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梅
裂縫檢查的目的是為裂縫的分類和裂縫的補強處理做準備。檢查項目包括縫長、縫寬、縫深、裂縫方向、所在部位、數(shù)量以及縫面滲水、溶出物狀況等。
(1)主要檢查裂縫的表面特征,包括裂縫所在的部位、走向、表面縫長、縫寬、形態(tài)變化等,檢查方法以人工目測為主,所用工具比較簡單,有米尺、讀數(shù)放大鏡、塞尺等工具。超過0.1mm以上的裂縫均可用肉眼看到,小于0.1mm的裂縫,可在倉面上先灑水再用風吹干或曬干,就可看到。
(2)發(fā)現(xiàn)裂縫后,立即查明表面特征,縫長可用米尺丈量,縫寬用塞尺插入裂縫或讀數(shù)放大鏡讀出,其他特征憑直觀估測;對于發(fā)現(xiàn)的裂縫,都要認真做好記錄并繪制裂縫圖,準確地記錄裂縫所在的位置、高程、形狀、走向、縫長、縫寬以及裂縫所在部位的結構特征等。
對于結構重要部位的裂縫、發(fā)現(xiàn)的深層裂縫和貫穿裂縫以及影響建筑物安全運行的裂縫等,要在常規(guī)檢查的基礎上進行重點檢查。檢查的方法有鑿槽觀測和鉆孔壓水法。
(1)鑿槽觀測
具體方法是用風鎬、風鉆、手工鑿等工具沿縫下鑿,直至看不到裂縫為止,下鑿的深度作為縫深。由于鑿槽時的巖粉、灰渣容易掩蓋縫面,檢測縫深的誤差較大,而且當裂縫較深時,鑿槽比較困難。因此,鑿槽觀測法只限于淺層裂縫或無其他檢測工具時的臨時縫深檢測。
(2)鉆孔壓水法
2)廢棄污染水井的封堵重點是封閉隔斷套管與巖層間的導水通道,應通過找準幾個層位穩(wěn)定的隔水巖層,在該位置割開套管,進行注漿以使套管和隔水巖層膠結成一個整體,達到封堵目的。一般封閉層段應選擇在本溪組底部鋁土泥巖段、峰峰組底部泥灰?guī)r段或馬家溝組泥灰?guī)r段,應根據收集的水井柱狀圖結合實際情況確定合適的封閉位置和長度,一個封閉層段的長度不應小于5 m。
檢查時用風鉆先在裂縫的一側或兩側打角度不等的斜孔穿過縫面,然后在孔口安裝壓水設備和阻塞器,進行壓水試驗。若裂縫表面上可見壓水滲出,說明鉆孔穿過裂縫,則繼續(xù)往深處鉆斜孔并再次壓水,如此反復進行直至縫面不在滲水為止,此時鉆孔與裂縫的交點到裂縫表面的垂直距離就是縫深。
鉆孔間距一般采用2~4m,排距2~3m,角度一般為 30°、45°、60°,鉆孔角度誤差要求小于2°,鉆孔深度要求穿過縫面1.0~1.5m,孔深不宜大于結構物長度的1/2;布孔時還要注意避開預埋件、冷卻水管和埋設儀器等。
壓水通常采用手搖泵進行,為了保證壓水效果,有時要先用風、水對鉆孔清洗,直至回清水后再進行壓水試驗;壓水試驗的壓力視現(xiàn)場情況而定,一般采用0.1~0.4MPa,每次壓水穩(wěn)定時間不小于0.5h。
(1)超聲波檢查
用聲波測定儀發(fā)出超聲波,以測量裂縫的深度是比較先進的測深方法;具體方法是在裂縫兩側對稱鉆垂直孔,孔徑不小于60mm,應避免孔與縫面相交和避開鋼筋、埋件、冷卻水管等,在孔內注滿清水,將儀器的發(fā)射探頭和接受探頭同步由淺至深插入孔內,每次下移20~50cm,逐漸測得超聲波波形,繪制出超聲波波形隨孔深變化振幅圖,由于超聲波在傳遞過程中,遇到不同的介質時,速度會發(fā)生變化,反映到振幅上也會有所變化,裂縫內無論是空的或充填有水或雜質,都與無縫的混凝土介質不同,探測由淺而深,混凝土由有縫到無縫,振幅也相應發(fā)生變化,裂縫的深度就會很清晰的反映出來。
