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榮榮
(江西省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站,江西南昌 330077)
我國的鄂西北、陜南、豫西南地區(qū)的地理氣候條件很適合人工種植黃姜 ,而黃姜加工業(yè)是該地區(qū)迅速發(fā)展起來的重要醫(yī)藥化工行業(yè),但由于廢水處理技術(shù)滯后,導致該地區(qū)的水環(huán)境污染非常嚴重,給地區(qū)水環(huán)境保護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目前,處理黃姜皂素廢水的主要方法主要有吸收生物降解法(AB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UASB)+SBR工藝、UASB-生物接觸氧化-絮凝沉淀法等。其中,多數(shù)采用活性污泥法來處理。但活性污泥法受到諸如反應器內(nèi)微生物濃度低,出水CODcr濃度高,對有毒、難降解有機物的處理能力較低、運行中產(chǎn)生大量剩余污泥等難以克服的缺點的限制。厭氧的UASB法,缺點是啟動慢,投資基建相對大,廢水中高濃度硫酸鹽抑制了厭氧過程。UASB+AF工藝為連續(xù)工藝雖然能取得良好的處理效果,但運行管理要求較為嚴格,并且在停產(chǎn)期間必須堅持運行,增加了額外的運行成本,否則再次啟動因難。SBR工藝運行方式靈活,能隨進水濃度改變反應時間,保持較高效率和良好出水水質(zhì);并且可實現(xiàn)自動控制,簡化管理;更重要的是它停產(chǎn)后容易再啟動,減少不必要的開支[1-6]。
基于此,客觀上需要尋找到一種更加高效、穩(wěn)定的處理皂素廢水的新技術(shù)。
目前國內(nèi)外這方面的研究并不少見,涉及到的技術(shù)也較為前沿,如∶超臨界水氧化法(SCWO),水解-激波厭氧-好氧工藝處理皂素廢水,酵母菌-光合細菌-活性污泥聯(lián)用工藝,三階段兩相厭氧+好氧+混凝、脫色組合工藝處理黃姜皂素廢水,固定化厭氧活性污泥處理皂素廢水。但考慮到各種現(xiàn)實應用中的限制條件,和生活過程中的資金限制,上述處理過程在目前環(huán)境中還是難以普及[7-14]。
本方案涉及到的鐵碳微電解-Fenton-絮凝法再使用EM功能菌處理,則在保持了較高去除率的基礎(chǔ)上,大大減少了構(gòu)筑物的建設(shè)和來水的重復處理,能有效利用現(xiàn)有的環(huán)境條件進行大規(guī)模的實驗應用,具有相當?shù)默F(xiàn)實價值。
黃姜皂素廢水∶由湖北黃石某黃姜生產(chǎn)廠家提供。
EM菌、光合細菌和芽孢桿菌∶由南昌益生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提供。
陰離子樹脂∶長沙市大禹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儀器∶美的微波爐,1/10000電子天平(廈門精藝興業(yè)科技有限公司),DGG-9070A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森信),(蘭州煉化環(huán)保儀器研究所蘭州連體環(huán)??萍加邢薰?,超純水器(美國密理博),PB-21型pH計(上海雷磁)。
工藝流程
如下圖所示∶
本課題主要目的是通過設(shè)計鐵碳微電解—Fen- ton—絮凝法-EM菌來處理皂素黃姜廢水,尋找各環(huán)境和反應因素對處理效果的影響,并盡可能準確的得出各因素對該實驗效果的影響大小及其作用曲線(因鐵碳微電解、Fenton、絮凝都有前人做出了結(jié)論,這里重點討論EM的各個因素)。根據(jù)皂素廢水的排放處理要求和課題需要,我們選定主要測定水樣的COD處理前后的變化。
