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建文
(宣化縣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河北 宣化 075100)
難治性高血壓是指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應用了足量且合理聯(lián)合的3種降壓藥物(包括利尿劑)后,血壓仍在目標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種藥物才能使血壓達標[1]。難治性高血壓對患者健康危害極大,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應用厄貝沙坦、氫氯噻嗪、氨氯地平、美托洛爾4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難治性高血壓,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心內(nèi)科住院及門診治療的高血壓3級患者68例,收縮壓(SBP)≥18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DBP)≥110 mmHg。血壓等級評定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修訂版的標準。68例中男性41例,女性27例;年齡24~83歲;病史2~30年。其中合并冠心病19例,2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癥21例,腦血管病8例。經(jīng)3種或3種以上(至少一種利尿劑)足量聯(lián)合治療仍不能達標的患者;用藥前除外繼發(fā)性高血壓、孤立腎或雙側腎動脈狹窄、有相應藥物過敏史、哺乳懷孕及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有懷孕可能的女性患者。
1.2 用藥方法 患者采用開放性自身對照研究,停服其他降壓藥物,改服厄貝沙坦(氫氯噻嗪復方片)150 mg/d(12.5 mg/d),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d;酒石酸美托洛爾緩釋片25 mg/d,如能耐受,2 d后加量至50 mg/d。前兩周注意觀察病情,兩周后復診,如血壓下降達到有效,則再按原劑量服藥兩周,血壓穩(wěn)定者減量維持,血壓<120/80 mmHg,且伴有頭暈、心動過緩者,可減少或停用美托洛爾。共觀察8周,同時觀察心率及不良反應,并詢問服藥情況。治療前及治療4周、8周時應用心臟彩色超聲檢測患者左室重量指數(shù),檢查血尿素氮、肌酐、血糖、血尿酸、血脂和血鉀。
1.3 療效評價 顯效:比原血壓下降幅度為收縮壓下降≥25 mmHg,舒張壓下降≥15 mmHg或收縮壓、舒張壓降至目標值。有效:收縮壓下降<25 mmHg,舒張壓下降>10 mmHg。無效:血壓無下降或舒張壓下降<10 mmHg。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測量值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 68例中顯效47例,占69.1%;有效17例,占25.0%;無效4例,占5.9%;總有效率為94.1%。
2.2 血壓下降幅度 治療后血壓較治療前有明顯減低,見表1。治療2周時收縮壓、舒張壓分別下降35 mmHg、15 mmHg,開始顯效。其中收縮壓、舒張壓在治療2周、4周時分別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至第8周時收縮壓、舒張壓比治療前分別下降65 mmHg、35 mmHg,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1 治療前后血壓變化(±s,n=68)
表1 治療前后血壓變化(±s,n=68)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bP<0.01。收縮壓治療2周與治療前比較,t=2.32,治療4周與治療前比較,t=2.41,治療8周與治療前比較,t=2.73;舒張壓治療2周與治療前比較,t=2.37,治療4周與治療前比較,t=2.49,治療8周與治療前比較,t=2.71。
時間 收縮壓(mmHg)舒縮壓(mmHg)195.7±16.1 161.1±10.0a 155.9±10.8a 131.2±10.6b治療前治療2周治療4周治療8周114.4±8.2 99.3±7.9a 86.3±5.3a 78.9±3.8b
2.3 左室重量指數(shù)和心率的變化 治療8周時左室重量指數(shù)較治療前下降13 g/m2(P<0.05)。心率治療4周與治療前比較下降10次/min(P<0.05),治療8周與治療前比較下降18次/min(P<0.01),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左室重量指數(shù)、心率的變化(±s,n=68)
表2 治療前后左室重量指數(shù)、心率的變化(±s,n=68)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bP<0.01。左室重量指數(shù)治療8周與治療前比較t=2.34,心率治療4周與治療前比較下降10次/min,t=2.53,治療8周與治療前比較下降18次/min,t=2.69。
