,45(4):78 - 79.
[3]林桂榮,劉京風.20%甘露醇致靜脈損傷的防護[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2):71 - 72.
[4]李海生,陸兵勛,劉惠娟.急性腦血管病應用甘露醇致腎功能損害相關(guān)因素[J].臨床誤診誤治,2003,16(3):221 -222.
[5]黎燕清,李卡露.國內(nèi)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新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24-26.
[6]李 娜,孫曉紅.甘露醇致靜脈炎的護理進展[J].吉林醫(yī)學,2007,28(1):132-134.
[7]孫秀英,楊紅艷,劉 玲.甘露醇預熱后靜脈滴注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護理,2002,8(7):536.
[8]廖春紅,潘 婕.生理鹽水前導后沖預防靜脈輸注甘露醇所致靜脈炎的觀察[J].護理研究,2003,17(11):1 351 -1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