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南/文
意與境
——我觀徐華作品
李世南/文
MEANINGS AND REALM——UNDERSTANDING OF XU HUA’S WORKS
徐華,1971年9月出生。1998年畢業(yè)于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2002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專業(yè)研究生班,2008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攻讀博士學位,2012年獲博士學位?,F為陜西國畫院畫家、博士、副教授。作品曾多次入選國家級和省級展覽。2005年入選西北五省國畫百家。2010年瓷器作品《百草三味》獲首屆“當代名窯”創(chuàng)新獎。
對于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現狀,徐華與我頗有共識。他認為當前中國畫寫意精神嚴重缺失,集中表現為制作性、模仿性、趨同性、功利性,這使得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正在背離中國畫的寫意精神。他還深刻地指出寫意精神缺失在當前具體作品上的表現是“假、大、空、滿、細”。所謂的“假”就是既無思想又無感情最終導致沒有內涵,所謂的“大”是尺寸越來越大,所謂的“空”是一樣的東西不斷重復,所謂的“細”是制作越來越細密,所謂的“滿”則是畫得越來越多。他主張山水畫創(chuàng)作應注重繪畫背后的人文之意,而非摹寫與復制自然風光。
正如徐華認為,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應有人文之意。意境一直都是山水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山水畫理論中所謂的“含道映物”,就是說在反映自然的時候,應該有一個完整的主觀境界。只有這樣畫家才能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掌握審美的主動權,將客觀的物象轉化為主客體統一意境的同時,潛在地注入作者之“意”。這個很重要。
我與徐華初次交往便發(fā)現,這是一個熱衷繪畫、熱愛生活的年輕人。他在南北求學過程中,受眾多名家點撥。讀博士期間閱讀了大量的畫史、畫論,深入地研究了中國畫的大寫意內涵。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將理論上的積累和沉淀應用于自身繪畫的實踐中,為其成為學者型畫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他的作品樸實無華、陽光、淡雅,藝術品性和格調不凡。
曲江勝景 紙本水墨 34cmx34m 2009年 徐華
終南深秋 紙本水墨 34cmx34cm 2009年 徐華
翠華清幽 68cmx45cm紙本水墨 2012年 徐華
左 南山友亭 紙本水墨 34cmx34cm 2010年 徐華
從徐華創(chuàng)作的《終南山》系列中可一窺其繪畫精神。他所描繪的終南山,歷來都是眾多文人墨客吟詠的對象,并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等傳世佳句。他的繪畫以終南山為創(chuàng)作支點,我想他應該別有用意。終南山古有“壽比南山”、“終南捷徑”之說,徐華正是鐘情于源遠流長的終南文化。他心追古法,意在當下,以沖淡清遠之筆,書寫《終南陰嶺之秀》、《云起之時》、《白云回望合》、《日色冷青松》。畫面追求一種超然灑脫之氣,干凈、靜逸,色調是陽光籠罩下的淡淡的“冷”。這也許是他在繁華都市中,靜思后的一種心境表達吧!中國山水畫受儒道哲學思想影響頗深,“淡和”、“靜空”之觀自然沁入中國山水畫中。蘇軾將老子的“虛室生白”思想發(fā)揮為“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物”。而徐華的山水畫則是在有意無意間將這種清和、虛空浸入其山水畫中。他的繪畫多以淡墨寫之,即所謂 “淡”美,墨色淡而有骨、淡中求變,有層次、有深度、有厚度。墨色中透著股淡淡的清香,格調不俗 。
徐華也是一個勇于探索的畫家。觀其實驗性的《水木蘭庭》系列作品,“空”成為主題,作品中運用了中國文化中的亭子、圍欄等單純的語匯,畫面空間布局自由隨性,純粹而富有禪意。整幅作品給人一種“一亭一凈土,一念一清靜”的空靈之感。畫面既傳統又現代,具有當下性。這些畫如果再隨性一些,就更有意趣了。
自古西安多才俊,生活于此的徐華,定會在層層剝繭之后有新的升華。
南山煙雨山泉 紙本水墨 136cmx69cm 2011年 徐華
2012年4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