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凱
兒童膽道結石不常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兒單純性肥胖癥呈逐年增多的趨勢,同時導致膽石癥、高脂血癥、脂肪肝、冠心病等疾病發(fā)病年齡提前。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兒童膽道結石15例,現(xiàn)就其診斷、治療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5例,男9例,女6例;年齡8~14歲;平均年齡11、8歲;按兒童的體重,為同性別、同身高參照人群均值的10%~19%者為超重,超過20%者便診斷為肥胖癥[1]。本組患兒超重4例,肥胖8例,3例為正常標準體重;肥胖與非肥胖者比例為4∶1。15例患兒血漿甘油三酯(TG)、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檢測結果見表1??崭寡钦?。膽道結石分布及伴隨情況:臨床以BUS、CT或手術等為依據(jù),15例中,膽囊結石12例(80%),其中單發(fā)結石10例,多發(fā)結石3例;先天性膽總管囊腫伴結石3例(20%);最大膽囊結石為1.5 cm,膽總管結石1.0 cm,最小膽結石為0.5×0.5 cm;伴膽道蛔蟲1例、膽囊炎2例、急性化膿性膽管炎一例。6例行膽囊切開取石膽囊造瘺術,術后4~5年不等均再發(fā)生膽囊結石而行膽切除術。
表1 12例膽囊結石患兒血漿甘油三酯、膽固醇、底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檢測結果( ± s,mmol/L)
表1 12例膽囊結石患兒血漿甘油三酯、膽固醇、底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檢測結果( ± s,mmol/L)
年齡(歲)TG TCHO LDL HDL 6~11 1.76±0.62 5.63±0.36 3.51±0.35 1.03±0.25 12~14 1.98±0.96 5.54±0.85 3.28±0.57 1.25±0.28
1.2 治療方式 15例均手術治療,其中3例先天性膽總管囊腫伴結石行膽總管囊腫切除、肝管空腸ren~y吻合術,其中一例先行囊腫外引流控制感受染后再手術;單純膽囊切除7例;膽囊切開取石、膽囊造瘺6例,但術后4~5年不等均再發(fā)生膽囊結石而行膽囊切除術。1例膽囊結石病兒先口服中藥等內(nèi)科溶石、排石治療無效再行膽囊切除術。
15例手術后均恢復良好,隨訪1~10年病兒生長發(fā)育良好,無膽道結石復發(fā)、膽道無擴張,無右上腹疼痛、黃疸發(fā)生。
3.1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兒童增加,兒童膽道結石發(fā)病呈增多趨勢。本組15例膽道結石患兒,大多數(shù)是在不明原因腹痛的情況下檢查發(fā)現(xiàn)的,其中3例分別是因患闌尾炎、膽道蛔蟲癥、腸系膜淋巴結炎住院,行B超檢查時被發(fā)現(xiàn),較典型的1例是以夏柯氏三聯(lián)征入院,B超檢查發(fā)現(xiàn)膽總管囊腫伴結石、膽囊炎,抗炎治療后經(jīng)手術治療痊愈。
3.2 本組資料表明 ①兒童膽道結石時有發(fā)現(xiàn),因此,兒童患上腹疼痛者,不能忽視膽道結石的可能性,應行B超檢查,以防漏診或誤診。②小兒膽道結石原因與成人不完全相同,可能與膽道畸形、溶血性疾病、膽道蛔蟲、膽道感染、激素水平失調等因素有關,過去發(fā)病率低,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兒童增加,兒童膽道結石發(fā)病呈增多趨勢,控制兒童高脂血癥,防治腸道寄生蟲病,可能會減少兒童膽道結石發(fā)病率。③兒童膽道結石表現(xiàn)不夠典型,常易誤診或漏診。因此臨床醫(yī)生對患不明原因中上腹疼痛的肥胖兒童,應引起高度重視,考慮膽道結石的可能,行B超檢查即能明確診斷。
3.3 小兒膽道結石除有膽道畸形需積極手術行膽道重建外,作者認為膽囊結石病兒在發(fā)現(xiàn)后均應積極采用膽囊切除術,不宜采用保膽取石術或內(nèi)科保守治療。本組6例行保膽取石、膽囊造瘺術,手術4~5年后均再發(fā)膽囊石而行膽囊切除術,從而增加手術難度和風險及患者痛苦,說明保膽取石術因遠期結石復發(fā)率極高,臨床意義不大;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廣泛開展,手術創(chuàng)傷?。?,3]。肝內(nèi)膽管及膽總管細小結石或合并有膽囊內(nèi)細小結石臨床無感染及梗阻時,可采用中西結合的非手術療法,定期隨訪觀察[4],并注意進一步行CT、MRI檢查了解有無膽總管擴張及遠端狹窄、胰膽管合流異常。膽總管結石應積極手術處理,術前、術中應注意有無膽總管遠端狹窄或胰膽管合流異常,若有需行膽道重建或胰膽分流術。
[1] 黃志強.當代膽道外科學.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1998:313.
[2] 楚朝輝.兒童膽囊結石32例診療體會.中外醫(yī)療,2011,30(4):103.
[3] 劉中齊,莊仕華,張志剛,等.兒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105例臨床分析.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1,20(7):565-566,574.
[4] 李正,王慧貞,吉士俊.實用小兒外科學.第1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093-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