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燕 于雅君 藺永峰
2012年冬,“尋找神東最美員工”這艘大船揚帆起航,開始在神東這片熱土上找尋那些長年累月樸實無華,在工作和生活中默默奉獻的普通員工。在大船前行中,越來越多的“最美微力量”凝聚在了一起,“創(chuàng)新達人”劉建軍來了;盡職盡責的質檢員楊瑞來了;20多年如一日地履行著作為一名醫(yī)生所但當?shù)呢熑闻c義務的許擁軍來了;默默無聞的環(huán)衛(wèi)女工劉美霞來了
2013年7月,神東公司在半年工作會上表彰了10名“最美員工”,旨在通過他們的故事,展示神東員工的精神面貌,展現(xiàn)神東不平凡的發(fā)展歷程和璀璨絢麗的神東精神,讓“最美精神”弘揚開,讓榜樣成為一面旗幟。截止2013年6月,“尋找神東最美員工”這艘大船順利完成了遠航任務,神東公司通過網(wǎng)絡投票的方式選舉了這10名具有典型代表的“最美員工”,他們分別是丁明磊、閆少勛、楊瑞、劉小平、溫利霞、劉會祥、張麗、劉美霞、劉建軍、許擁軍、。
丁明磊
閆少勛
安全生產是天字號工程,煤炭企業(yè)一切工作都要以安全為中心。在最美員工的找尋過程中,普通煤礦工人丁明磊與閆少勛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捍衛(wèi)著黑暗中的安全,也為我們展現(xiàn)了當代煤礦工人的責任與擔當。
丁明磊是上灣煤礦綜采一隊生產三班班長,采煤機司機。1998年從煤炭技校綜采機電專業(yè)畢業(yè)后,被分配到河南鄭煤集團裴溝煤礦當?shù)V工。2007年5月參加神東綜采煤機司機應聘,以理論考試第一名、綜合成績第二名的優(yōu)異成績脫穎而出。丁明磊正式加盟神東后,最初被分配在神東公司配采隊當煤機司機,先后隨隊轉戰(zhàn)過補連塔、大柳塔、上灣等礦井,多次干過3.5、5.5米綜采工作面,使用的大都是國外制造的綜采設備。2009年1月,丁明磊結束了在配采隊的“游擊隊”生活,成為全球第一個千萬噸綜采隊——上灣煤礦綜采隊的一員。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丁明磊沒有忘記一名煤礦工人的責任,他比平時更加努力了,他常說:“學會一項工作其實并不難,但是要真正做好、做細就必須要做到腳踏實地?!?/p>
閆少勛是哈拉溝煤礦綜采一隊檢修班的煤機檢修工,雖然是一名勞務工,但卻被神東公司評為2012年度安全生產先進工作者。他告訴記者,工作的秘訣只有一個,那就是:堅持標準化作業(yè),上標準崗,干標準活。
楊瑞
檢修是一項非常繁瑣的工作,檢修人員不僅需要按照標準化流程作業(yè),更需要他們耐心細致地工作。每到工作面,他總是拿起工具開始敲幫問頂,這也是檢修前的首要工作。檢查頂幫正常之后,閆少勛還要到架間處關閉截齒閥。閆少勛說:“檢修前工作人員不僅要關閉支架,還要關閉截齒閥,并且上鎖,這樣檢修人員的安全就有了雙重保障?!标P閉截齒閥后,他開始對煤機的外噴霧裝置進行檢修,而外噴霧的通暢能夠有效地降低煤塵。這些只是他們例行日常檢修的一部分,除了這些,檢查油位、銷軸、水路、液壓密封等完好情況也是他們的重要工作。
楊瑞則是神東公司工程質量監(jiān)督站檢測中心的一名普通檢測員。工程質量檢測工作關系到公司廣大員工的安全生產和生活。對于檢測工作楊瑞始終高標準、嚴要求,施工方說他“太較真”,只認標準不認人。對楊瑞而言,工作是一項事業(yè),更是自己的一份責任。
一次下工地檢查,他發(fā)現(xiàn)公司一處在建幼兒園的地基處理過程中存在大面積翻漿現(xiàn)象,他馬上通知監(jiān)理人員并召集施工單位人員進行現(xiàn)場處理。他知道,地基翻漿現(xiàn)象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對地基的承載力及整棟建筑的安全性產生嚴重影響。隨即,楊瑞返回施工現(xiàn)場,囑咐施工單位注意事項,解決了工程中的這一安全隱患。
