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穎 趙厚舜
(1.江蘇省地質礦產(chǎn)局第一地質大隊,江蘇南京 210041; 2.江蘇省地質礦產(chǎn)調查研究所,江蘇南京 211135)
擬建南京地鐵三號線浦珠路站南臨秦淮河常年有水?;用娣e約5 460 m2,周長約517.6 m。基坑底板標高為 -2.79 m。浦珠路站區(qū)選擇的基坑施工方案為:淺部止水帷幕至潛水含水層底板,截斷潛水含水層與鄰區(qū)的聯(lián)系,同時隔斷了基坑與地表水間的水力聯(lián)系。
基坑區(qū)地貌為長江沖積平原,地形開闊平坦,地面標高7 m~4.5 m?;娱_挖深度內(nèi)賦存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按水理性質分為潛水及承壓水。
1.1.1 松散巖類孔隙潛水
潛水主要含水層巖性由全新統(tǒng)粉質粘土夾粉砂薄層組成(見表1),厚度5 m~8 m。水位變化主要受大氣降水和秦淮河水位的影響,年水位變幅一般在0.5 m~1.0 m間。以降水入滲和地表水側滲補給為主,排泄主要為蒸發(fā)和側向徑流。潛水水位埋深1.8 m ~2.8 m,標高6.3 m ~6.4 m。
表1 場區(qū)地層簡表 m
1.1.2 松散巖類孔隙承壓水
承壓水含水層主要為中粗砂、礫砂層,厚度約7.74 m,頂板標高 -9.80m ~ -3.20m,底板標高 -14.95m ~ -8.65 m?;訁^(qū)均有分布。承壓水以水平側向徑流補給為主,排泄主要為人工開采。在抽水試驗期間,承壓含水層地下水靜水位埋深為3.76 m~4.29 m,水位標高為2.68m ~2.74m;南側河流水位標高2.02m。潛水、承壓水含水層間隔水層為上更新統(tǒng)褐黃色粘性土。承壓水含水層底部為下更新統(tǒng)粘土。
1.2.1 松散巖類孔隙潛水疏干降水問題
潛水含水層厚度5 m~8 m,含水層巖性由全新統(tǒng)粉質粘土夾粉砂薄層,弱富水,基坑開挖范圍內(nèi)上部松散巖類孔隙潛水含水層被帷幕全部截斷,截斷了基坑內(nèi)與基坑外地下水的水力聯(lián)系,即地下水無法得到坑外補給,明溝疏干潛水后,保證了基坑干槽施工,帷幕墻體開挖邊坡的穩(wěn)定。
1.2.2 基坑底穩(wěn)定性問題
若承壓含水層高于水頭基坑底板,在水頭壓力作用下,造成基坑底板不穩(wěn)定。承壓含水層頂板距基坑底板最薄僅0.51 m,其承壓水水頭標高2.68 m~2.74 m,基坑開挖后基坑底板至承壓含水層間土的自重力,小于承壓水的頂托力造成基坑底板不穩(wěn)定。若保證施工時底板的穩(wěn)定,必須降低承壓水水頭,避免基坑底部隆起或發(fā)生突涌。
1.2.3 帷幕施工問題
在止水帷幕施工時,若止水帷幕個別單元與單元之間連續(xù)部位質量差,則止水帷幕單元的結合部位可能發(fā)生滲漏,造成潛水滲入到坑內(nèi),增加了疏干水量。因此要布置地下水位觀測孔,加強地下水位動態(tài)觀測,同時制定防止止水帷幕的滲漏補救措施,避免止水帷幕單元的結合部位滲漏的潛水造成危害。
2.1.1 上部孔隙潛水水量計算
由于止水帷幕的隔水作用,基坑內(nèi)與基坑外地下水已無水力聯(lián)系,地下水無外源水補給來源。故上部孔隙潛水水量為含水層儲量(Q凈)。計算公式為:
其中,Q凈為含水層凈儲量,m3;μ為含水層給水度;A為基坑面積,m2;H為含水層厚度,m。