為了更進一步準確判斷,可在檢測孔無裂縫一側,另鉆一個對比孔,孔距與檢測孔相同,孔深2m左右,作聲波振幅對比試驗。
(2)孔內成像檢查
在需要探測裂縫深度的縫面,騎縫鉆孔徑50~150mm的鉆孔,孔內沖洗風干后,將電視攝像探頭插入鉆孔,逐漸下移,從電視屏幕上可以看出孔內圖像,還可以轉動探頭尋找所需畫面,可以清楚地觀察其他方法無法觀察到的圖像,對于一些必須重點研究的疑點,還可以通過攝錄裝置攝錄下來并存入檔案。
當裂縫寬度在限值范圍內時,可進行封閉處理,一般涂刷環(huán)氧樹脂膠。
當裂縫寬度大于限值規(guī)定時,應采用壓力灌漿法灌注環(huán)氧樹脂膠或其他灌縫材料。
對發(fā)現(xiàn)的主塔及承臺裂縫進行修補,對寬度大于0.15mm的裂縫進行灌注處理;對寬度小于0.15mm的裂縫進行表面封閉處理。
(1)灌注裂縫施工工藝
用打磨機及鋼絲刷清除裂縫附近塵土、油污,測量裂縫寬度;確定注漿咀的位置,并預先貼上膠布,當裂縫寬度在 0.15~1mm時咀間距 15~35cm,按裂縫越細間距越小的原則考慮,每條裂縫不得少于2個注漿咀;配置封縫用漿,用刷子涂刷在裂縫上,封閉裂縫,對于貫通的裂縫,要同時對兩側進行封閉;揭去設咀處的膠布,將注漿咀跨縫粘牢;待粘咀膠硬化后,重新在注漿咀處及裂縫上補刷一次封縫用漿以達到不露漿的要求;開始注漿前,先配制注縫漿,但每次不宜多配,避免一次用不完粘度變大失效;按從下向上的注漿次序對裂縫進行灌注;注意觀察相鄰的注漿咀,當流出漿液時,說明兩咀間裂縫已注滿漿液;全部裂縫注完后,第二天就可以鏟去注漿咀和封縫材料,清理裂縫表面。
(2)封閉裂縫施工工藝
用打磨機及鋼絲刷沿裂縫走向清理寬約5cm范圍內的混凝土表面,仔細清除水泥浮渣、苔蘚、灰塵?;炷帘砻尜|量不良、縫兩側有較多細微龜裂的部位,清理至8~10cm寬;用錘子和鋼釬鑿除縫兩側疏松的混凝土塊和砂粒,露出堅實的混凝土表面;將混凝土表面油污、灰塵清理干凈;根據封縫膠配合比,配制好封縫膠;用毛刷一底一面涂刷兩遍封縫膠。
表1 灌漿前后裂縫深度統(tǒng)計表
(3)材料要求
灌縫膠及封縫膠材料質量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guī)范》中A級膠要求。
灌漿前發(fā)現(xiàn)裂縫下部滲水,灌漿后未發(fā)現(xiàn)滲水現(xiàn)象。
灌漿前后裂縫深度見表1。
經外觀檢查對比,原滲水部位灌漿后已不滲水,說明已達到防水效果;通過裂縫深度檢測,發(fā)現(xiàn)不灌漿時,裂縫深度檢測值較大,對不充實區(qū)補灌后,深度已非常小,說明灌漿已充實。經上述分析,可以認定被檢測裂縫基本飽滿、密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