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宜君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壺既是物質(zhì)產(chǎn)品,又是精神產(chǎn)品,它將詩、書、畫、銘吸納交融,使壺器充盈文化味和書卷氣,滿足人們的審美情趣與鑒賞需求。從歷史來看,不少著名的詩人、學(xué)者、書畫家、官臣、幕僚、士紳曾以各種形式參與紫砂陶藝的創(chuàng)作,并在每一個歷史時期影響著紫砂壺藝的發(fā)展,其中的杰出者不勝其數(shù),如趙宦光、董其昌、項元汴、朱石梅、陳鴻壽、瞿應(yīng)紹、吳昌碩、吳大澂、蔡元培、黃賓虹、劉海栗、吳湖帆、李可染、啟功、吳作人、馮其庸等均為大家熟知。彌久歷新的紫砂文化所承載的是中華民族的榮耀,但就紫砂而言是質(zhì)樸的。紫砂材料原是大山深處的一把土,沒有任何附麗,一經(jīng)采用制成壺卻有著難掩的風(fēng)采,吸引著海內(nèi)外各階層人士的向往與傾心。宜興紫砂壺為何有如此巨大的藝術(shù)魅力呢?這是因為紫砂壺有諸多精妙之處,例如紫砂的透氣性良好,蓋不奪香而無熟湯氣,保溫性佳等等。與其功能性優(yōu)勢相比,紫砂壺的工藝特殊,裝飾和造型多變,風(fēng)格高雅、技藝精湛,集工藝品性和實用于一體。事實上,人們對紫砂壺獨特品格的重視程度超過了其材料和工藝。
紫砂壺藝是中國民間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透過紫砂壺交流思想,在壺器形象的基礎(chǔ)上進行心靈交流。一把好的紫砂壺器顯示了制陶者的品格特征,同時制陶者也塑造了紫砂壺的品格供世人欣賞。它不僅激勵人心,也為人們平淡的日子增添了玩味。以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顧景舟所制的“座有蘭言仿鼓壺”為例(見圖1),此壺蘊含著“座有蘭言”的深意,讓天下文人一旦遇見它,便有“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的驚嘆,繼而競相追逐與其長久廝守,相看兩不厭。“座有蘭言仿鼓壺”乃紫泥中的底槽青泥料摶制,胎質(zhì)細膩,撫之溫潤若豆沙,極具觸覺美感。造型端莊古樸,壺身扁圓,呈鼓狀;壺蓋與壺口處的子母線略厚寬于口線,彌合天蓋地之造壺理念;壺底內(nèi)凹,蓋身吻合嚴密,密不透氣;扁圓形的壺鈕與壺鼓腹的形狀相呼應(yīng),壺嘴與壺把設(shè)計均衡,以壺口為中線,壺嘴、壺蓋、壺把上部的曲線遙相呼應(yīng);壺嘴外撇,以一彎流造型設(shè)計,短小精悍,似乎在展示果敢之氣,壺嘴出水圓順,壺流口不涎水滴;壺把成肥碩的耳形,做工精細,端拿輕巧,手感舒適合度。整壺素面素心,僅以陶刻“座有蘭言”四字隸書裝飾壺體,底款為“足吾所好玩而老焉”篆書款,蓋款為“顧景舟”?!白刑m言仿鼓壺”骨肉亭勻,整體協(xié)調(diào)、對稱,具有節(jié)奏感,充分展示出扁圓飽滿的壺身,顯得大氣古樸。型體有一氣呵成之暢,氣勢挺拔、跌宕別致,精、氣、神、韻內(nèi)蘊,為傳世經(jīng)典壺型之一。
圖1 座有蘭言仿鼓壺
“座有蘭言仿鼓壺”是以江南的腰鼓為原型設(shè)計的紫砂茶具。江南的腰鼓是江南的年輕女子盤在腰間敲打,且能激發(fā)情感愉悅的一種樂器。每年正月十五,江南水鄉(xiāng)是要鬧元宵的,火樹銀花、鞭炮震天,妙齡女子的腰鼓咚咚地敲著,隨著少女們歡快步伐的跳躍,喜慶祥和的氣氛讓觀賞者的心都醉了。觀眾是看少女還是看腰鼓,就不得而知了?!白刑m言仿鼓壺”用極簡潔的線條,勾勒出渾厚、圓潤、敦實、雋永耐看的完美形體和動感旋律。壺嘴、壺把、壺鈕線條渾圓相呼,似有彈性,壺鈕吸氣孔與出水口的流暢韻律,使得“座有蘭言仿鼓壺”整體看上去宛如江南女子的雙手敲打紅紅的腰鼓,透露出青春少女的活力與靈秀,一派喜氣洋洋的氣息。
“座有蘭言仿鼓壺”壺腹陶刻的四字隸書出自《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蘭言,是指心意相合的言論,心意相合才會有共同語言。而因茶而入座,或因茶而結(jié)緣之人應(yīng)是道友,“座有蘭言”四字表達了作者期盼因茶而座的朋友是蘭言之友,即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白刑m言仿鼓壺”具有淺且壺口大的特點,能使壺器泡茶散熱快,易觀茶葉與湯色,除能泡發(fā)酵類的茶葉以外,還宜沏泡綠茶。壺器如此博大的胸襟,自然能吸引眾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來歡談暢飲。
顧景舟大師制作的“座有蘭言仿鼓壺”對于沖泡香茗的實用功能把握得十分得體,使人愛不釋手。壺器銘文“座有蘭言”延伸到藏家、玩家們手撫沏茶的感受,非玉似玉,養(yǎng)手、養(yǎng)眼、養(yǎng)心,這般充滿韻律結(jié)構(gòu)的一個整體沒有任何的瑕疵,讓我們領(lǐng)略了此壺所表現(xiàn)出的精、氣、神,使此壺百看不厭,越玩越有味,越玩味越足。一襲茶香,迷醉于古今夢幻與現(xiàn)實之間,感悟“座有蘭言”的品格,使我們更加向往悠然自得、自然淡定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