在檢測過程中,楊瑞總是能夠仔細地排查每一個點、每一個面,任何一個微小的隱患他也不會放過。一次,一家施工單位的道路工程不符合檢測標準,楊瑞立刻要求該單位負責人重新進行整改,等符合要求了再檢測,但這位工作人員卻不愿意返工,覺得道路即使不符合檢測標準,也不會出現(xiàn)什么安全事故。楊瑞生氣地對他們說:“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連最基本的道路你們都做不好,還能做什么,如果不重新做,那么你們工程的下一道程序也不能繼續(xù)進行了?!痹跅钊鸬膱猿窒?,最終施工單位的人員才自覺開始整改,直到符合標準。
丁明磊、閆少勛、楊瑞都這樣說過:“在工作中哪怕是一點點的疏忽和失誤,都有可能給生產帶來很大的影響。而按照標準化作業(yè)流程,不僅可以規(guī)范作業(yè)人員的操作行為,也更能約束作業(yè)人員的隨性、隨意操作,保證安全作業(yè)和作業(yè)效率,降低事故發(fā)生概率,真正實現(xiàn)安全生產。” 他們就是這樣,面對每天重復的工作,依然選擇盡職盡責,兢兢業(yè)業(yè),將這些工作態(tài)度轉化成一種工作作風在整個公司蔓延開來。
劉小平
劉小平,一個言語不多,遇事愛琢磨,技術過硬的焊工班長,2010年,神東公司萬利一礦DBT5.5米液壓支架頂梁H架連接耳座的強度隨著過煤量的增加已經接近極限,由于生產過程中無法更換支架,劉小平就帶領同事連續(xù)下井40余天,切除更換損壞的耳座,為正常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之后,劉小平帶領班組員工對其進行研究改造,2012年8月,焊工班成員共同完成了DBT支架的H架連接耳座的改造任務,質量也達到了制造廠家的出廠標準。劉小平覺得,這既是責任也是義務。
焊工班成立之初僅有3人,到現(xiàn)在已經發(fā)展壯大到15人。焊工班的每一位新成員進入班組后,劉小平都會要求其完成一項工作任務——為期一天的衛(wèi)生清掃。其實,班組區(qū)域衛(wèi)生已經很干凈了,而劉小平依舊會讓他們這樣做?!拔以谟^察他們,觀察他們的態(tài)度。”劉小平說道。有的員工能認真完成這項任務,而有的員工則會因為態(tài)度問題無法讓劉小平滿意?!耙粋€連衛(wèi)生都打掃不干凈的人,其他的事情是不能夠做好的?!边@是劉小平堅信的理念,也是他“源頭治理”的班組管理方式。正因為這種“源頭治理”的管理方式,焊工班的成員養(yǎng)成了做事認真、工作嚴謹?shù)暮昧晳T,為保障安全、保證質量、保證生產打好了基礎。
溫利霞
工作中,劉小平自己動腦筋想辦法的同時,還帶領班組成員共同出謀劃策。焊工班成立以來,只“五小成果”“小改小革”就達30余項,多個項目榮獲公司五小成果獎,其中“一種物料收集裝置”和“立柱拆解機折疊蓋板”兩項獲得國家專利。
溫利霞是神東公司信息中心軟件研發(fā)部項目主管,2001年大學畢業(yè)后來到神東,一直從事公司內、外網(wǎng)站的維護、專欄制作以及各單位、各部門網(wǎng)站設計制作等工作。近年來,她負責制作了班組之家、文藝頻道、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報道等近百個專欄,最多時她一年內制作過15個專欄,4個網(wǎng)站,3個競答和投票系統(tǒng),處理服務器大故障12次。
參加工作之初,溫利霞是當時唯一的網(wǎng)站管理員,不管服務器在什么時候出問題,溫利霞都得隨叫隨到,遇上緊急上線的任務,還要經常加班加點地工作。面對這些困難,溫利霞沒有退縮,仍然堅持在工作崗位上并經常托人從外地買一些書進行學習,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在她眼中,網(wǎng)站是公司企業(yè)形象的窗口,一個設計優(yōu)美、功能齊全、使用便捷的網(wǎng)站,不僅給員工工作帶來便捷,更能體現(xiàn)出企業(yè)的文化內涵。
劉小平與溫利霞是神東公司生產輔助單位的兩名普通員工,他們的工作經歷很平凡,但他們勇于追求理想,用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工作態(tài)度,收獲了他們屬于自己的事業(yè),也收獲了神東最美員工這一光榮的稱號。
劉會祥
張麗
用圖片講述神東故事的劉會祥,用手中的相機記錄著神東礦區(qū)煤炭產量數(shù)字發(fā)生的巨變,記錄著井下生產技術一步步現(xiàn)代化,記錄著一個個歷史性時刻和一個個小細節(jié):從第一個井硐的建設,第一條柏油路的出現(xiàn)到第一座員工宿舍樓的建成
