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靜 姜 虹
(東北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城市,屬于人工環(huán)境,城市化迅速發(fā)展,綠地漸漸被蠶食。作為城市中基本元素——人,越來越多,相應的建筑物也就越來越密集,包括一些基本設施道路、停車場及廣場等,這些硬質材料不能吸收水分并且加強表面蒸發(fā),已成為加重城市熱島效應很重要的一個因素,與此同時,城市綠化率不可避免的變得越來越小,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等問題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的問題而越來越受到人們所關注。在綠化場地有限的情況下,如果能有效的對建筑加以綠化,把更多的綠色引入人們真正的生活中去,不但能夠很好的改善城市的景觀環(huán)境,也使得城市的下墊面得以“軟化”,是一種有效的補償和恢復綠化面積的方式。
墻面綠化,顧名思義就是在建筑物的外墻進行綠化,也包括圍墻、擋土墻及河道護坡墻等一系列硬質構筑物的墻體。據統(tǒng)計,建筑物墻面面積相當于建筑面積,如果能充分實施好這些綠化空間,這種三維空間的綠化形式將打破傳統(tǒng)平面綠化的單一,成為“混凝土城市”向“生態(tài)城市”轉變的一個標志,前景十分可觀。目前,國內外墻面綠化技術日趨完善,主要形式有以下六種:模塊式、擺花式、鋪貼式、攀爬或垂吊式、布袋式及板槽式。這些形式各有優(yōu)缺點,傳統(tǒng)形式工藝簡單造價低,但是適應條件苛刻,效果不是很理想,新式形式利用高科技適用于所有墻面而且景觀生態(tài)效果俱佳,顯而易見成本高難度大,所以要針對不同地區(qū)不同情況,以氣候、風俗習慣甚至植物特性來加以綠化。在上海世博會上,很多場館應用了墻面綠化,如城市主題館、加拿大館、法國館、印度館等,成為了園區(qū)綠化的一個亮點,表現(xiàn)了當今世界的一種發(fā)展趨勢(見圖1,圖2)。
圖1 上海世博會加拿大館墻面綠化夜景
圖2 上海世博會法國館墻面綠化
建筑物頂部作為一個平面較之墻面更易造景,根據其結構特點和材料性質,種植花草樹木,設置亭廊、花架、假山、噴泉及水池等園林構筑物和雕塑小品,構成美麗的空中花園,既可美化環(huán)境,又對建筑物產生隔熱效果,并供人們散步、休息、娛樂等。屋頂綠化形式多樣,如結合場地情況構建種植壇或棚架,種植花木和攀援植物;用盆栽、花草、盆景等合理擺設,形成盆景觀賞園;或者大面積鋪墊種植土、修建鋪裝,進行游園的布局規(guī)劃。國外的屋頂綠化發(fā)展較早,水平較高技術較成熟,著名的范例如日本大阪南波公園(見圖3)、英國倫敦卡倫橋屋頂花園等。我國的屋頂綠化建設近些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理論和實踐上都日趨成熟,一些成功范例如成都飯店屋頂花園(見圖4)、天津濱海新區(qū)斜坡式屋頂花園等都達到了不錯的景觀與生態(tài)效果。
圖3 南波公園屋頂花園
圖4 成都飯店屋頂花園
陽臺、窗臺綠化是應用較普及的一種立體綠化形式,方式也是多樣,如盆栽、種植槽在家居辦公環(huán)境下常見,可選擇植物多樣如白玉蘭、月季、菊花等等。另外利用藤本植物攀爬吸附的生態(tài)習性,在陽臺或窗臺外設置好植物附屬物,使其向上或向下形成“綠墻”。對于植物都要選擇葉片茂盛、花美鮮艷的植物如紫藤、薔薇、爬山虎、常春藤等,使得花卉與窗戶的顏色、質感形成對比,相互襯托,相得益彰。
建筑立體綠化形式多樣,上述幾種是當今較為普遍甚至為人們日常應用的形式,另外高架公路綠化、天橋綠化、造型垂釣綠化這些常見形式相比,近些年相繼出現(xiàn)了可移動的立式綠化。人們開發(fā)擴展一切可以綠化的場所,帶來的不僅是城市生機勃勃的景象,更有助于城市的“身心健康”(見圖5)。
圖5 日本福岡市ACROS國際文化信息中心
在所有的綠化形式中,屋頂綠化是最具有技術難度的綠化形式,它不僅是一門造園藝術,還涉及到種植技巧、植物生態(tài)特性、建筑物結構承重、屋頂防水排水構造等多項有別于露地造園的技術難題,包括必須考慮建筑物本身和人員的安全等相關問題。以下我們對屋頂綠化的一些技術要點做簡要分析。
屋頂綠化植物的選擇首先應以鄉(xiāng)土植物為主,重視城市生物多樣性的恢復及植物共生性,使其既有觀賞價值又起到良好生態(tài)作用,并且用于屋頂種植的植物品種比地面使用的植物品種要求嚴格。宜選喜陽耐瘠薄、耐寒、耐旱、抗風耐積水的灌、花、草、藤類及小喬木等低矮、根系較淺的植物。簡單列舉幾類:
1)低矮花灌木。
可作為屋頂綠化的骨干樹種多采用觀花或常綠灌木,如矮生紫薇、木槿、連翹等。
