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火
(浙江省松陽縣人民醫(yī)院藥劑科,浙江 麗水 323400)
刺五加注射液是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干燥根及根莖經(jīng)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的無菌藥液,有效成分為刺五加苷A,B,C,D,E以及綠原酸、硬脂酸、苦杏仁苷、刺五加總黃酮和三萜類化合物等[1],具有擴張血管、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心肌耗氧量、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循環(huán)、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應激功能等作用;并有良好的鎮(zhèn)靜作用,能顯著地改善睡眠、增進食欲;還能消除氧自由基,提高人體過氧化物歧化酶(SOD),促進蛋白質合成和組織修復,臨床上用于治療短暫腦缺血發(fā)作、腦動脈硬化、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還可用于冠心病、心絞痛、頸椎病和神經(jīng)衰弱等治療。近年來,隨著刺五加注射液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其不良反應(ADR)報道數(shù)量也明顯增多。為此,筆者對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應的流行病學特點進行統(tǒng)計分析,報道如下。
通過檢索中國知網(wǎng)、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收集2007年至2011年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應文獻138篇,詳細病例報道227例。文獻遴選時,只選取不良反應詳細個例報道,排除患者性別、年齡、用藥劑量、原發(fā)性疾病、不良反應發(fā)生時間等關鍵信息中兩項以上(含兩項)記載不詳?shù)牟±梦墨I計量學方法對病例資料中患者性別、年齡、原發(fā)疾病、過敏史、用藥劑量、ADR累及器官或系統(tǒng)等信息進行整理,應用SPSS 14.0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27例中,患者年齡記載不詳?shù)?例,有年齡記載的222例病案中,患者平均年齡為(54.36 ±12.34)歲。227 例中,男 98 例(其中 2例年齡不詳),女 119例(其中 3例年齡不詳);男性患者平均年齡為(55.04 ±12.04)歲,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53.69 ±12.13)歲。經(jīng)獨立樣本 t檢驗,男、女患者的平均年齡無顯著性差異(P>0.05)。將性別和年齡均記載詳細的 222例病例以10歲為一年齡段列表經(jīng)卡方檢驗,各年齡段間性別構成比無顯著性差異(P >0.05)。結果見表 1。
222例病案中,患者原患疾病以冠心病最多,共54例。其余原患疾病包括高血壓39例,腦動脈硬化21例,腦梗塞18例,神經(jīng)衰弱14例,頸椎病9例,神經(jīng)官能癥6例,乙型肝炎3例。此外,原患疾病中還包括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另有多例病例僅有患者疾病癥狀描述,而無明確診斷結果。
根據(jù)刺五加注射液使用說明書中的標示,本品主要用于腦動脈硬化,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等,亦用于冠心病、心絞痛合并神經(jīng)衰弱和更年期綜合征等。如以此為判斷依據(jù),則某些病例如頸椎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應用刺五加注射液應當屬藥品濫用。
表1 ADR患者性別與年齡分布
222例病案中,患者過敏史記載不詳?shù)?5例,占29.28%;其余157例病例中,無過敏史的患者125例,有過敏史的患者32例。其中青霉素類過敏18例,頭孢菌素類過敏11例,喹諾酮類藥物過敏2例,鏈霉素過敏1例。
222例病例中,刺五加注射液使用劑量按體積從大到小排列,依次為 250 mL(25 例),100 mL(31 例),80mL(42 例),60 mL(76 例),40 mL(41 例),20 mL(7 例)。因為刺五加注射液有 3 種不同的制劑規(guī)格,分別是20mL(含總黃酮100mg),100mL(含總黃酮 300mg)和 250mL(含總黃酮 500mg)。以此推斷,病案中,刺五加使用量含總黃酮最小為100mg,最大為500mg。如按照刺五加注射液使用說明書所示,劑量范圍(1次用量總黃酮300~500mg)衡量,則有7例刺五加使用劑量小于說明書規(guī)定劑量,而無超出規(guī)定劑量。
222例病案中,不良反應累及系統(tǒng)和器官以過敏性休克比例最高(24.32% ),其余依次為皮膚損害(22.98% ),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20.27% ),呼吸系統(tǒng)損害(12.16% )等。詳見表 2。
刺五加注射液為中藥制劑,中醫(yī)治病講究辨證論治與辨病施治相結合。采用現(xiàn)代制劑方法研制的中藥注射劑仍保留了傳統(tǒng)中藥的特點,因此臨床應用時亦應遵循這一原則。藥品說明書中明確規(guī)定,刺五加注射液的功能主治為平補肝腎、益精壯骨。用于肝腎不足所致的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腦動脈硬化,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等。亦用于冠心病、心絞痛合并神經(jīng)衰弱和更年期綜合征等。也就是說,心腦血管等疾病癥屬肝腎不足者宜適用。如腦血管疾病證屬中醫(yī)肝陽上亢等實證者就不宜使用。本文病例中,患者原患疾病均無中醫(yī)辨證診斷結果,因此不排除某些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與臨床醫(yī)生忽視中醫(yī)辨證診斷有關。對癥用藥,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
表2 ADR累及器官或系統(tǒng)及臨床表現(xiàn)
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應中過敏反應比例較高,其發(fā)生機理可能是具有抗原性的藥物進入人體后,刺激機體合成特異性LgE,并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等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結合,當藥物再次進入人體時,即可與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表面的LgE結合,損傷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使之脫顆粒,釋放出過敏活性介質,進而作用于靶細胞,導致過敏反應的發(fā)生。統(tǒng)計顯示,具有過敏體質的患者發(fā)生過敏反應的幾率較其他患者高出4~10倍,屬于不良反應高危人群[2]。因此,對于過敏體質的患者,建議謹慎使用。
刺五加注射液中含有多種苷類、脂肪酸、維生素、酶、黃酮等成分。其中苷類成分有增強免疫,促進抗體產(chǎn)生的作用,而脂類及蛋白質也均有抗原性。因此推斷,刺五加注射液作為外源性抗原物質進入體內(nèi),可刺激免疫系統(tǒng)引起變態(tài)反應[3]。再者,中藥注射劑提取工藝尚有待提高和完善,其中可能會存留某些大分子物質,甚至雜質,如蛋白質、淀粉、鞣質、揮發(fā)油等,這些與治療無關的物質進入機體后,可成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機體產(chǎn)生相應抗體,從而引起過敏反應等[4-5]。因此,應提高中藥注射劑質量,以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
[1]符 壯.我院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藥房,2008,19(3):189.
[2]詹 倩.刺五加致過敏性休克的流行病學特點[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8,2(11):21 - 22.
[3]陳 星,任淑青.刺五加注射劑的少見不良反應[J].中國使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8,11(6):99.
[4]馬鴻雁,辛征駿,孫翠萍,等.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文獻分析[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0(7):344-347.
[5]張其秀 .淺談中藥不良反應產(chǎn)生的原因[J].包頭醫(yī)學,2009,33(3):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