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卵巢良性腫瘤是婦科多發(fā)病,以往多采用開腹手術治療。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提高及在婦科領域的廣泛應用,大部分卵巢良性腫瘤都能經(jīng)腹腔鏡完成手術,且療效可靠[1,2]。我院婦科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卵巢良性腫瘤患者136例,其中應用腹腔鏡手術86例,開腹手術50例,并對兩種術式進行了比較,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36例,年齡22~49歲,中位年齡35.2歲。所有患者術前均經(jīng)彩超檢查報告為單側卵巢囊腫,直徑3.2~13.5 cm,監(jiān)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各項腫瘤標記物均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根據(jù)患者意愿將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86例作為觀察組,同期開腹手術50例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無手術禁忌證。兩組患者在年齡、孕產史、囊腫類型及大小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取頭低足高仰臥位,臍輪上緣切開皮膚約1 cm,氣腹針穿刺注入CO2氣體形成氣腹,用10 mm套管針穿刺,置入腹腔鏡,在腹腔鏡引導下,在左下腹置入5 mm或10 mm套管針,右下腹置入5 mm套管針。常規(guī)檢查腹腔,檢查肝、膽、胰、膈肌、胃腸等表面,檢查子宮及雙附件形態(tài)大小及活動度。子宮附件如有粘連先行分離,然后提起并固定病變的卵巢,電刀切開卵巢皮質至囊腫壁,鈍性分離囊腫與卵巢間隙至囊腫完整剝除。囊腫較大的可以穿刺抽出部分囊內容物,縮小囊腫體積,持鉗夾住穿刺口或套扎線結扎穿刺口上提囊腫,電切卵巢皮質至間隙,另一鉗夾住卵巢組織,行鈍銳性分離將囊壁剝除,囊壁過大、過厚時,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所用組織切碎器切碎后取出,再電凝剝離面止血。電凝過程中卵巢邊緣向內卷曲有自動閉合傾向。剝除組織置入自制標本袋中,10 mm套管取出。檢查剝離面有無滲血,沖洗腹腔,無出血后結束手術。若為畸胎瘤則需將標本袋提到切口附近,切開囊壁吸出內容物,鉗取內含固體物,并同時將囊壁自腹壁切口取出。預防性應用抗生素3 d。對照組同期行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卵巢良性腫瘤。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行 t檢驗,以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治療相關指標比較見表1。觀察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對照組2例患者腹部切口有脂肪液化延期愈合,其余均甲級愈合。
表1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治療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治療相關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肛門排氣時間(h)平均住院日(d)觀察組 86 62.51±7.45 68.21±12.00* 15.48±3.41* 3.90±0.80*1.50對照組 50 62.38±8.20 115.00±13.00 36.22±2.10 7.60±
腹腔鏡手術借助攝像系統(tǒng)及特殊器械在密閉盆腔內進行操作,以對組織損傷小,患者痛苦小、恢復快等優(yōu)勢,廣泛應用于治療卵巢良性腫瘤[3]。腹腔鏡下行腫瘤剝除,縫合卵巢范圍小,電凝止血徹底,關腹迅速,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比較,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減少了出血量,縮短術后恢復時間。本組與對照組比較腹腔鏡下卵巢良性腫瘤切除術中出血量顯著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患者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遠短于開腹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嚴格術前篩查和手術適應證的基礎上,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良性腫瘤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疼痛輕、恢復快等優(yōu)勢,是治療卵巢良性腫瘤的第一術式選擇。
[1] 楊柳,陳昌益.腹腔鏡手術在婦科的臨床應用(附198例臨床分析).微創(chuàng)醫(yī)學,2008,3(4):132-133.
[2] 方雅琴,劉蔓菁.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良性腫瘤4 2例.腫瘤學雜志,2006,12(1):79.
[3] 夏恩蘭.婦科內鏡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