這就是劉會祥——1988年來到神東大柳塔煤礦,25年后的今天,依舊就職于大柳塔煤礦。20多年來,劉會祥除了干好本職工作外就剩拍照了。不論是走在食堂,還是在路上碰到他,他的身邊肯定都有一個固定的伴兒——相機包。“相機不離手,走到哪里帶到哪里”,這也是他20多年的習慣。
為了拍一幅好的圖片,他常常自掏腰包跑遍各地去找適宜的拍攝點,在神東公司組織各類值得紀念的活動時,劉會祥總是跑在最前面,他說,用相機拍攝美好的風光景物是他的一種愛好;而用圖片紀錄神東發(fā)生的大小事情,則是他這么多年養(yǎng)成的一種習慣。每當神東公司制作各類展板或者畫冊時,他總是能夠無償?shù)刎暙I出自己的這些“寶貝”,以另一種方式生動地講述著神東的發(fā)展故事。
在神東礦區(qū),還有一位來自豫劇《花木蘭》故鄉(xiāng)的新時代青年女子,以本色演繹現(xiàn)代版的“誰說女子不如男”的話劇,和她的男同事一起搭檔,激揚文字、妙筆生花,成為礦區(qū)“秀才”精英團隊中的一員,也是最美員工中的一員,她就是文字工作者張麗。她因新聞業(yè)績突出而榮登公司“十大杰出青年”金榜。2009年6月在神東公司組織的公開競聘中,她以筆試第一名、綜合考評第二名的優(yōu)異成績,成功競聘為公司綜合辦秘書。
公文寫作與新聞寫作雖然相通,但畢竟分屬兩個不同的寫作門類,工作要求明顯不同。秘書一般是為領導層服務,主要撰寫會議報告、工作總結、調研材料等文稿,需要邏輯思維、政策理論和文字駕馭等能力。張麗要實現(xiàn)從新聞記者到文稿秘書角色的轉換,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
對此,張麗的體會不可謂不深:文稿材料的撰寫,相比于其他工作,領導的要求更高,需要投入的時間、精力和工夫也更多。她擔任綜合辦秘書工作以后,負責大型綜合材料、經營管理類匯報材料的撰寫;而剛進綜合辦的時候,側重公司經營、管理類材料文稿的撰寫工作。為了彌補自己在經營、管理方面了解不多的短板,她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除了刻苦學習各類公文寫作外,還認真、虛心地向財務部、企管部等部門的業(yè)務管理人員請教、學習,較快實現(xiàn)了從“門外漢”向“門內通”的轉變,并逐步成長成熟起來。
截至目前,張麗累計完成和參與完成各類文字材料230篇、匯報材料80篇;先后策劃、參與了公司2009-2012年熱點工作及思路調研、2009-2012年工作會貫徹落實調研、公司“雙增雙節(jié)”經驗推廣專題調研、哈拉溝班組核算應用專題調研、榆家梁煤礦五型企業(yè)建設、神東總醫(yī)院轉變管理方式專題調研、神東搬家倒面大專業(yè)化服務調研等活動,完成調研報告15篇,組織完成調研報告34篇,為公司決策提供了依據(jù)。
劉會祥、張麗用不同的方式記錄著公司發(fā)展壯大的點點滴滴,為企業(yè)留下了珍貴的可查閱資料。他們憑借著自己努力好學、不懈進取最終贏得了最美員工的光榮稱號。
劉美霞
在眾多表彰的最美員工中也許劉美霞很不起眼,但她的事跡卻很耀眼,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劉美霞是一名普通的環(huán)衛(wèi)工人,主要負責一些員工住宅樓及庭院等處的衛(wèi)生,為了讓業(yè)主滿意,要強的劉美霞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時來打掃衛(wèi)生,并且每天都擦一遍地板和欄桿,中途哪里又踩臟了她還隨時隨地擦干凈,六個單元六層樓擦下來有時都會累得直不起腰來。盡管如此,她從來都是任勞任怨,當遇到下雪天,她還加入到100多米的馬路清掃工作中。幾年來,每次遇到緊急情況,她總是隨傳隨到,加班加點不計報酬,盡管她是一名家屬勞務工,收入微薄,但她干工作的熱情和服務從不打折,無論誰家有什么困難她都無私幫忙。本來她的責任就是打掃干凈樓道和樓門前衛(wèi)生,擦干凈樓梯欄桿而已,可是遇到有孩子或老人的業(yè)主,她覺得他們不方便倒垃圾,就經常悄悄地把他們門前的垃圾拿到外面的垃圾桶,無論誰家水管或電路出了問題,她總是主動撥打維修電話,并催促維修人員快來,就好像是她家的壞了一樣。樓頂裝飾燈快掉下來了,她怕砸了業(yè)主們,就及時打電話找物業(yè)維修,樓道里誰家的臟拖鞋放在門口,她總是擦干凈放好,每每周末,遇到業(yè)主正在打掃衛(wèi)生,她總是忙完分內的工作后不由分說幫業(yè)主們擦玻璃、洗洗涮涮。