本課題使用預處理廢水的方法是∶鐵碳微電解,加feton試劑,加氧化鈣調(diào)pH至9,加高錳酸鉀氧化,調(diào)pH至4加EM菌處理。
查閱文獻資料,由前人經(jīng)驗初步確定鐵碳微電解反應時間為40min,鐵和碳的量與水樣的比例是6g∶2g∶1000ml;Fenton反應時間為60min(分三次加藥,每次反應20min)雙氧水、硫酸亞鐵和水樣的比例是60ml∶16g∶1000ml;之后用 CaO粉末調(diào)節(jié)水樣 pH至9左右,絮凝沉淀40min;過濾后,取出100ml待用,剩余的全部用去氯樹脂作去氯處理。
陰離子去氯樹脂預處理∶將樹脂裝入回流系統(tǒng)的交換柱中,用5%的氫氧化鈉溶液活化10分鐘,再用蒸餾水反沖洗至中性。然后將廢水水樣抽入交換柱中進行離子交換。循環(huán)10分鐘后抽出水樣待用。
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交換柱用有機玻璃制成。
表1 廢水水質(zhì)
表2 不同階段處理效果監(jiān)測結(jié)果
固定廢水 CODcr(2412mg/L),溫度 32℃[2],pH 值(pH=4),EM 菌的投加量(0.7%),去氯,改變 EM 菌接觸反應時間,以CODcr去除率作為評價標準。
圖1 處理時間與效果的關(guān)系曲線
如圖1,在24h-84h,時間與 CODcr去除率很明顯,而84h后去除率并沒有明顯的增加,甚至趨于不變。在前期EM菌有一個適應新環(huán)境的時間,故去除率并不是很高。然而當EM菌適應了環(huán)境后就進入EM菌的對數(shù)期,也就是EM菌迅速繁殖的階段,處于對數(shù)期生長期的細菌,由于代謝旺盛,生長迅速,代時穩(wěn)定,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機物和無機鹽作為能量和物質(zhì)組成,故而CODcr去除率明顯上升。當EM菌處于穩(wěn)定期的時候,細菌的凈數(shù)量不會產(chǎn)生較大波動,生長速率常數(shù)基本為零,此時細胞生長緩慢或停止,有的甚至衰亡,但細菌的能力代謝和一系列其他生化反應的其他功能仍在繼續(xù),所以對有機物也有一定的消耗,故CODcr去除率仍舊會上升。而當EM菌處于衰亡期時,細菌的生長環(huán)境的繼續(xù)惡劣化和養(yǎng)分的短缺,細菌的生理活動基本停止,甚至開始死亡,故CODcr去除率會出現(xiàn)趨于穩(wěn)定不變的狀態(tài)。從處理效果和實際經(jīng)濟效益考慮,選擇作用時間為48h較為經(jīng)濟適用。
固定廢水 CODcr(2412mg/L),溫度 32℃[2],pH 值(pH=4),EM菌接觸反應時間(72h),去氯條件,改變EM菌的投加量,以CODcr去除率作為評價標準。
圖2 去除率與EM菌投加量的關(guān)系曲線
如圖2,在投加量為0.3% -0.7%范圍內(nèi),CODcr去除率很是明顯,基本呈直線上升。而投加量在0.7%之后,EM菌投加量的增加并沒有明顯效果。在投加量為0.1% -0.7%時,EM菌的生理活性都很高的狀態(tài),水中有機物足夠充分,給予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空間。而當投加量在0.9%時,就趨于飽和狀態(tài),水體有機物降解開始是很快,但是,當COD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微生物就因食物而產(chǎn)生種內(nèi)和種間競爭,讓微生物很快到達衰亡期,從而使COD得降解速度減慢。從處理效果和實際經(jīng)濟效益考慮,選擇投加量為0.7%較為經(jīng)濟適用。
固定廢水 CODcr(2412mg/L),溫度 32℃[2],EM 菌的投加量(0.7%),去氯條件,EM菌接觸反應時間(72h),改變pH值,以CODcr去除率作為評價標準。
圖3 pH對COD影響
由圖3可知,pH值對處理效果影響很大,最佳pH值為5.0—6.0,當 pH 值 <5.0,處理效率明顯下降。