含水層給水度取經(jīng)驗數(shù)據(jù),μ=0.018 8;基坑面積5 460 m2,基坑范圍內(nèi)含水層平均厚度1.36 m。經(jīng)式(1)計算,基坑上部孔隙潛水水量140 m3。
2.1.2 下部承壓水水量計算
1)基坑位于河岸邊時涌水量公式為:
其中,Q為基坑涌水量,m3/d;K為含水層滲透系數(shù),取K=31.4 m/d;S為水位降深,m;M為承壓含水層厚度,取M=7.74 m;b為基坑中心距河邊距離,取b=93.0 m;R為影響半徑為基坑等效半徑,m。由于擬建浦珠路站基坑為矩形基坑,其等效半徑可根據(jù)下式計算:
其中,a為矩形基坑的長邊,235.6 m;b為矩形基坑的短邊,23.2 m。
計算結果為:r0=75.05 m。
2)水位降深的確定。
基坑底板標高為 -2.79 m,承壓含水層靜止水位標高為2.68 m~2.74 m。設計降水深度在基坑范圍內(nèi)不宜小于基坑底面以下0.5m。取設計降水深度為基坑底面以下1m,水位降深為6.53 m。
3)基坑涌水量預測。
據(jù)抽水試驗資料計算含水層滲透系數(shù)為31.4 m/d、承壓含水層平均厚度7.74 m、基坑中心距河邊距離93.0 m,將上述參數(shù)代入式(2),預測下部承壓水的基坑涌水量為10 991.86 m3/d。
2.2.1 降水井數(shù)量確定
據(jù)JGJ/T 111-98建筑與市政降水工程技術規(guī)范,用下式確定降壓井數(shù)量:
其中,Q為基坑總涌水量,m3/d;q為管井單井涌水量,m3/d。管井單井涌水量用下式計算:
其中,r為管井半徑,m;l為降水井過濾器長度,m。
降水井管井采用直徑300 mm的水泥管,有效過濾器長度6 m,設計單井出水量1 070 m3/d。下部承壓水的基坑涌水量為10 991.86 m3/d。據(jù)式(4)計算布設12口降壓井可達到基坑降水的目的。
2.2.2 降水井方案布置
擬建基坑外2 m布設降水井12口(井深21 m、井徑300 mm),降水井布置方案見圖1。
圖1 降水降壓效果驗算點位圖
承壓水降水井群抽水將對基坑各處地下水位干擾削減,通過每個驗算點在降水后的水位降深計算,驗算降水降壓效果。若驗算點的水位降深大于安全降深,即降水方案可行;反之重新制定降水方案。水位降深計算公式:
根據(jù)式(6),計算出各點的水位降深值見表2。
選擇 A,B,C,D,E,F(xiàn) 作為基坑水位驗算點,此 6個點代表了基坑水位降深狀態(tài),通過驗算點水位降深計算(見表2),降水群井抽水,驗算點水位降深計算結果。
表2 水位降深一覽表
對B點水位降深影響最大為8.28 m;D點水位降深影響最小為6.30 m。各驗算點均大于安全降深6.03 m,故此降水方案可作為實際基坑降水方案。
該浦珠路站已經(jīng)建成。在基坑開挖前,潛水含水層采用了止水帷幕將其隔斷,并在基坑外圍布置了12口承壓含水層降壓井?;娱_挖時,潛水含水層進行了疏干,待基坑開挖至5.78 m(標高0.58 m),開始運行降壓水井進行降水。整個基坑在開挖過程中降水效果良好,沒有產(chǎn)生不良現(xiàn)象,保證了基坑的順利開挖。同時降水運行費用較少,驗證了此次降水方案的正確性和合理性。
[1]姚天強,石振華.基坑降水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
[2]丁厚炳,涂愛華,桂 斌.襄樊市基坑降水設計及應用[J].資源環(huán)境與工程,2010(3):262-264.
[3]JGJ/T 111-98,建筑與市政降水工程技術規(guī)范[S].