時間治療前治療4周治療8周左室重量指數(shù)(g/m2)137±64 132±71 124±59a心率(次/min)85.3±5.7 75.2±5.4a 66.7±6.5b
2.4 腎功能及其他生化指標的變化 血尿素氮和肌酐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P>0.05);血脂、尿酸、血鉀治療前后未見明顯影響(P>0.05)。
2.5 不良反應 隨訪中僅有6例分別出現(xiàn)面部潮紅、踝部水腫、消化道不良等反應,發(fā)生率為8.8%。
導致高血壓難以控制的原因有多種[2],其病理機制主要有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性亢進、腎性水鈉潴留和RAAS激活。導致血壓難以控制的外部因素常見有不正確的血壓測量、容量負荷過重、生活方式因素、與藥物相關的原因等。本組病例可能因素首先是高鹽飲食,該地區(qū)的農(nóng)村居民普遍存在嗜好高鹽飲食的習慣,食鹽的攝入量過大,導致水鈉潴留。其次是藥物因素,農(nóng)村中老年人骨關節(jié)病和慢性支氣管炎的患病率比較高,許多人服用不規(guī)范的止痛、止喘“中藥”,其中大部分含有糖皮質激素,較長時間使用可通過多種機制引起血壓增高。第三是生活方式原因,本組病例肥胖者占20.6%(14例),肥胖與交感神經(jīng)張力增高、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AS)的激活相關[3],后者可導致血壓難以控制。第四是精神心理因素,本組患者中約半數(shù)存在程度不同的抑郁焦慮等,精神心理問題可引起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興奮性增加[4],交感神經(jīng)和腎上腺過度興奮,引起血壓增高。
聯(lián)合用藥的目的主要是針對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性亢進、腎性水鈉潴留和RAAS激活三條途徑采取相應手段進行阻斷其環(huán)節(jié),從而降低血壓。由于RAAS激活在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發(fā)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首選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與噻嗪類利尿劑的復方制劑。ARB與低劑量噻嗪類利尿劑在機制上存在互補作用,能進一步增強降壓療效,并減少不良反應。二者通過干預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和容量兩種主要血壓調節(jié)機制、排鈉擴血管增強降壓效應、減少低血鉀引發(fā)的不良反應發(fā)揮作用,是治療難治性高血壓的基石。氨氯地平作為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具有長血漿半衰期、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縮反應性、減少腎小管鈉的重吸收從而排鈉利尿的優(yōu)勢。它與ARB/利尿劑聯(lián)合使用,可以抵消其反射交感活性增強的副作用,協(xié)同增強降壓效果。目前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聯(lián)合ARB/噻嗪類利尿劑是我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推薦的優(yōu)化聯(lián)合方案。交感神經(jīng)張力增高是難治性高血壓的另一病理機制。在聯(lián)合鈣通道阻滯劑、ARB、利尿劑的基礎上加用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可以有效阻斷兒茶酚胺對β腎上腺素能受體的作用,顯著降低24 h心率、血壓,逆轉左室肥厚。它在降低血壓的同時還可緩解焦慮和精神壓力,因此更適合于難治性高血壓患者。
本組聯(lián)合方案的特點是降壓效果較理想,副作用發(fā)生率低,其中厄貝沙坦與氫氯噻嗪為固定復方制劑,口服方便,患者依從性好。四聯(lián)降壓藥物在降壓同時對靶器官有更好的保護作用,用藥8周時左室肥厚得到改善,因此,其藥物降壓效果較顯著,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35.
[2]馬文君,張宇清,劉力生.中國高血壓最佳治療情況調查難治性高血壓亞組分析[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20(3):242-245.
[3]孫寧玲,趙連友.高血壓診治新進展[M].北京: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11:257-261.
[4]孫寧玲,林曙光,趙連友.高血壓診治新進展[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10: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