2)草花類。
可分宿根類與一二年生兩類,可盆栽或根據季節(jié)變化隨時選擇植物種類,如百合科、菊屬、石竹屬等。
3)常用于北方的草本地被植物,景天屬的佛甲草、垂盆草等。
4)藤本類。
作為屋頂花架、地被或墻體綠化材料,如常春藤、凌霄、爬山虎等。
5)灌木小喬木。
小喬木雖然對屋頂花園的承載力要求較高,但因其觀賞效果極佳也被少量應用,如桂花、臘梅、白玉蘭等。
屋頂綠化首先要考慮荷載,種植土要盡量減輕其負載壓力,所以種植土密實度及容重不宜太大,須具有較好的蓄水性且粘聚肥沃。通常選用發(fā)酵醋渣、腐葉土、蛭石、珍珠巖等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其中成分可為植物生長提供有機質,減少栽培基質的堆積密度,有利于保水透氣,還能補充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土層厚度要依植物而定,目前國內大致情況地被為15 cm左右,灌木為30 cm~50 cm,而要想栽植喬木則要求土層近1m左右;而發(fā)展水平較高的日本種植土層最小僅為5 cm,可見我國此方面屋頂技術還有很大發(fā)展空間。
屋頂種植土層一般較淺,對水分的保持和涵養(yǎng)較差,為了保證及時順利排水而不給屋頂承重帶來負擔,需設置排水管及排水層,排水管宜在建筑設計時一同設置好,而排水層是鋪幾厘米厚的碎石或卵石,以便水量過多時,可從石縫中滲透到排水口排出。同時在種植土與排水層間,放置采用無紡布或纖維氈可透水又防止泥土流失的隔離層。
屋頂綠化的防水是關鍵,防水層的形式也較多,但鑒于各有優(yōu)缺點建議采用復合防水設計。植物根有很強的穿刺能力,為了防止水分和植物根莖穿透建筑物,除了盡量使用根系淺的植物,更重要的必須要做植物根系阻攔層,這層保護層目前一般用聚氯乙烯卷材、油氈及聚乙烯土工膜等。防水層一般采用耐積水、耐腐蝕的合成高分子卷材或涂料等柔性防水,柔韌性較大并且荷載低,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屋頂綠化采用的形式。防水保護層處于最下面一層,不管從經濟還是安全角度都很關鍵,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即在建筑物設計時就把水管、線等位置安排好,并且施工完成后要預留時間做檢測,一般4 d左右(見圖6,圖7)。
圖6 排水
圖7 防水
當“生態(tài)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和諧社會”等一系列口號陸續(xù)提出來之時,也意味著“綠化”對這個地球已日趨重要,城市建設與綠化征地的矛盾也尖銳起來,時代進步科技發(fā)展,那么建筑立體綠化就成為了兩者和諧的出路。近些年來,建筑立體綠化剛剛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世界領先的如德國、日本及歐洲等國家,紛紛研究新技術,并且各個體系如建筑師、景觀師、工程師等良好的溝通,保證了建筑立體綠化的快速發(fā)展。我們國家這方面還處于發(fā)展的起步階段,甚至人們對建筑立體綠化的認識還存在爭議,此時政府就應該把建筑立體綠化的宣傳重視起來并且給予大力扶持,當然,對于相關專業(yè)人士更應努力致力于技術的提高,各方面多吸取國外的經驗與方法。城市綠化建設可以說標志著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發(fā)展程度,在已經寸土寸金的21世紀,建筑立體綠化的發(fā)展就顯得迫在眉睫。目前,我國城市綠化建設如火如荼,尤其是中小城市越來越重視城市環(huán)境的今天,我們應該團結起一切力量,把我國綠化水平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1]閆慧琴,田 瓊,干地瑪.城市建筑立體綠化建設初探[J].內蒙古環(huán)境保護,2004,16(2):51-53.
[2]袁 蓉,匡 蕘.綠化的潛力[J].規(guī)劃師,2002,18(6):88-91.
[3]譚天鷹.淺談屋頂綠化在首都建設生態(tài)城市辦綠色奧運中的重要作用[J].國土綠化,2006(3):24-25.
[4]輿水肇.建筑空間綠化手法[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86.
[5]菲曼林,宋曉輝,吳曉波.地下滴灌節(jié)水技術&計算機無線控制技術和管理系統(tǒng)[J].溫室結構與設備,200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