2012年的一天,正在打掃衛(wèi)生的劉美霞看到路邊,一輛寶馬車和一輛三輪摩托車發(fā)生碰撞,三輪摩托車上的兩位老人已經停止了呼吸,而一旁14個月大的嬰兒在一旁啼哭,頭部流著血,生命危在旦夕,她和另外兩位環(huán)衛(wèi)女工當即打了110、120,并小心抱起孩子,向路邊的司機大聲求救,過去的小車一輛接著一輛,但都沒有停下來,她心急如焚,不停地向路過的車呼喊。終于,一輛摩托車停了下來,孩子得救了,她懸著的心也稍稍平靜了下來。
劉建軍
在錦界煤礦,談起運轉隊檢修工劉建軍,無人不知,大家都知道他有本事,井下形形色色的設施設備都是他改革創(chuàng)新的源泉,他被大家稱為“創(chuàng)新達人”。工作4年來,劉建軍有6項小改小革被礦里推廣運用,有4項小改小革被隊里推廣運用。
“一通三防”歷來是錦界煤礦的管控重點,礦里特別要求盡量減少電氣焊的使用次數(shù)。由于運轉隊各個運輸系統(tǒng)較大,使用的托輥較多,托輥耳子損壞時有發(fā)生,為了不影響正常生產,必須動用電氣焊及時焊接托輥耳子,這不僅浪費時間,而且還得使用電氣焊,當多處發(fā)生托輥耳子損壞時,會給全礦的安全生產帶來很大的隱患。劉建軍和其他師傅不斷思索,不斷總結經驗,不斷試驗,終于研制出托輥活耳裝置。這個托輥活耳裝置的安裝工藝是,焊接一個“5”字形的托輥活耳裝置,當托輥耳子損壞或掉落的時候,只要將托輥活耳裝置安裝在原支架同一平行位置,繞過H架橫梁,然后勾到H架支腿上。這樣,不僅節(jié)約了安裝時間,而且減少了動用電氣焊的次數(shù),方便快捷,靈活可靠。
其實,在日常工作中劉建軍就是一個心細,善于思考的人。他經常在工作場所遇到皮帶機運輸煤量較大時,煤塊飛濺到皮帶巷道里的情況。他多次參與了清理浮煤,經過認真觀察后,建議隊里在受料點加長擋煤板,將擋煤板從原來的1米加長到1.2米,后來,隊里采納了他的意見。經過測試,這一改造大大減少了煤塊飛濺現(xiàn)象,提高了生產效率,節(jié)約了人力。
參加工作多年來,劉建軍的多項發(fā)明創(chuàng)造被礦里推廣運用,為安全生產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許擁軍
從醫(yī)20年來,他累計接診病人10萬余人次,手術病人5000多人次,醫(yī)治疑難雜癥10000多人次,搶救病人1000多人次,對此他只是說,這是做醫(yī)生的職責。在“尋找神東最美員工”這艘大船上,我們找尋到了這名五官科的大夫許擁軍。
許擁軍是神東公司五官科的一名大夫,從醫(yī)20年來,他把心思都花在了為患者的服務上。2003年非典流行那一年,原礦區(qū)總醫(yī)院接收了一名疑似非典病例,醫(yī)院成立了專門的非典搶救小組,許擁軍第一個報名參加。在對抗非典的40多天里,他瞞著家人,不顧生命危險,無私無畏堅守工作崗位。
許擁軍常說:“醫(yī)生是個良心活?!彼坏e極解除患者病痛,還經常在生活中幫助那些生活困苦的人們。一次,一個撿破爛的老頭從垃圾堆里撿到一個孩子,養(yǎng)活到7、8歲的時候得了腺樣體肥大、額裂。許擁軍跟醫(yī)院商量給減免了一大部分費用,可后來那老人來了一次就再沒來過。現(xiàn)在回想起這件事,許擁軍的心情仍然很沉重。他說:“那老人和孩子實在太可憐了。可能他連剩下的那點錢也拿不出吧,所以走了?!睍r至今日,許擁軍依然覺得沒能幫到那爺孫倆是自己的失職。
對于許擁軍來說,一名好醫(yī)生,不但要有精湛的醫(yī)術,仁厚的心腸,還要有一顆寬容理解病人的心。
在那一份份不同的感動中,他們有著同樣的身份——普通員工。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愛崗敬業(yè)的職業(yè)精神,這些“最美微力量”溫暖感動著生活在此的每一個人,激發(fā)和凝聚著企業(yè)前行的發(fā)展力量,更是延伸著“微力量”所創(chuàng)造的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