EM復合菌和單一菌的效果的比較
固定廢水 CODcr(2412mg/L),去氯條件,溫度32℃[2],接觸反應時間(48h),pH 值,改變菌種,以CODcr去除率作為評價標準。
圖4 各菌種的處理效果比較
如圖4所示,雖然EM菌與單一菌種光合細菌和芽孢桿菌的處理效果都達到80%以上,但EM復合菌的處理效果還是略優(yōu)于其它2中菌。其原因是∶EM復活菌種含義80多種菌種,其中主要代表菌群為光合菌類、硝化菌屬、乳酸菌類、酵母菌類、絲狀真菌類和放線菌類。而在處理水體中,有一部分有機物是光合細菌和芽孢桿菌無法降解的物質(zhì),但EM復合菌中就有可以降解的菌種。所以,處理效果會稍微好些。
由上得出下列結(jié)論∶
(1)EM菌的最佳作用時間為48h;
(2)EM菌的最佳投加量為0.7;
(3)EM菌的最適pH為5;
(4)EM復合菌效果略優(yōu)于光合細菌和芽孢桿菌等單一菌種;
(5)EM菌對去氯廢水的處理效果明顯高于未去氯處理的水樣。
綜上所述,原COD濃度為24000mg/L,經(jīng)過物化預處理后,濃度降為2412mg/L。再去氯,調(diào)節(jié)pH為5,投加0.7%EM菌作用48h的時間,COD去除率可達98%以上,即可將廢水COD濃度降至300以下,達到排放標準。
[1]周貴忠,孫靜,EM菌對丙烯腈廢水的處理研究,VALUE ENGINEERING,2010,29(7).
[2]張勇,張守誠,祁恩成,張青,李雄文,EM技術(shù)在黃姜加工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shù),2005,28(zl).
[3]聶忠文,畢亞凡,劉大銀,汪建華,黃姜皂素廢水厭氧處理工程的快速啟動,《化學與生物工程》2009年,26(3)∶65 -68.
[4]呂嘉櫪,譚新敏,黃姜生產(chǎn)皂素廢水綜合利用研究進展,水處理技術(shù),2008,34(1)∶19 -21.
[6]Ghosh S,Klass D L.Two - phase anaerobic digestion[J].Process Biochem,2001,19(1)∶11 -15.
[7]戴海霞,梅明,王友安,黃姜皂素生產(chǎn)廢水混凝處理的研究,工業(yè)用水與廢水,2009,40(2)∶31 -33.
[8]劉建黨,李軍超,呼世斌,EM菌-好氧污泥聯(lián)合處理皂素生產(chǎn)廢水的研究,西北農(nóng)業(yè)學報,2008.17(4)∶329 -333.
[9]宋鳳敏,呼世斌,EM菌活性污染系統(tǒng)對皂素廢水的深度處理試驗,工業(yè)用水與廢水,2008,39(2)∶39-41.
[10]王西峰,胡曉蓮,混凝沉淀-臭氧氧化深度處理皂素廢水的實驗研究,廣東化工,2008,37(3)∶250-252.
[11]Talarposhti A M,Donnelly T,Anderson G K.Colour removal from a simulated Dye wastewater using a twophase anaerobic packed bed reactor[J].Water Res,2001,35(2)∶425 -432.
[12]柳婷,王永欣,李桂敏,內(nèi)電解工藝預處理黃姜皂素生產(chǎn)廢水試驗研究[J],山西建筑,2009,35(5)∶180-182.
[13]李耀辰,周旋,劉超,等,黃姜皂素清潔生產(chǎn)工藝試驗研究,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shù),2008,31(1)∶136 -138.
[14]曹嫻,王國成.EM技術(shù)在工業(yè)廢水治理上的應用[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科技,11 -114.20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