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軍
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是由慢性腎病發(fā)展而來,以多種腎臟病理損害為特征,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大量蛋白尿(>3.5 g/d)、低蛋白血癥(血漿白蛋白≤30 g/L)、高脂血癥及明顯水腫,臨床上預后較差。我院采用愈腎湯配合西藥方法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08年1月~2011年12月就診的160例腎病綜合征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0例。對照組男51例,女29例,年齡18~71歲,平均年齡(43.4±2.4)歲,病程3個月~4年,平均2.4年;觀察組男48例,女32例,年齡 16~69歲,平均年齡(41±3)歲,病程 3個月~4.5年,平均2.7年。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年齡及病程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的激素療法:80例患者均采用醋酸潑尼松片(武漢遠大制藥集團有限公司生產(chǎn))晨起頓服,1 mg·kg-1·d-1,連續(xù)服藥 8周,8周后逐漸減量,每周減少 10%,至停服;常規(guī)服用潘生?。◤V東華南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口服75 mg/次,3次/d;常規(guī)注射環(huán)磷酰胺(河北永豐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肌內(nèi)注射,50 mg/次,3 次/d。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予以愈腎湯:熟地20 g、山藥 30 g、山茱萸 10 g、丹皮 10 g、澤瀉 10 g、茯苓 15 g、黃芪60 g、三七6 g(研末沖服)、肉桂10 g、菟絲子15 g、益母草15 g、芡實15 g、甘草6 g,風水相搏證加麻黃、生姜、白術(shù);濕毒浸淫證加麻黃、連翹、赤小豆、蒲公英、野菊花;水濕浸漬證加生姜皮、桑白皮、大腹皮;濕熱內(nèi)蘊證去肉桂,加羌活、秦艽、商陸、椒目、檳榔、赤小豆;脾虛濕困證加干姜、附子、白術(shù)、茯苓、木香;腎陽虛證加附子、干姜、白術(shù);腎陰虛證加枸杞子、牛膝、鹿角膠。以上中藥劑量需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增減,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10 d為1個療程,至激素量減完止。
1.3 療效判斷 根據(jù)腎病診斷與治療及療效標準專題討論紀要的相關(guān)規(guī)定[1]:完全緩解:癥狀體征完全消失,血漿蛋白及血脂正常,尿蛋白小于0.2 g/d;基本緩解:癥狀消失,血漿蛋白及血脂正常,蛋白尿小于1.0 g/d;部分緩解:癥狀及體征改變,血漿蛋白及血脂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蛋白尿減少50%;無效:癥狀、體征及蛋白尿情況無明顯改善;復發(fā):用藥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但是停藥后再次出現(xiàn)蛋白尿,并且達到腎病綜合征的診斷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86.25%,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0.00%,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復發(fā)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腎病綜合征患者療效比較和復發(fā)情況比較[例(%)]
2.2 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漿白蛋白、血肌酐、血脂、24 h蛋白尿量較治療前明顯好轉(zhuǎn),兩組患者的生化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腎病綜合征患者的生化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腎病綜合征患者的生化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 血漿白蛋白(g/L)血肌酐(μmol/L)膽固醇(mmol/L)三酰甘油(mmol/L)尿蛋白(g/24 h)觀察組治療前 80 10±3 183±15 8.9±1.3 3.1±0.4 5.1±0.5治療后 39±4a 84±21a 4.1±0.5a 1.3±0.5a 3.2±0.6a對照組治療前 80 12±4 186±14 8.6±1.3 3.1±0.5 5.2±0.6治療后 32±4a 143±16a 6.3±0.8a 1.9±0.6a 4.1±0.6a
腎病綜合征多是由慢性腎病所引起,常用的西藥有糖皮質(zhì)激素類、環(huán)磷酰胺及潘生丁,糖皮質(zhì)激素通過抑制淋巴系統(tǒng)從而抑制免疫反應(yīng),還可以減少炎癥反應(yīng)而降低腎小球的通透性,從而減少或者消除尿蛋白的產(chǎn)生;環(huán)磷酰胺與糖皮質(zhì)激素合用,避免激素依賴和無效;潘生丁起到抗凝的作用,改善腎臟淤血。
腎病綜合征屬于中醫(yī)學中的“水腫、腰痛、虛勞”等范疇,認為多由素體虛弱,煩勞過度或者久病失治加之外感風寒濕熱,使肺、脾、腎、三焦、膀胱的功能失調(diào),致水濕內(nèi)停、精微外泄導致[2]。中醫(yī)治療多以補腎健脾、曲祛風除濕為主[3]。本研究中使用的愈腎湯,其方中熟地益腎填精,山藥補益脾陰、益腎固精,山茱萸補肝腎、澀精,三藥共同降低蛋白尿;丹皮抑制山茱萸的溫性并能活血化瘀,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可以增強白細胞的吞噬作用[4];澤瀉利尿消腫,茯苓健脾利濕,二者共湊消水腫之效;黃芪通過增加脂蛋白酶和卵磷脂膽固醇?;D(zhuǎn)移酶的活性,從而提高肝臟低密度脂蛋白受體mRNA的表達,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5];三七具有活血的作用,有利于水腫消退,同時具有提高患者免疫力的作用;益母草含有益母草堿,益母草堿具有明顯的利尿作用;肉桂具有溫補腎陽、利氣化水之功;菟絲子和芡實具有補腎填精的作用;甘草調(diào)和藥性,同時可以增加血中皮質(zhì)激素的濃度,起到免疫抑制的作用。諸藥合用,共湊降低蛋白尿及血脂、提高血漿白蛋白和消除水腫之功。本研究中觀察組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說明中西醫(yī)結(jié)合對治療腎病綜合征更加有效,值得臨床推廣應(yīng)用。
[1]葉任高,陳欲盛,方敬愛.腎病診斷與治療及療效標準專題討論紀要[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腎病雜志,2003,4(6):355-357.
[2]王利廣,護腎湯加減配合西藥治療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60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0,32(8):1169-1170.
[3]黃衛(wèi)華.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難治性腎病60例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09,15(16):152.
[4]董揚州,彭素娟,張建偉.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腎病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9,18(3):63-64.
[5]王海燕,李驚子,潘緝圣,等.中藥黃芪當歸合劑對腎病綜合征腎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對代謝紊亂的影響[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2,34(5):54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